“一带一路”背景下留学生全英语课程建设探究
——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

2022-06-24 14:35李义敏
大学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留学生一带一路

王 静 李义敏 朱 強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随着新时代来华留学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对外开放工作大步向前。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驱动力,是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重要支撑。教育在开放中得以壮大,又能在开放中面向未来、走向世界。2017 年10 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十九大新闻中心记者招待会上勾勒了“第二个一百年”中国教育发展的展望图景,“2049年,中国教育将稳稳地立于世界教育的中心……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地国”。2020 年6 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提出要做强“留学中国”品牌,根本在于提升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质量应是教育对外开放的生命线,要“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留学教育”。新形势下,做好教育对外开发工作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了中亚、东南亚的国家,在此期间,应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景,提出要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倡议跨亚洲、欧洲和非洲大陆,连接65个国家,主要内容之一便是民心相通和文化理解。还特别指出,要扩大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重点,每年向其提供一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在此推动下,2019 年在中国学习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占比已达54.1%,总体呈扩张趋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学生规模趋于稳定,层次显著提升,学科分布更加合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渐成来华留学生生源增长的发力点。

一、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对全英语课程的迫切诉求

来华留学教育在规模扩大之际,教学质量并未得到同步提升。针对上海高校留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对教学质量感到满意(包括非常满意)的学生占比为32%,43%认为教学质量一般,而不满意(包括非常不满意)的占比为25%。而聚焦西部地区的医学留学生的调查显示,仅4.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满意,不满意的占46.8%,其余48.6%只是相对满意。从留学生主体视角出发,来华留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评价总体不高。与美、英、澳等知名留学地80%~90%的学生满意度相比,我国仍处在“跟跑”“并行”阶段。来华留学生对我国教学“硬环境”较为满意,但在“软环境”如师资力量、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的满意度不高,具体表现为:语言沟通不畅、教学内容陈旧、国际化程度和实际应用价值较低等,且部分教学模式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师生互动不足,对学生缺乏关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因其汉语言能力普遍较差、专业兴趣不太强、基础参差不齐、思维方式差异大等特点,教学质量问题可能更为突出。国内课程安排于他们而言可能内容偏多、缺乏针对性,未能匹配他们的需求,从而导致教学满意度较低。因此,为提高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教学质量,开设全英语课程成为重要途径,而这也成为国内许多高校正在践行的相关举措。为留学生单独开设一些全英语课程,用其更加熟悉的英语(一般为其第一或第二语言)为其授课,能够初步解决语言障碍和沟通不畅的问题。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快速推进,部分高校还为留学生单独排班,开设全英语专业,针对留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制订特定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从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

二、现阶段国内高校全英语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体系建设未能形成“专业”思维

当前,部分高校在建设留学生全英语课程时,大多由任课教师单独申报,再经过各层面教学组织审核、批准并立项实施,如各类示范性全英语课程。这种做法虽能让部分具备全英语授课能力的教师先行先试,发挥引领示范的作用,但无法避免各课程之间的“各自为战”,相互分割,缺乏专业体系上的系统、整体思维。例如,有部分高校开设International Marketing、Global Brand Management 等市场营销专业留学生全英语课程时,部分先修课程诸如Microeconomics、Management、Marketing Management的全英语教学建设相对滞后,尚未形成专业“一盘棋”的建设机制。因此,留学生在修读高阶课程时,缺乏必要的前期知识储备,学习效果难以保障。

(二)忽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学习背景

随着全球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国内高校为抢占先机,都极力推广和强化全英语教学,试图在不断扩大开放时做好开放工作。但是,各高校因前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不同,造成全英语开设课程数量有限、覆盖领域不全、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特别是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忽视了其在母国接受多年教育的客观状况和学习习惯,这对他们在我国留学的学业体验、积极性和效果都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国内的课程安排对他们来说,知识体量过大,难度偏高,进度节奏过快,这导致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较低。为了提升留学生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高校要制订全新的全英语专业培养方案,并做好课程设计。

(三)围绕留学教育的质量督导和评价体系欠缺

在留学生全英语课程建设“全周期”,部分高校通常在“事前”设计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有严格的立项标准和评估机制,但在“事中”质量督导和“事后”绩效考核方面“有头无尾”,未能做到全景式的综合考察。究其原因,一是国内留学生的全英语课程发展历程较短,拥有相关领域经验的专家较为缺乏;二是留学生培养与国内学生培养几乎是“两张皮”,国内已成熟的“督导组、学院领导、专业负责人、同行及学生评教”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评估体系在留学生培养上未能得到有效应用。

(四)师生互动体验和交流过程有待加强

我国高校通过人才引进方式吸纳众多掌握流利英语、前沿专业知识、相通思维方式的海归教师。但基于现行职称评价体系,这些教师普遍对全英文课程的积极性不高。而本土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有所欠缺,在课堂讲授中还有不小的差距,教学效果和课堂互动效果大打折扣。可以说,良好的师生互动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但这不容易实现。当“教师授课清楚→学生理解清晰→互动沟通增加”形成闭环,由单向灌输较为双向沟通才能有效实现全英语课程建设的初衷。

三、面向“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的全英语课程建设优化策略

(一)加强顶层设计,以专业为单位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规划

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以专业为单位统筹做好培养体系和课程建设规划。将原来“自下而上”由任课教师负责申报、获批并建设的方式,转变为以院系、专业基层教学组织为单位,“自上而下”进行全英语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投入。此外,还要统筹公共平台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之间的梯度进阶关系,转变全英语课程的孤立局面,重视留学生全英语课程和国内已有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和互补关系,为留学生与国内学生的共同交流学习创造便利条件,为高校整体国际化建设做出贡献。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开设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全英语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为:以前沿、动态的国际经济贸易理论、方法和实践为教学内容,形成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国际货物贸易业务操作能力和国际服务贸易业务运作能力的专业培养方向,突出跨境电商和国际金融服务贸易业务能力的培养。其目标是:培养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通行的贸易规则、惯例和政策法规,具备实际操作技能,能在外贸企业、跨国公司、涉外经贸部门及综合性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国际经贸应用型人才,同时具备专业知识体系、创新创业精神和全球视野。另外,为进一步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和输送高层次人才,提升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明确:在本科学士学位课程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可直接进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硕士阶段进行学习。该专业课程设置分为通识课程和核心课程。通识课程包括:中国概况、中国文化、普通话、口语交流、写作交流、数学、计算机等。核心课程包括:微观(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采购、国际商法、国际货物运输等。

(二)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优化教学组织管理

就全英语专业建设项目而言,其招生对象主要为国际学生,涉及院系、部门较多,其项目管理与一般面向中国学生的管理不同。其需要全校各部门的统筹管理、协同合作,实现项目正常高效运作。虽然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归属经管学院或商学院,但实际情况更为复杂。其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增减、师资力量调配、教学教务管理等,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如国交处、教务处、学生处、专业院系等。因此,除了在校级层面统筹管控外,具体工作须厘清校内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范围,分工合作、建立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更好地服务于留学生培养工作并提升培养质量。另一种做法是,把留学生教育纳入国际教育学院进行统筹管理,由归口单位负责协调,而具体培养工作交由基层学院承担。

譬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作为中国教育部首批批准接收国际学生的高校和上海市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2020 年有来自美、德、日、意、澳等发达国家,蒙古、哈萨克斯坦、越南、吉尔吉斯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 名国际学生。目前学校已专门设立国际教育学院,主要从事国际学生教育与管理、国际项目管理等工作,负责国际学生招生与管理、上海市政府奖学金项目管理、国际学生项目拓展、国际学生对外汉语教学与培训、国际交流学生的接收与管理、协调国际学生全英语专业建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运行与管理、国际创新项目拓展与管理、国际联合实验室协调与管理等工作。国际教育学院还专门为国际学生开设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国际学生事务中心。建立专门机构和教学组织统筹协调,加强部门院系间的沟通合作等措施,对国际学生全英语专业的建设和运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完善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中国文化特色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教育极具普适性,要与全球经济贸易管理理论和方法接轨,以加强“全球化、国际化”为导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而言,通过学习“中国特色”,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对外贸易政策和法规,以及中国加入WTO 的历程、作用和意义等,对其未来发展大有裨益。从近几年的趋势看,由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进行投资、贸易、旅游等互动的势头越来越强劲,掌握相关知识对其就业有很大帮助。因此,在传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之外,融入中国文化特色,加入中国企业实践内容,强化汉语能力和中华底蕴的熏陶,是提高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差异化、特色化路径。

以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例,在讲到营销4Ps 组合策略时,关于产品策略设计中的新产品开发,尤其是关于新产品开发的意义,可补充讲解:1.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科学论断。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和“新四大发明”(指2017 年5 月来自沿线20 国青年评选出的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既传播我国古代文明,又联系新时代的伟大成就。3.中兴被禁,中国缺芯之痛。目前我国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方面对外依存度仍在50%以上。课程最后总结道:“无论是充满高精尖技术的高铁,还是一瓶老干妈,这些优秀的中国制造是我们递给世界的一张新名片,也是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的新窗口。”综上,通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经济社会的最新发展,以及前瞻性的发展理念和思想等,从“一带一路”建设所需专业知识、文化影响和传播、语言技能三个层面,持续优化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体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手段

教师能力是留学生全英语授课成败的核心,教师需要多方面努力和长时间积累,重点在于学习留学生教育的相关知识以开阔视野,更新知识体系,掌握最新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授课水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选拔专业能力出色、外语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授课教师,并制定相关程序和制度(如全英语专业授课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提升教师积极性。二是加强对全英语授课教师的进修和访学支持,巩固教师英语语言能力,更要吸纳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三是借鉴国外高校的“课程团队”合作授课模式,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和研究能力,同时改善教学效果。四是“走出去、引进来”并举,加大对全球人才的引进力度,并邀请国外杰出学者来校做学术交流、授课教学和指导学生等。

创新改革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无疑对师资队伍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留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应适当减少纯粹的课程讲授,增加讨论、习题和辅导课,并以小班授课为主。主动拓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项目式教学、案例研讨式教学。即根据课程任务、留学生群体特点修订课程大纲。可调整教学内容,减少对知识背景的要求,使更多留学生能够顺利学习,甚至零基础也可以学习。调整教学计划,不要一味追赶进度。总结每一堂课的内容关键词,方便语言基础欠佳的学生复习。设计一些趣味环节(如例题习题、主题讨论、小组项目、心理和行为实验等),调动学生的兴趣。改进期末考试的形式,加大平时成绩比重,考核要更多体现过程性,以使最终考核和平时教学起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借助课程中心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等辅助教学手段,进一步引入“微课”与“慕课”,帮助留学生课后更好地进行学习。

四、结语

全英语课程建设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必要路径。文章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全英语课程诉求,指出现阶段高校全英语课程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如忽视学生背景、师生互动体验较差、未能形成专业课程建设机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缺失等,并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提出全面提升全英语课程建设水平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顶层设计,以专业为单位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规划;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优化教学组织管理;完善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中国文化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手段等。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留学生一带一路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