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文琦,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高校科幻平台编委,曾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参与策划《科幻创作课系列直播》栏目,并撰写采访报道,作品散见于《中学生博览》《中学生百科》《花开不败》《破茧成蝶》《乌兰察布晚报》《察右后旗日报》等杂志报刊。
同学们还记得自己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事物吗?和这些事物共同度过的时光里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发生呢?其实呀,对我们来说每一件重要事物的背后都蕴含着独特的情感,就像我们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之中,《桂花雨》的背后是作者天真烂漫的童年和对故乡的思念与怀恋,《落花生》表达了做人的道理,而《珍珠鸟》则是作者表达人与物之间信赖的载体……
那么,当我们忆起那些事物的时候,如何通过他们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在这其中又有什么样的小技巧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其他人是怎样做的吧!
“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褶,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
这是宗璞《好一朵木槿花》里的段落,在这里作者是如何表达面对困难时所呈现出来的勇气呢?聪明的同学一定发现了,是因为木槿花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之中挣扎,却不自苦。作者由此联想到了自己面对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勇敢、坚韧,即便娇嫩,也要舒展自得。
所以,这里写作的关键点是寻找到“物”与我的“情”之间的共同之处。
不要迷糊,我们一起再看一看汪曾祺的《沽源》中是如何找到这种共同之处的。
“波斯菊昆明是很常见的。每到夏秋之际,总是开出很多浅紫色的花。波斯菊花瓣单薄,叶细碎如小茴香,茎细长,微风吹拂,姗姗可爱。我原以为这种花只宜在土肥雨足的昆明生长,没想到它在这少雨多风的绝塞孤城也活下来了。当然,花小了,更单薄了,叶子稀疏了,它,伶仃萧瑟了。虽则是伶仃萧瑟,它还是竭力地放出浅紫浅紫的花来,为这座绝塞孤城增加了一分颜色,一点生气。”
在作者的眼中,波斯菊的花是“单薄”的,叶是“稀疏”的,但正是这种“伶仃萧瑟”的花,却可以在这“绝塞孤城”中存活下来,这本身不是一种令人惊叹的精神吗?虽然作者没有在文中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我们在这一段描写中却处处可以看到作者想要表达的精神——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动动脑:
1.你最喜欢的事物是什么,想一想你喜欢它的原因。
2.你和这件事物之间有什么有趣的故事,你还可以把这些故事复述出来吗?
延伸小帮手:
推荐大家阅读2020年10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间草木》。 从抗日战争时在炮火连天中读书,到1997年去世,汪曾祺一生所经历的大事、遭受的磨难不可谓不多,他却始终旷达平和。
摘抄本:
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人間草木》E82B78E1-85C5-4CD8-90F5-4711551CFE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