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2-06-24 14:30周欣季忠苑
大观 2022年5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传统文化

周欣 季忠苑

摘 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各大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使命,而地方特色文化教育的创新,是高等院校实现特色办学的重要途径之一。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以传承与弘扬青瓷文化和创新发展文化产业为办学目标,打造青瓷文化的实践及传播基地,开创高等学校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崭新局面。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国青瓷;传承发展

注:本文系2022年丽水市“宋韵文化”专项课题“雅宋韵致—南宋龙泉青瓷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承路径研究”(LBZX202209)研究成果。

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龙泉青瓷是宋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培养青年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引导高校大学生自觉加强文化主体意识、强化文化担当,可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激活传统文化强有力的生命力。丽水学院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并且以地方特色青瓷文化为依托,成立中国青瓷学院,创建中国青瓷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把弘扬优秀传统青瓷文化和发展青瓷创新产业有机整合,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一、传统青瓷文化办学的背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根基。丽水学院积极响应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地方特色文化的优秀办学理念,走“化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化地方特色为学科特色、化区域资源为办学资源”的特色发展道路。2016年5月25日,丽水学院成立中国青瓷学院,这是当地唯一一所以青瓷艺术设计专业为重点办学特色的高等本科学校。政府和学校都非常重视青瓷传统文化的教育,把弘扬优秀传统青瓷文化和发展青瓷创新产业有机整合,使传统青瓷文化能够得到不断发展和继承。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中国青瓷学院以传统青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教学目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致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基地,构建多元融通的国际化学科建设体系,培养具有青瓷传承与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努力推动我国传统青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传统青瓷文化传承的实践

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相关部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基地计划。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的青瓷传承基地率先践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开创高校以传统文化立德树人的新局面。构建多元融通的传统文化教学体系,培养新时代新型人才,积极推动我国传统青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丽水学院将青瓷文化的传承全方位地融入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打造中国青瓷传统文化实践及传播基地,让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青瓷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让每一位市民了解青瓷的文化与内涵,弘扬古老的东方传统手工艺,引领高校学生和广大群众自觉增强文化主体意识、强化文化担当,传承传统文化。

学院重视青瓷传统文化教育、传播、推广、传承和发展,尤其是在青瓷文化传承基地的建设中,要紧紧抓住以下四项内容:一是重“环境”,做好基地设施设备建设,提供多元化的基地环境;二是重“课程”,做好青瓷文化相关课程开发,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三是重“社团”,做好课外活动开展,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资源;四是重“辐射”,做好青瓷文化推广,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

(一)重“环境”着意于“熏”

所谓“熏”者,耳濡目染,行不言之教。因此,學校开展了以“传统青瓷文化传承”为主题的基地建设。青瓷文化传承基地由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两大实训基地组成。其中丽水学院校内青瓷基地面积约3000m2,各项设施设备齐全,展品种类多样,活动丰富多彩,免费开放,受众面广,是集青瓷教育教学、实践科研、艺术展厅、名家工作室 、拓展培训、国际交流、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为一体的多功能传承基地。基地内设多个青瓷展馆,包括青瓷博物馆、国际陶瓷交流馆、书韵青瓷馆、青瓷名家作品馆以及师生优秀作品展馆等,向社会普及中国青瓷的历史知识和现代发展,具有传承中国青瓷历史、文化展示、当代启迪的作用。基地配有专业的研究中心,包括中国青瓷标本中心、龙泉青瓷协同创新中心、中国青瓷联盟、陶瓷釉料研究中心等,并且同国内外高等陶瓷院校相合作,形成中职、高职、本科多层次培养机制。可以说,这是一所满足中国青瓷发展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实用技术人才、学术研究人才的产出基地。此外,基地还设有青瓷教学实训中心(图1)、青瓷体验工坊、青瓷特色工作室,并开创了青瓷创意集市等,营造了极具青瓷传统文化气息和现代创新氛围的基地环境。基地关注中国青瓷文化在学校的传播、推广、传承,重视中国青瓷文化的传承与教育,以发挥青瓷文化在文化教育中的巨大价值。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故步自封、墨守成规,而是要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产区。为了让学生零距离接触有千年文化的青瓷产地,学校将基地设在校外——龙泉,分别与当地的大师工作室、博物馆和企业合作办学,并且特聘当地的青瓷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专业技术人员为校外指导专家,形成学院和地方、教授和大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让学生接触到更加多元的知识,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在不断的交流和学习中汲取青瓷文化的养分,从而促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发展。

(二)重“课程”着意于“习”

“习”者,即“实践”也。课程建设要遵循以艺育人、以美化人、面向人人的原则,重视传统青瓷文化的教育和实践。丽水学院开设青瓷文化相关的公选课程10余门(图2),使得学生对中国青瓷文化的学习率达到100%。此外,学校会不定期对市民定期开展公益的中国青瓷讲座和实践体验活动,让全民参与青瓷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共同去感受青瓷的无限魅力,赏析青瓷艺术,以及发展和弘扬中国青瓷文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课程是关键。一门优秀的课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学校既要将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以落实传统青瓷文化传承为最终目标,又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建设“中国青瓷艺术赏析”“龙泉青瓷工艺”等线上精品课程,方便全校学生和青瓷爱好者在线上进行青瓷学习,受众面广。出版《龙泉青瓷艺术赏析》《青瓷设计与制作》等教材,让教材变得立体生动,让课堂变得丰富有趣,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开创中国青瓷创新教学的新局面。

(三)重“社团”着意于“游”

借助社团活动,让学生徜徉其中,乐此不疲。为此,学校在社团建设方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青瓷文化学习与传播氛围。丽水学校每年开展青瓷文化节专项活动,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成效显著。包括青瓷名家讲坛、青瓷知识竞答、青瓷制作竞赛、青瓷摄影大赛、青瓷展览义卖、青瓷实践体验、青瓷品牌设计等活动。让全校师生参与到青瓷文化的盛会中,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中华传统文化“讲清楚”,让它“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创意创新让青瓷活起来,让青瓷与人们亲近起来”。例如,可以开展中小学教师青瓷文化培训(图3)、乐学酷玩青瓷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国家艺术基金青瓷文化人才培养项目、全国残疾人工匠大赛培训、青瓷文化研讨活动、国际青瓷文化交流活动等等,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同时走进展馆,走近大师,走向国际,走向未来。

(四)重“辐射”着意于“传”

辐射带动,主要在于“传”,即在传承和传播中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的各项环节与各个领域,与人民生产生活相结合,才能经久不衰,才能真正传承下去。可依托高校青瓷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力量,将传统青瓷文化传播到青瓷产区、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图4),提供青瓷文化课程教学、青瓷文化社团活动、青瓷校园文化建设、青瓷文化教师培训等持续性的定向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推动青瓷文化在中小学的日常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了解青瓷文化。

立足地域文化,依托院校优势,发挥青瓷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创新性的青瓷课程和品牌,发展“一校一品”或是“一校多品”的全新模式。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服务于中小学校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服务于中小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于中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等,推动形成有利于青瓷文化传承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

三、传统青瓷文化的发展

传承和发展青瓷文化,要古为今用,不能厚古薄今。在传承青瓷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秉持正确的态度,不简单模仿,不完全否定,而是坚持古为今用,推陳出新,开创青瓷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使青瓷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展现出无限魅力。

(一)坚持融古出新、创新发展

在对青瓷文化进行传承的时候,要坚持客观的眼光,对于传统的东西不能全盘照抄,也不能完全否定,而是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不断地对其进行转化创新、拓展完善,使青瓷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被大众所喜爱。

(二)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

让传统文化走向国际,要注重对外交流与推广。不能简单地走拿来主义的道路,而是要科学地借鉴国外的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扬长避短、择善而从,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青瓷传统文化。

(三)坚持整合资源、协同发展

在中国青瓷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坚持党的领导,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上的力量参与其中。通过教育研究、科学普及、传承传播、借鉴交流等多方面的共同推进,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加强文化自信,使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进一步的提高,让中国青瓷传统文化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宋金林.耀州窑陶瓷传统制瓷技艺传承与创新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8.

[2]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EB/OL].[2022-02-13].http://www.xinhuanet.com/2019-05/

15/c_1124499008.htm.

[3]毕国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

周欣,丽水学院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

季忠苑,丽水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青瓷理论。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