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课程体系建设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中起到统率作用,然而现有研究成果中却缺少系统而全面回顾我国国际中文教育硕士课程体系研究的文献综述。从国际中文教育课程研究鸟瞰国际中文教育硕士课程体系研究,对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这一研究主题的研究进展形成完整认知,为进一步推进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专题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国际中文教育硕士;课程体系;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21-0014-04
0 引言
自国际中文教育硕士(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立以来,有关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等课程建设的研究一直是学界、业界探讨的重要课题[1]。
有学者指出:建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根本问题是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实习和实践体系,这两个体系的建成,标志着专業学位建设的成熟,是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2]。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建设研究成果分散,缺乏系统全面回顾我国国际中文教育硕士课程体系研究成果的文献综述研究[3-4]。鉴于传统描述性文献综述法(Traditional Literature Review)存在诸多缺陷[5-6],本研究采用国际新兴的现代系统性文献综述法(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7],在确定的范围内系统地搜集文献[8],按照杰森等人提出的系统性文献综述法的计划、检索文献、评估文献、抽取数据、整合数据和撰写综述等六个关键步骤[9-11],对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3],提供后续努力的方向。
1 研究过程
1.1 检索文献
鉴于中国知网(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是收录我国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研究文献最主要的数据库,因此选择中国知网作为本研究文献来源数据库[12];检索日期为2020年10月25日,文献检索的起止年限是2007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25日;检索的术语设定包括“汉语国际教育”和“课程”。
以期刊论文检索为例,说明具体操作实施方法。在中国知网“期刊论文”数据库中,检索条件选择“主题”,在检索框中依次分别输入“汉语国际教育”和“课程”,两个检索框之间选择“并含”逻辑关系。执行检索,检索结果为450条。其他数据库,以此类推,共检索出928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835篇。检索出来的928篇文献类型包括三大类:学位论文,共413篇(博士论文4篇,硕士论文409篇);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分别有450篇、62篇;学术辑刊,有3篇。此外,通过向专家咨询该领域的重要文献[9],补充中国知网未收录的会议论文43篇(《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一辑)》,17篇;《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二辑)》,6篇;《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三辑)》,15篇;《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四辑)》,5篇)。
1.2 评估文献
从检索到的835篇中文文献中抽取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作者、文献来源、发表年份、机构、ISSN等在内的相关信息,制作成“汉语国际教育课程文献基本信息数据抽取单”[9]。经初步筛查与二次精选,排除新闻简讯等非学术论文6篇、文献综述8篇和重复文献1篇,剔除与汉语国际教育课程这一研究主题完全不相关的文献68篇,最终确定纳入文献752篇。
1.3 数据抽取与数据整合
将“汉语国际教育课程文献基本信息数据抽取单”文本资料导入NVivo 12.0软件中,遵循扎根理论三级编码程序进行编码分析。
1.3.1 建立自由节点 对“汉语国际教育课程文献基本信息数据抽取单”文本资料逐字逐句阅读,逐一进行浏览编码,直至码号饱和[13]。
1.3.2 建立二级节点 经反复分析重组合并,最终从资料中抽取出33个概念和四个范畴[13-14]。
范畴1:培养过程。相应的概念:学位论文、培养模式、能力培养、教学学习、培养目标、就业就读、汉教本科、国外生源、质量评估、实习实践、硕士培养、培养方案、导师队伍等。
范畴2:学科发展。相应的概念:专业发展、专业建设、培养现状、现状调查、人才培养、特色办学、师资培养、专业定位、专业认同等。
范畴3:课程运行。相应的概念:校本课程、具体课程、课程思政、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开发、课程大纲等。
范畴4:课程研究。相应的概念:课程体系、比较研究、课程设置、课程建设等。
1.3.3 建立一级节点 对各范畴进行归类与整合[14],构建出两个一级节点,分别为“培养”和“课程”,涵盖四个二级节点,752个编码参考点,如表1所示。
2 研究结果
下面从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三个方面报告研究结果。
2.1 宏观研究
赵金铭等学者[15]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原则和理念等角度,提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建议与课程体系构架思路。此外,还有学者分别从课程设置比例、培养方案、教师标准、专业发展、文献研究现状、课程满意度研究视角出发,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等方面提出建议。
2.2 中观研究
有学者分别面向东盟和东南亚、南亚地区,针对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设置改革措施。也有学者通过对单所学校的调查,研究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与解决对策。蒋小棣等学者[16]针对多所高校,在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开课目标、师资条件、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情况调查研究与横向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参考性优化建议。
有学者探讨了香港、台湾地区开办华语文教学专业的高校的课程结构及内容设置情况,为大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体系设置提出培养建议。也有学者通过考察与比较借鉴国外同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情况,对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国学生)课程设置的改进提出参考性建议。
2.3 微观研究
诸多学者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文化类具体课程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朱瑞平对中国文化、王学松对中国古典诗词、吕俞辉对中华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等课程教学的阐述[17];李琳、孙立峰关于中华才艺课程在英国中小学的推广与应用;贾立帅关于西方文化知识类课程和梁晓萍、王晓彤、郦陈雪、董明关于中国文化知识类课程的思考;张淑慧、史冠新关于文化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改革的讨论等[18]。此外,还有张园等学者关于课堂教学类课程的讨论;王健昆等学者关于汉语语言学本体知识类课程建设的思考;张会等学者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类课程相关问题的讨论;李春晓对古今汉语以及廖继莉对汉外语言对比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等[18]。诸多学者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具体课程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所达成的共识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重要指导。
众多学者在对课程设置、课程名称、课程定位、教学目标、学时情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师资情况、参考教材、教学思路、课程设计、课程目标、师资条件、教学效果等方面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课程开设的可行性建议。也有学者从文化类课程、研究方法类课程和语言类课程等不同课程角度进行个案研究,提出课程设置建议。
3 结束语
在国际中文教育课程研究的现有文献中,微观具体课程研究多,宏观课程体系研究少。样本文献中明确针对某门课程研究的论文共计243篇,占课程论文总数的79.15%[12]。在宏观课程体系研究中,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外国学生)课程体系的研究较多,而对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中国学生)的课程体系研究较少。样本文献中明确针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课程体系研究的论文共有42篇,占汉语国际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论文总数的85.71%;而对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中国学生)课程体系的研究仅有7篇,仅占课程体系研究文献总数的14.29%[12]。在当前的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研究中,将课程体系视为一个系统来进行研究的还非常少见,均未能站在系统的视角和高度来考察[19]。
培养出满足国际中文教育事业需求的国际中文教育人才,这是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中心任务[20]。课程体系设计与优化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抓手[21],但现有文献中缺少对国际中文教育硕士(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体系的系统化研究,因而迫切需要进行国际中文教育硕士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理论与实践创新[22]。
参考文献
[1] 北京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四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63.
[2] 北京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二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5.
[3] 王莉娜,赵思雨.数字人文在我国档案领域的综合应用研究:基于CNKI的系统性文献综述[J].山西档案,2020(4):49-56,48.
[4] 郑春萍,许玲玉,高梦雅,等.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语言教学的系统性文献综述(2009—2018)[J].外语电化教学,2019(4):39-47.
[5] 崔智敏,宁泽逵.定量化文献综述方法与元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19):166-168.
[6] 夏凌翔.元分析及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61-64.
[7] 孙斐,叶烽.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可持续性:一个系统性文献综述[J].行政论坛,2020,27(1):79-87.
[8] 游景如,黄甫全.新兴系统性文献综述法:涵义、依据与原理[J].学术研究,2017(3):145-151,178.
[9] 黄甫全,游景如,涂丽娜,等.系统性文献综述法:案例、步骤与价值[J].電化教育研究,2017,38(11):11-18,25.
[10] JESSON J K, MATHESON L, LACEY F M. Doing Your Literature Review :traditional and Systematic Techniques[M].SAGE,2011:108-127.
[11] COHEN L, MANION L, MORRISON K.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M].New York: Taylor & Francis Group,2018:430-439.
[12] 刘述.QQ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基于CNKI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3):33-38.
[13]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32-333.
[14] 王红霞.中小学名校长教育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32(22):70-74.
[15] 赵金铭.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拓展[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4):86-90.
[16] 蒋小棣.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17] 北京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一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42-147.
[18] 北京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三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44-152,170.
[19]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1,28.
[20] 廖良才.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矩阵的国防MBA课程体系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1):79-82.
[21] 田腾飞,刘任露.OBE认证理念下师范类专业的课程建设[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41-52,205.
[22] 吴应辉.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1):38-46.
作者:张妍杰,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北京语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中文教育(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