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辽阳妇产医院儿科 (辽宁 辽阳 111000)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在肺炎患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80例小儿肺炎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超声雾化吸入法治疗)和观察组(40例,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对小儿肺炎的治疗方式均有一定效果,观察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传统超声雾化吸入法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相比,恶心、咳嗽等不良反应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也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肺炎能够提高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加快患儿恢复时间,具有较好临床效果。
小儿肺炎一般是由病原体,比如:细菌、病毒之类以及其他因素(胎粪等)引起的肺部炎症。这是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系统疾病,患有此病,一般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湿热等症状[1],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较多伴随性症状,如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等。当患儿出现持续性的发热、咳嗽或呼吸困难时,就应及时送医诊断,尽快查明原因,对应进行治疗。临床上常采用传统超声雾化吸入法治疗,该治疗方式能准确进行用药,使患者病情有所缓解,但并不适用于所有呼吸道疾病,一般在大气道部位的疗效会比其他部位更好,在其他部位进行此种治疗方法时,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而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能够恢复患儿呼吸道功能,用药剂量能够精准把控,安全性更高,能有效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特别是在小儿肺炎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次研究即分析采用传统超声雾化吸入法治疗和使用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效果的不同,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本院内住院的80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0.79~8.61岁,平均(5.85±1.76)岁。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0.81~8.43岁,平均(4.91±1.93)岁。两组患儿病情、年龄、病程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本院伦理委员会也对此次研究知情,并批准开展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对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②具有发热、咳嗽、胸闷等典型症状。排除标准:①患有重要脏器功能疾病;②患有严重传染病。
对照组使用传统超声雾化吸入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
1.2.1 传统超声雾化吸入法
利用超声波声能,将药液变成细微气雾,随着吸入进入到患儿呼吸道,从而能够达到治疗肺炎的方法。将冷开水250mL加入到水槽当中,将液面高度调到3cm,浸没雾化罐底透明膜,治疗时注意槽内水位高度,及时添加水。等到药液稀释到30~50mL后并放入到雾化罐内,接通电源,将灯丝预热3min,将药液呈雾状喷出。将患者口含嘴,让患者闭紧口唇做深呼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在进行雾化吸入时,注意雾化量是根据雾化时间而定。
1.2.2 空气压缩泵雾化
根据医生嘱咐在一次性雾化吸入器加入药物,将空气导管一端连接到气源上按照逆时针方向旋出喷雾器上半部,将处方药液注入到喷雾器下半部,注入量在2~8mL,患者口含器或者面罩到喷雾器上,将空气导管到另一端插入喷雾器接口,准备完毕,开始打开气源开关,开始进行和治疗,在雾化吸入时时间不能超过20min。患者含住口含器,缓慢吸气、呼气,使用面罩时,需要将面罩罩住口鼻,再次缓慢吸气,呼气。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进行观察对比,治疗有效率的具体指标为痊愈:患者各项症状全部恢复;显效:患者各项症状开始出现好转,并未全部恢复;有效:正在逐渐恢复当中;无效:患者各项症状并无改善,甚至有所加重。治疗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患者例数/总例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具体指标为:呛咳、恶心、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呛咳+恶心+发热)患者例数/总例数。临床症状的具体指标为咳嗽、缺氧、胸片炎症、肺部啰音。
将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两组患儿雾化吸入后不良反应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s)
表3.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咳嗽缓解(d) 缺氧缓解(h) 胸片炎症(d) 肺部啰音(d)观察组 40 4.18±0.42 53.69±7.98 6.93±0.32 5.08±0.22images/BZ_151_177_2973_2267_3129.png
小儿肺炎一般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而感染性肺炎具有传染性,非感染性肺炎不具有传染性。肺炎好发于冬春季节,也是婴幼儿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2]。肺炎的分类较为复杂,根据病理可分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根据病原体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所致肺炎、非感染病因所致肺炎,还可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迁延性、慢性肺炎。诱发肺炎疾病主要原因有环境因素,比如过多被动性吸入二手烟、生活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下;还有个人原因,如婴儿或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非母乳喂养、有基础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等)、继发性免疫力低下者[3-6]。这些都容易造成儿童在病原体入侵后,从而发生肺炎。而小儿肺炎严重程度差异性较大,有的症状较为轻微,而有的比较严重,甚至会危及到生命危险。从发热、咳嗽、喘息,随着病情不断加重,出现嗜睡、烦躁、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持续发热超过3~5d,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有可能患有肺炎。
临床上的小儿肺炎其主要病因大多是病原体感染,因为幼儿的免疫力较低,病原体易从呼吸道入侵肺部,发生肺炎。若治疗不够及时,还可能导致支气管黏膜水肿,增加呼吸功能的阻力,严重时还会导致气血失调,出现难治性低氧血症。常采取止咳化痰、抗感染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疗,但整体治疗效果一般,后来常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或空气压缩雾化治疗。超声雾化吸入法是一种气溶胶吸入方法,原理是利用超声波振动或者高压氧气的驱动将抗生素、黏液分解剂等药液进行混合,制成气溶胶微粒,而后利用其沉降、凝聚、易于流动、接触范围广等特点,使患者把药物吸入后沉降到呼吸道及肺部,改善相应病症,在局部形成抗菌作用。但其缺点在于,气雾颗粒大,对患儿可能产生较强的机械刺激,从而诱发气道痉挛;又加上由于颗粒大,主要沉降在较大的气道,易和分泌物一起阻塞气道,导致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等情况。当前,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法是治疗急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方式。相比超声雾化吸入,它能将药物压缩成为较小的颗粒,当较小的颗粒漂浮在空气当中,随气体飘散时,就能使药物以微粒状随空气直接渗入到细支气管、毛细支气管以及肺部,更大范围接触病灶,发挥药物的最大功效,进行抗炎、解痉平喘、祛痰等。在此过程中还能降低药物的使用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7-9]。因此,压缩雾化吸入给药少、雾化时间较短、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小儿肺炎。与传统的超声雾化吸入相比,压缩雾化还具有以下几个优点:①压缩雾化治疗使用寿命较长,可以不用进行长时间的保养维护,只需要每年定时更换过滤器即可;②操作简单,适用类型较广,各类患者,老年人,儿童均可以适用,而且携带方便,没有交叉感染的隐患;③喷雾器具有高选择性,能够保证患者在吸入药物时有效沉积,并且疗效准确,患者耐受性好,副作用较小[10]。综合对比两种方法,超声雾化吸入更适合在大气道的病变中发挥作用,而在小儿肺炎的治疗中,还是空气压缩雾化治疗更有效果。在本次研究中,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相比传统的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都明显优于传统的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研究还发现,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对患儿的呼吸功能的改善也有较大作用,患儿家属的满意率较高。但由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有限,导致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与偏差,在理论方面也没有较多的询证学依据作为支持,结果的真实性与结论的可靠性还需要在未来进一步增加研究资料,进一步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来验证,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为合理的依据。
综上所述,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雾化时间较短、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副作用较小,具有安全性、便捷性。临床上有较高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