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素梅 泉港区医院内一科 (福建 泉州 362800)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2例,以统计学软件SAS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纳入4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在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卒中量表(NIHSS)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高于对照组,NIHSS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偏瘫、语言障碍、肌无力等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卒中患者专门生活质量评分(SSQOL)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在治疗脑梗死中可促进患者康复,使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加速改善,并显著降低偏瘫等并发症的风险,继而达到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的目的。
脑梗死是老年人群的高发疾病,也是导致老年人残疾、死亡的重要原因。脑梗死在医院接诊的脑卒中占比约为70%~80%,因此如何防治脑梗死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课题[1]。与出血性脑卒中相比,脑梗死虽然预后更好,但也会造成神经功能损伤,引起偏瘫、失语、肌无力等的发生[2]。近年来如何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已成为临床重要课题,临床已采用多种措施进行干预,但效果仍不理想[3]。研究认为,由于颅内血管需要对中枢神经进行供应,但患者血管发生阻塞后,则会导致患者脑组织出现坏死的现象,进而导致患者神经系统损伤,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家庭与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提高对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是当前神经内科得到研究重点。本次研究中为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令人满意。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是一种电刺激仪,利用电磁刺激患者脑部,继而刺激受损的脑细胞,改善脑循环障碍[4]。本次研究以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在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下,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2例,以统计学软件SAS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纳入46例。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60~88岁,平均(73.68±7.18)岁;NIHSS评分10~16分,平均(13.48±2.62)分。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60~89岁,平均(73.74±7.25)岁;NIHSS评分9~16分,平均(13.32±2.53)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5];②送医时间<12h;③患者或家属知情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意识障碍;②治疗期间不配合治疗;③合并主要器官器质性损伤;④有出血倾向或其他类型的危重患者;⑤严重精神疾病者。
1.2.1 对照组
神经内科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包括营养脑细胞、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予以患者吸氧、抗感染等治疗,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引起的血糖、血压波动,积极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癫痫等。治疗方案遵循个体化原则,视患者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脑循环治疗仪(LGT-2340A,上海三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治疗。调整电流强度为20mA,有效输出电流≤3mA;有效输出电压<35V。治疗前将电极片患者两侧乳突部,调整治疗参数:比率1~2,强度30%~40%,强度刺激范围由最低调整至合适区间。每次治疗30min,每日治疗1次。
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自主(独立)生活能力,总分100分,得分越高其自主生活能力越好。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总分42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神经缺损越为严重;
(2)统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3)以卒中患者专门生活质量评分(SSQOL)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有44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5分的评价方式,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录入数据至SPSS 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ADL、NIHSS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高于对照组,NIHSS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ADL、NIHSS对比(±s,分)
表1.两组ADL、NIHSS对比(±s,分)
NIHS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6 68.27±9.72 81.67±8.49 13.32±2.53 5.78±1.78对照组 46 68.38±9.82 81.27±8.58 13.48±2.62 7.95±1.80 t 0.054 0.225 0.298 5.814 P 0.957 0.823 0.766 0.000组别 n ADL
观察组偏瘫、语言障碍、肌无力等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n(%)]
治疗前两组患者SSQOL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SSQOL评分对比(±s,分)
表3.两组患者SSQOL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SSQO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6 153.71±13.64 184.26±12.44对照组 46 155.44±14.11 167.34±14.13 t 0.598 6.096 P 0.551 0.000
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较差,易出现各种功能障碍,引起自主生活能力的下降,加重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因此减少老年脑梗死患者功能障碍的发生,成为神经内科亟待解决的难题[6]。脑梗死后由于颅脑大面积缺血缺氧,造成部分脑细胞不可逆的凋亡,继而引起神经功能损伤;因此要减少功能障碍的发生,需要尽可能减少脑细胞的凋亡[7]。有关研究显示脑梗死后会出现缺血半暗带,该区域是梗死区的界限,如在发病后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可使缺血半暗带的神经损伤降低,继而保留更多的神经功能,减少功能障碍的发生[8]。临床为恢复半暗区的灌注,采用多种措施进行干预,药物营养脑细胞药物、康复训练等,但其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有相关研究显示,应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可促进脑梗死患者血流灌注,使预后情况得到改善[9]。本次研究以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验证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的临床应用价值。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是一种利用电磁刺激作用的仪器,脑梗死患者在治疗中使用,有益于刺激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并改善灌注,避免半暗带神经细胞继续走向凋亡,对患者预后有显著的积极作用[10]。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属于电刺激治疗仪,将微电流引导到患者小脑顶核中,可通过电流刺激促进大脑血管扩张,恢复关注,使脑循环障碍得到改善。作用机制是利用脑内固有的神经传导通路受到特定电刺激,激活脑循环的自我调节功能。相关研究表明[11],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在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极为显著的疗效,该治疗仪是一种全新的脑病功能康复综合治疗系统,通过综合立体螺旋状电磁头产生的脉弦与磁场,建立其立体的磁疗网,可有效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在特定的受刺激区域内,在皮层神经细胞中产生膜电位与感应电流,从而对脑内代谢与神经点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继而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化反应,从而达到增强患者脑部血液循环,提高代谢功能,调节神经系统的作用,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我国中医认为,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主要认为因脏腑功能失调为本,痰浊淤血内生为标,在情绪与寒冷等因素的诱发下,导致患者脑脉痹阻。经临床针刺对患者治疗后,可有效提高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加强对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功能的改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ADL、NIHSS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的加入对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及自主生活能力的提升均有显著效果。提示以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辅助治疗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作用,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能促进半暗区循环功能的改善,继而减少脑细胞的凋亡,继而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而在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次提示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在治疗老年脑梗死中有较高价值。其原因在于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的小脑刺激治疗,在改善脑循环功能的基础上,还可抑制脑血管免疫炎性反应,继而有效缩小梗死面积和促进神经轴索再生,继而显著减少偏瘫等的发生。此外,本次研究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显著作用,分析其原因在于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可改善各项功能,使疾病对患者影响减少,因此可恢复至较为理想的生活状态。本次研究结果与肖婷等[12]研究结果相同,因此,我们认为,在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通过对患者实施针刺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后,能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加强对患者治疗安全性,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老年脑梗死应用价值极高,能促进患者自主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改善,并降低各种并发症风险。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纳入的患者数量相对较少,这可能对研究客观性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后续工作中将继续收集病例,以提升研究的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