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媛琪,林小田,王昱,王春丽,袁莹
2019 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暴发,目前全球疫情仍在肆虐。环境清洁是医疗安全的基础[1],保洁员承担着环境清洁、医疗废物运送工作,是控制院内感染的主力军,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了解保洁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现状,本研究于2020 年3 月对某综合医院的126 名保洁员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1.1 研究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方法抽取某综合医院从事一线工作的保洁员126 人为研究对象,男37 人,女89 人,年龄22~65 岁;文化程度:文盲14 人,小学16 人,初中45 人,高中41 人,大专10 人,无大学以上学历人员;工作岗位:隔离病区5 人,门急诊12 人,内科36 人,外科47 人,医技科室26 人;工作年限:<1 年12 人,1~5 年73 人,6~9 年31 人,10 年及以上10 人。
1.2 方法 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4],参考国内外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由感染控制、流行病学、护理学专家审阅及预调查后定稿。调查问卷涵盖3 个部分:(1)人口社会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岗位、工作年限。(2)新型冠状病毒防控行为调查表。包括19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量表3 级评分法,“总是”“偶尔”“不会”分别计3、2、1 分,19~31 分为行为评分偏低,32~44 分为行为评分中等,45~57 分为行为评分良好。(3)影响因素调查表。包括7 个维度,分别为疾病知识5 个条目、防控认知5 个条目、教育培训5 个条目、监管机制5 个条目、监测方法5 个条目、经济因素5 个条目、个体因素5 个条目,共35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量表2 级评分法,“是”“否”分别计1、2 分。调查表内容的重测效度0.80,信度0.82。2020 年3 月课题组研究人员向研究对象发放调查表,要求匿名填表,文化程度低者予以提问代写,统一回收。共发放调查表136份,回收130 份,剔除4 份无效表格,最终获得合格表格126 份,表格有效回收率为92.65%。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7.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2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法,不同因素对疫情防控的影响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保洁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为评分 保洁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为总分(33.93 ±5.30)分。见表1。
表1 126 名保洁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为评分(± s)
表1 126 名保洁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为评分(± s)
项目环境清洁消毒抹布分区使用一桌一巾一室一地巾浸泡桶分区使用确诊或疑似患者的清洁工具专人专用呕吐物、喷溅物吸湿材料吸附后,再清洁消毒处理正确配制与使用消毒液严格执行患者的终末消毒处理确诊或疑似患者的环境及物品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医疗废物处置确诊或疑似患者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确诊或疑似患者的医疗废物双层封闭包扎医疗废物袋封闭扎紧,并粘贴标识医疗废物盛装容器及运送工具经常消毒个人防护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个人每天监测体温下班后先洗漱再返回居住区手卫生严格手卫生执行七步洗手法职业暴露正确处理职业暴露总分得分2.02±0.74 1.60±0.76 1.31±0.53 2.12±0.82 2.01±0.79 1.35±0.66 1.22±0.42 2.28±0.72 2.12±0.85 2.13±0.82 2.24±0.81 1.66±0.76 1.79±0.84 1.38±0.70 2.10±0.74 2.21±0.75 1.63±0.76 1.40±0.62 1.36±0.66 33.93±5.30
2.2 不同人口学资料分类保洁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为评分比较 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岗位、工作年限的保洁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保洁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为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不同人口学资料保洁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为评分比较(± s)
表2 不同人口学资料保洁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为评分比较(± s)
项目性别人数得分t/F 值0.502 P 值0.616男女37 89 34.30±5.22 33.78±5.35年龄22~29 岁30~39 岁40~49 岁50~59 岁60~65 岁工作岗位隔离病区门急诊内科外科医技科室文化程度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工作年限<1 年1~5 年6~9 年≥10 年0.621 0.648 5 17 38 53 13 31.60±5.13 34.94±4.01 33.45±5.50 33.89±5.60 35.08±5.19 1.134 0.344 5 12 36 47 26 31.20±5.07 31.50±6.20 34.31±5.34 34.45±5.06 34.12±5.22 5.452<0.001 16 14 45 41 10 31.14±4.91 32.69±5.55 33.31±4.86 34.56±5.09 40.00±3.65 0.229 0.876 12 73 31 10 33.38±4.79 33.93±5.19 33.77±5.75 35.22±5.89
2.3 不同影响因素得分情况及与保洁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为的相关性 疾病知识、防控认知、个体因素与保洁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为无明显相关性;教育培训、监管机制、监测方法、经济因素与保洁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为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不同影响因素得分情况及与保洁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为的相关性(± s,n=126)
表3 不同影响因素得分情况及与保洁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为的相关性(± s,n=126)
影响因素疾病知识防控认知教育培训监管机制监测方法经济因素个体因素得分6.25±1.22 6.37±1.49 7.06±1.83 7.02±1.50 7.55±1.48 7.34±1.70 1.37±1.34 r 值0.016-0.064 0.472 0.407 0.217 0.562-0.151 P 值0.856 0.479<0.001<0.001 0.015<0.001 0.092
2.4 保洁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人口学资料、疾病知识、防控认知、教育培训、监管机制、监测方法、经济因素及个体因素为自变量,以行为得分为应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文化程度、教育培训、监管机制、监测方法、经济因素,结果发现,文化程度、教育培训、监管机制、监测方法、经济因素5 个因素对保洁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为影响最大(P<0.01)。见表4。
表4 保洁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n=126)
保洁员承担医院及患者的清洁消毒、医疗废物的回收,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主力军。随着抗疫知识宣传,全民普及防控知识,医院对于疫情防控工作丝毫不敢松懈,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保洁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行为得分为(33.90 ± 5.30)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情况不容乐观,某些细节防护行为亟待加强,防控行为受文化程度、教育培训、监管机制、监测方法、经济因素影响。
3.1 文化程度与教育培训因素的影响 调查显示,文化程度与教育培训是保洁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越高,教育培训效果越好。调查发现,保洁员正确配制与使用消毒液、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正确处理职业暴露的依从性低,这与魏楠等[5]研究的结果一致,与知识缺乏有关。医院保洁工作为社会化保障,而保洁公司缺乏医疗专业人才,仅是依托医院每年定期组织的培训,未能做到新入职者考核后方上岗,而且培训侧重于理论,实践技能培训较少;有悖于2019 年5 月23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6],要求感控培训全员参与、全员考核[7]。知识能促进行为改变[8]。建议医院将感控培训形成制度化,感控培训形成院级−科级二级体系,并将保洁员培训考核纳入科室质控指标,各科室指定教员加强科内保洁员一对一的理论与技能培训,务必做到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文化程度高低影响教育培训效果,建议提高保洁员薪酬,以吸引高学历人群入职,在隔离病区、门急诊(含发热门诊)、放射科、核酸检测实验室、检验科等高危科室配备高学历、高素质的保洁员,提高防控行为依从性,降低感染风险。建议医院及科室重点关注低学历人群,加强培训,针对其文化程度低的特点,侧重于技能培训与考核。
3.2 监管机制与监测方法因素的影响 调查显示,监管机制与监测方法等因素明显影响保洁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为。调查发现一桌一巾、一室一地巾、严格手卫生、执行七步洗手法、医疗废物袋扎紧粘贴标识、医疗废物盛装容器及运送工具经常消毒等防控行为依从性低,与保洁员懈怠行为有关。建议保洁公司加强巡查,同时医院成立督导小组,科室设置督导员,科室督导员由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实施医院、保洁公司、科室三重监管机制,并设置奖惩制度。此外,建议在重点部位设置消毒液配制与使用方法、防护用品的穿戴、医疗废物的处理、手卫生流程、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图示牌,水位标记刻度固定加入消毒液量,以便保洁员随时注意依据标准执行。防护用品、消毒液、医疗废物袋放置在醒目位置,以方便保洁员取用。护士督导员每天协助保洁员完成消毒液的配制、防护用品的穿戴、医疗废物的处理、医疗废物盛装容器与运送工具的消毒,督导手卫生执行情况。建议成立保洁质控小组(由感控科、保洁公司和科室人员组成),保洁质控小组建立健全的保洁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服务规范、考核评价量化和绩效奖惩机制。污染的环境表面使医院内病原体快速传播[9-10],传统的环境微生物采样检测环境、物品表面虽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清洁效果,但需要专业人员操作,而且费时长,约需48 h 才能得到检测结果,不能及时纠正清洁不合格的操作行为。荧光标记法是在尚未被清洁消毒的物品表面进行标识,观察清洁人员能否完全清除,可以快速、直接评估清洁效果[11]。建议荧光标记法与环境微生物采样法两者相结合作为清洁消毒的质量考核指标。消毒液的浓度直接关系到清洁的效果,建议采用含氯消毒液测试纸检测消毒液浓度是否达标,测试纸置入水中变色的深浅直接反映含氯消毒液的浓度,此法直接快捷,操作简便。一桌一巾和拖把标识一室一地巾所需的清洁方巾、拖把较多,悬挂之处占据环境空间,也不方便工作,建议医院推广使用一次性消毒湿巾代替重复用的方巾,消毒湿巾小巧且方便携带,成本低廉;拖把建议改成可拆卸型,拖把布清洗交由洗绦公司清洗消毒,每次清洁地面时只须更换拖把布。
3.3 经济因素的影响 调查显示,经济因素直接影响着保洁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为。调查发现,呕吐物及喷溅物吸湿材料吸附后清洁消毒处理、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的依从性低,这与经济因素有着直接关系。医院缺乏吸湿材料,建议医院购置含消毒成分的吸湿材料与漂白粉,医务人员指导保洁员处理地面上的呕吐物与喷溅物时,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使用含消毒成分的吸湿材料覆盖处理,隔离病区较大范围的污染,先用漂白粉覆盖。医院防护用品,尤其是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防渗透隔离衣的价格昂贵,而且皆为一次性用品,消耗数量惊人、消耗金额庞大。因为保洁工作已经社会化保障,除了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因严峻的疫情,该区域的保洁员防护用品基本具备,其他科室部门为了经济核算成本,并未向保洁员提供齐全的防护用品,而保洁公司因涉及经济效益,也并未提供较多的防护用品,保洁员的防护用品较短缺。由于全国疫情严峻,防护用品极缺,医院正规购置渠道不畅,不少中小企业纷纷加入防护用品生产大军,导致产品良莠不齐。防护服连体执行GB19082−2009 标 准[12]、医 用 防 护 口 罩 执 行 标 准GB19083−2010[13]、医用外科口罩执行标准YY0469−2011[14]、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执行标准YY/T0969[15]。此类国家标准防护用品难以购置,紧急购置的防护用品质量良莠不齐。合乎规范的防护用品是疫情防控的最重要防线,保洁员直接与患者污物打交道,是高危人群[5],建议医院平时应储备相当数量的、合乎规范的防护用品以应急,保洁员防护用品配发由医院提供,并且不纳入科室经济核算成本。
全球疫情险峻,全国人民均高度重视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保洁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意识较强,但较易忽视细节行为。应对疫情的防控行为需高度重视细节行为,加大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培训力度,重点关注文化程度低的弱势人群,实施医院、保洁公司、科室三重监管机制,多种检测方法联合检验清洁效果,免费提供充足合乎规范的防护用品,提高细节行为依从性,确保防控细节无一疏漏,降低感染风险。
本次调查仅限于一所综合性三甲医院,研究对象样本量少,因此本次调查所得的结果仅作个案参考,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高度关注直接与患者污物打交道的保洁员高危弱势群体,重视疫情防控细节行为,降低疫情流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