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因人均寿命延长衍生出社会老龄化,现阶段心脑血管疾病高发,而疾病一二级预防及有效治疗一直为临床探讨热点。有研究发现,39%的脑梗死及50%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因为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导致,引发炎性因子释放,造成脑水肿及脑组织缺血缺氧[1]。而他汀类药物抗炎、抗氧化、降脂等作用十分显著,虽剂量越大效果越突出,但副作用逐步显现,如何平衡效果与副作用,故开展本次研究,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效果及安全性。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2月在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病区治疗的90 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A 组、B 组及C 组,各30 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2]进行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3]进行相关治疗。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梗死急性期诊断标准;②年龄35~75 岁;③患者首次发病或多次发病,在本次发病前未见相关后遗症;④院前未系统治疗及溶栓者;⑤患者或患者授权人均自愿同意参与本次临床观察,并保证按照医师诊疗计划完成治疗。排除标准:①在临床观察前6 个月内行外科手术治疗者;②发病至入院>48 h;③对研究中所使用药物已知过敏或有出血倾向及肝功能异常者;④无自主行为能力者;⑤恶性肿瘤及严重影响临床研究各系统疾病者;⑥感染性疾病未控制者;⑦孕产妇或服用免疫抑制剂、叶酸、红霉素等药物者。剔除标准:①肝肾功能明显异常,谷丙转氨酶为正常值上限的3 倍及以上,血肌酐为正常值2 倍及以上;②用药期间出现肌炎、肌痛、横纹肌溶解、肌红蛋白尿等症状。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三组比较,P>0.05
1.2 方法 全部患者按照《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及国家卫健委《脑梗死临床路径方案(2016 版)》开展标准化治疗与康复训练,对患者及家属做好临床健康宣教工作。A 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10 mg,1 次/d 口服。B 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 次/d 口服。C 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1 次/d 口服。三组均治疗14 d,出院后继续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共治疗90 d。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血脂、炎症、肝功能指标,入院第2 天及治疗后第14 天清晨检测TC、TG、LDL-C、hs-CRP、ALT、AST 水平。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出院90 d 后随访三组患者肝功能异常、异常出血等不良事件及脑梗死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治疗前后血脂、炎症、肝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三组TC、TG、LDL-C、hs-CRP、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TC、TG、LDL-C、hs-CRP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B 组AST 及C 组ALT、AST 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和B 组ALT 及A 组AST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 组TC、TG、LDL-C 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和C 组TG、LDL-C 与A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 组和C 组TC 低于A 组,C 组hs-CRP 低于B 组和A 组,B 组hs-CRP 低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 组ALT、AST 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ALT、AST 与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 组ALT、AST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治疗前后血脂、炎症指标比较()
表2 三组治疗前后血脂、炎症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A 组比较,bP<0.05;与C 组比较,cP<0.05
2.2 三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比较 出院90 d 后,三组肝功能、异常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复发率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复发率与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 组复发率低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比较[n(%)]
阿托伐他汀钙为首的他汀类药品上市以来,因其疗效多效性在临床上得到了认可。阿托伐他汀钙因为其三环结构,可在血管内直接发挥其强大的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及稳定斑块等作用。从2013年开始写入欧美指南,更多研究显示[4-7],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改善侧支循环,控制梗死面积,通过稳定斑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减轻致残程度,减少疾病复发。
临床单从效果上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与效果成正相关,其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但随着剂量加大副作用越发明显,且效果呈抛物线状态,剂量增长未与受益同比例增加。在近年报道中[8]他汀类药物使用剂量以阿托伐他汀钙为例,认为单纯使用阿托伐他汀钙最佳剂量从80 mg 开始逐步减少到40 mg,而说明书认为常规剂量为10 mg。阿托伐他汀钙虽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协同作用,但主要作用是通过降脂达到稳定斑块的目的。如阿司匹林、波立维主要是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9,10]。目前临床有中成药也具有降脂等功效,因此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实际应用剂量应有所减少,故仅为10、20、40 mg等3个不同剂量组。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三组TC、TG、LDL-C、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B组AST及C组ALT、AST高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ALT及A组AS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TC、TG、LDL-C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和C 组TG、LDL-C 与A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 组和C 组TC 低于A 组,C 组hs-CRP 低于B 组和A 组,B 组hs-CRP 低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 组ALT、AST 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ALT、AST 与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 组ALT、AST 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90 d 后,三组肝功能、异常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复发率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复发率与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 组复发率3.33%低于A 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s-CRP 与使用剂量呈负相关。患者hs-CRP 表达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呈正比;认为降低hs-CRP 表达能够减轻炎症反应的同时可抑制血小板及动脉粥样硬化,改善预后[5]。建议在使用20 mg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的同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达到降低hs-CRP 水平的作用,弥补不足。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钙20 mg 剂量的降脂效果优于10 mg 剂量,与40 mg 剂量接近,但肝功变化与10 mg 剂量接近,而优于40 mg 剂量,不良事件较40 mg剂量少,故认为20 mg 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安全性与疗效综合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