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病变发生于胃黏膜上皮,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疾病[1]。研究显示,胃癌与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胃癌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2]。当癌细胞浸润至胃黏膜下层时临床称之为进展期胃癌,根据进展程度和病情表现临床将进展期胃癌分为4 期,病情比较严重,主要通过手术根治治疗[3]。目前由于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习惯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胃癌患病人数持续增加[4]。研究报道显示,90%以上的胃癌患者发现疾病时已经处于胃癌进展期,治疗难度增加,预后效果不理想[5]。腹腔镜手术有创伤小、治疗安全性高等主要优势,在诸多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此,本文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21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 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摸球实验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0 例。常规组年龄35~74 岁,平均年龄(54.01±6.89) 岁;男20 例,女10 例;TNM 分期:Ⅲ期22 例、Ⅳ期8 例;贲门-胃底肿瘤4 例、胃体肿瘤3 例、胃窦肿瘤23 例;病理高分化26 例、病理中低分化4 例。实验组年龄35~74 岁,平均年龄(55.03±6.86)岁;男21 例,女9 例;TNM 分期:Ⅲ期20 例、Ⅳ期10 例;贲门-胃底肿瘤5 例、胃体肿瘤3 例、胃窦肿瘤22 例;病理高分化25 例、病理中低分化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影像学等系统检查符合进展期胃癌诊断标准[6];②意识清醒,可配合治疗者;③了解本次研究目的,自愿加入研究者。排除标准[7]:①无法耐受手术者;②肿瘤发生其他部位转移者;③合并其他组织恶性肿瘤;④肿瘤直径≥10 cm。两组患者资料符合本次研究标准,家属、院方同意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系统检查,明确肿瘤的具体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具体情况。实验组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平卧分腿位,建立人工 CO2气腹,将气腹压力维持在12~15 mm Hg(1 mm Hg=0.133 kPa)。脐下2 cm 处放置10 mm Trocar 作为观察孔,左侧腋前肋缘下为主操作孔,置入10 mm Trocar,右侧腋前线肋缘下、两侧腹直肌外缘平脐处分别为辅助操作孔,均置入5 mm Trocar。借助腹腔镜对肿瘤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肿瘤所在部位、肿瘤对临近组织的侵袭程度、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等情况进行明确探查。超声刀辅助下离断大网膜,向左向右分别至结肠脾曲、肝曲,切除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包膜,清扫周围淋巴结组织。根据手术进展情况,依据远端胃癌切除术、全胃切除术切除方式不同,按照正确顺序对淋巴结进行清扫。淋巴结清扫完毕后,于上腹部作一5 cm 的切口,将游离出的胃和大网膜组织拉至切口外,进行全胃、远端胃大部切除术,重建有效的消化道。将引流管放置腹腔,进行止血处理,结束手术。常规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取上腹部正中切口,切口长度大约为15 cm。探查腹腔内肿瘤的基本情况,采用与实验组相同的手术原则进行相应组织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进行营养支持干预,保证机体摄入足够营养。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②治疗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注射止痛药物次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③肿瘤根治指标,包括清扫淋巴结数量,近、远切端距肿瘤距离。④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应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定,包括情感职能、活力、精神职能、社会职能及躯体疼痛5 个维度,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常规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治疗指标比较 实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切口长度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注射止痛药物次数少于常规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指标比较()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2.3 两组肿瘤根治指标比较 两组清扫淋巴结数量,近、远切端距肿瘤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肿瘤根治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肿瘤根治指标比较()
注:两组比较,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情感职能、活力、精神职能、社会职能及躯体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情感职能、活力、精神职能、社会职能及躯体疼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进展期胃癌病情较严重,治疗难度大,对患者生命健康和安全有较大的威胁性,必须应用高效治疗方式干预,手术治疗方式直接影响预后效果和生存期[9]。1994年,腹腔镜治疗进展期胃癌首次报道,随后腹腔镜技术逐渐精进,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广泛应用[10]。胃部组织解剖层次较多,与周围临近组织的解剖关系较复杂,同时血供较丰富,因此腹腔镜根治术的开展和操作难度较大,专家和学者对腹腔镜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有很大的争议[11]。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胃癌能否满足胃癌根治术治疗原则,能否达到开腹手术清扫淋巴结的结果,能否保障治疗安全性等,是制约腹腔镜技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主要因素[12]。传统开腹手术切口较大、术中失血量较多,但操作简单,手术用时较少,同时能达到彻底清除淋巴结的效果。但其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多,治疗安全性得不到保障[13]。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属于微创技术范畴,不需要开腹,向腹腔内置入器械,通过非接触技术进行操作,减少对机体不必要的损伤,避免腹腔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降低感染几率,同时可减少癌细胞的医源性传播[14]。同时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手术视野较清晰,防止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减少出血量[15]。其手术操作空间狭窄密闭,可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超声刀技术的应用可以对相应组织进行精确的分离处理,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理想程度[16,17]。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可彻底切除原发癌及受侵的周围组织脏器,保证切缘足够,对淋巴结的清扫也较彻底[1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常规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切口长度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注射止痛药物次数少于常规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量,近、远切端距肿瘤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情感职能、活力、精神职能、社会职能及躯体疼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确切。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治疗难度较大,加之腹腔镜技术操作要点较多,同时密闭环境下操作较复杂,因此手术时间相对较长[19]。临床医师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操作水平,以尽可能减少手术操作时间。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等方面有较大优势,通过在腹壁做较小的切口进行手术操作可减少创伤,腹腔镜直视下手术视野清晰,局部解剖结构显示效果理想,可减少不必要创伤,进而减少出血量[20]。同时,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可以得到保障,进而可缩短住院时间。同时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应用可以达到与传统开腹手术同等的淋巴清扫效果,与临床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9]。
综上所述,较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可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整体疗效,缩短康复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