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孝龙
人体胸腰段的脊柱具有负荷量大、活动多等特点,由于此部位应力十分集中,所以一旦发生碰撞极易发生骨折[1]。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主要方法,其通过减压复位内固定技术有效恢复椎管的容积,保证脊柱生物力学的稳定性,继而解除神经压迫,预防脊髓继发性损伤[2]。虽然传统经伤椎固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情,恢复椎体高度,但整体治疗效果仍有所局限[3]。近年来,随着生物力学的发展,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中也发挥出显著的优势。为了进一步完善胸腰段脊柱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 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联合治疗,并对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 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 例,女35 例;年龄20~60 岁,平均年龄(38.6±7.8)岁;致伤原因:砸伤28 例,坠落伤32 例,交通伤20 例;骨折部位:T10段20 例,T11段16 例,T13段26 例,L1段10 例,L2段8 例;受伤时间1~8 d,平均受伤时间(3.5±1.8)d ;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6 kg/m2,平均BMI(23.5±2.2)kg/m2。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证实;脊髓神经功能良好;脊柱单节段骨折;受伤时间≤14 d;研究方案已向患者进行充分的告知,且研究内容取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开放性骨折;胸腰段多节段骨折,椎体附件与骨块移位;椎管狭窄或神经损伤;血液系统与免疫性疾病;急慢性感染;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或心脑血管疾病;认知障碍或有精神疾病史。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联合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影像学、凝血功能检查,待明确手术指征后开展手术治疗。协助患者取俯卧过伸体位,悬空腹部,常规消毒铺术巾,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效果满意后实施进一步操作。C 臂X 线机下在受伤节段椎体体表与上下椎弓根进行投影与标记,分别在上下椎两侧椎弓根水平连线处开放一个纵形切口,尺寸为1.5 cm,将组织逐层分离,两侧分离深筋膜浅层,以软组织扩张器钝性扩张椎旁肌,安装保护套管。选择上关节与横突交合点下侧3~5 cm 处作为进针处,进针后穿刺至椎体前中柱,X 线下明确导针部位满意后以空心钻钻孔至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通过刮匙与磨钻制备椎板间植骨床,选择规格适宜的连接棒,沿上位螺钉皮肤切口向椎旁肌深层插入连接棒,下位螺钉贴椎板插入,给予椎板椎骨。连接棒植入椎弓根螺钉开口处,固定上下位螺钉,锁紧后延长连接棒,复位压缩椎体与上下椎间隙。X 线下观察伤椎弓根部位,在对侧扩张椎弓根骨孔,将松质骨粒经植骨漏斗植入伤椎。采用同样方法处理对侧上下椎椎弓根并给予固定。完成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指导患者卧床休养,根据恢复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手术前后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 角。②手术前后ODI 指数及ASIA 评分,随访6 个月,通过Oswes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ry dysfunction index,ODI)评价患者术前与术后6 个月功能障碍情况,问卷由10 个题目组成,每个题目最高分为5 分,评分越高说明功能障碍越重。通过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cord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分评价患者术前与术后6 个月运动觉与触觉损伤情况,其中触觉0~2分,2分为正常,0分为缺失;运动觉0~5分,5 分为完全正常,0 分为瘫痪,评分越高说明损伤度越低。③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脊髓损伤、脑脊液漏、切口感染、内固定异常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前后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对比 术后,患者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Cobb 角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80 例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 角对比()
表1 80 例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 角对比()
注:与术前比较,aP<0.05
2.2 手术前后ODI 及ASIA 评分对比 术后,患者ODI 低于术前,ASIA 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80 例患者手术前后ODI 及ASIA 评分对比()
表2 80 例患者手术前后ODI 及ASIA 评分对比()
注:与术前比较,aP<0.05
2.3 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 例(2.50%),未见脊髓损伤、脑脊液漏、内固定异常。
近年来随着工业建筑与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因交通事故、重物砸伤、高处坠落等原因导致的胸腰段脊柱骨折问题也不断上升[4]。研究发现,胸腰段脊柱骨折往往会损伤脊柱的平衡性与稳定性,致使椎体塌陷与变形,损伤骨髓与马尾神经,诱发感觉功能异常、大小便失禁与下肢功能障碍等问题[5-8]。目前,减压复位联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首选方案,其目的是恢复椎管容积以及损伤椎体的高度与脊柱生理弧度,保证脊柱功能稳定性与生物力学结构,解除椎管内神经压迫[9-12]。
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可靠手段,其通过在椎弓根上固定螺钉,确保脊柱的稳定性,特别是连接椎板与椎体,可以有效恢复骨折部位[13-15]。同时,椎弓根钉与连接棒联合应用操作简便,固定性强,可以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且利于早期开展功能康复训练,对于背部肌肉功能修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6-18]。有研究指出,胸腰椎骨折脱位的发生几率约为66.7%,而通过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的方式治疗可以充分发挥出三维调整系统的作用优势,确保肌纤维得到充足的舒张与伸展,有效减轻椎管压力,保证脊柱的稳定性,且无需广泛剥离椎旁肌,避免了椎旁肌失神经支配,预防术后肌纤维瘢痕组织形成[19]。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术后,患者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Cobb 角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ODI 低于术前,ASIA 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联合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修复损伤椎体的高度与脊柱生理弧度,改善脊柱功能,究其原因如下:两种方式联合应用修复了患者脊柱的生理结构,解除活动限制,促使组织结构与神经功能重建。同时,在伤椎椎弓进行螺钉固定,进一步提高了脊柱的稳定性,增强了椎体骨密度,而骨密度增强后可以增加骨质与螺钉的接触面积,进一步保障椎体内固定强度,为脊柱与螺钉融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0]。从术后不良事件来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 例(2.50%),未见脊髓损伤、脑脊液漏、内固定异常。此结果进一步肯定了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联合应用的安全性,这与相关研究[12]结果一致。
总之,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联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确切,可以有效修复损伤椎体的高度与脊柱生理弧度,改善脊柱功能,安全性佳,适于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