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镇长团:迎来发展新格局

2022-06-23 11:16王雯慧通讯员沈天翔
中国农村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院所产学研科技

文|本刊记者 王雯慧 通讯员 沈天翔

第十四批科技镇长团专题产学研对接

“科技镇长团”模式是200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探索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上主动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旨在打通科教资源与县域经济的最后一公里,全面融通政产学研用,构建基层科技创新体系,有效解决区域经济转型难题。“科技镇长团”在构建创新体系,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深化校地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一项制度的创新,一种模式的的推广,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其内涵和外延也随之不断深化,迎来发展新格局。

“镇长团”成为县域科技创新的旗帜

常熟是“科技镇长团”模式的发源地。200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探索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上主动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在常熟先行试点“科技镇长团”模式。得益于常熟试点的成功经验,2012年,“科技镇长团”模式在江苏全省开始推广,覆盖了52个区县。14年来,先后有14批139位“科技镇长”来到常熟,历届科技镇长团充分发挥政策解读能力强、专业学术背景深、高校院所联系广等优势,成为企业与高校院所互通的“双面胶”,期间共有8500多位专家来常对接合作,签订协议2000多份,长期跟踪服务企业超过1500多家,建成校地共建大院大所平台30多家。2017年5月,“科技镇长团”模式被写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科技镇长团”的内涵不断深化,外延持续拓展,先后经历了不同版本的递进延伸和创新发展。

科技镇长团1.0版:点对点架设合作桥梁。最初,来自高校的科技镇长团成员紧紧围绕地方中心工作,立足高校,面向基层,服务企业,接“地气”、挥“才气”、聚“人气”、夯“底气”,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和产品研发难题,积极宣传创新政策,引进使用科研人才等,畅通了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渠道。期间,1500多家企业与8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近三年备案技术合同交易总额突破10亿元,成为全国产学研活动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科技镇长团”的不同版本的递进延伸和创新发展

科技镇长团2.0版:点面结合导入创新资源。探索建立了“政府—高校院所—企业”三螺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常熟与海内外近90所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校地合作创新平台大学研究院近30家,形成了“一镇一院所”“一产业一平台”的产业创新合作载体建设格局。以建立开放式大学科技园和科创园为标志,创造了高校与地方政产学研合作的全新模式,有效破解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与基层创新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常熟大学科技园采用“企—园—校”逆向建园的全新模式,成为全国首家设在发达县域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科技镇长团3.0版:机制革新激发创新活力。大力推进产学研融合创新发展,打破体制机制壁垒,贯通高校院所与地方政府、产业、企业融通渠道,形成了发展共赢的校地合作新机制。建成北大分子苏南研究院、江苏省产研院液晶所和金属所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普遍推行“股份合作、团队控股、股权激励”等制度,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等3家大学研究院率先完成股改,有效激发了核心团队和管理团队的创造性。

“科技镇长团”开辟了一条人才工作服务基层发展的新路径,形成了一个科技同经济、创新成果同产业、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有效对接的新模式,已成为江苏人才与科技创新的一项品牌工程乃至全国科技创新的一面旗帜。

“镇长团”是高质量发展的“智囊团”

近年来,科技镇长团曾通过对常熟经济发展、产业集聚和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先后组织编制了《常熟新材料产业园规划研究》《江苏省常熟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常熟市无纺机械产业发展规划研究》等一批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在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影响区域经济的重大项目上提出了符合当地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2020年,在科技镇长团团员秦萧的推动下,常熟市大数据管理局与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智慧常熟战略规划”“产学研合作基地共建”及“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等方面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通过南大在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方面的特色优势,共建了常熟城市智脑平台,通过人才、信息、政策、学术等资源的深度整合,提升部门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便捷居民生活,为常熟智慧发展提供“中枢大脑”,为大学科研设计成果的转化提供渠道。

同时,秦萧带领常熟团队编制智慧常熟“十四五”规划方案。通过走访调研部门、设计编制框架、谋划智慧常熟总体架构、制定项目实施路径等全程参与编制工作,给承担单位切实有效的精准指导,较大提升了智慧常熟“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引领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极大地提升了规划编制的质量,共同推动“智慧常熟模式”的发展愿景。

“镇长团”架起政产学研合作的“桥梁”

科技镇长团“一肩挑两担”,一头连着高校,一头连着地方。他们肩负使命而来,对接背后资源与地方需求,积极推动校地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助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在地方与高校院所之间架设起了融合互动的“桥梁”。

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学院的刘德利博士团队下沉常熟长城轴承有限公司,帮助企业攻克了许多轴承研发技术关卡,联合研发的“高刚性高精度减速器薄壁轴承”已被国内外多家企业应用,为企业带来了近千万元的效益,这一切都缘自常州大学科技镇长团团员崔文龙,他摸排到企业技术需求后,利用常熟的“政产学研”快速服务机制,仅用短短72小时,就为企业推荐成功极为需求的人才团队,充分体现了科技镇长团“铁脚板”与“粘合剂”的工作思想。

回顾科技镇长团的工作,崔文龙感慨万千,他说从“星期天工程师探索”到“科技特派员试点”再到“科技镇长团模式”,常熟敢为人先、集智聚才,为科技镇长团构建了服务经济发展的铁打营盘;知人善用,凝心聚力,为科技镇长团营造了“想干事干成事”的和谐环境。崔文龙说,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他非常荣幸有机会能在常熟挂职,立足岗位,扎根地方,面向基层,在科技镇长团这个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一技之长。

沈新平是扬州大学农学院副教授,2010年至2012年在常熟尚湖镇挂职科技镇长团工作,他是第一个在常熟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的科技镇长团团员,后来又陆续有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农业院所入驻常熟。

在挂职期间,沈新平发挥自己专业所长,结合常熟当地农业发展情况,促成扬州大学与常熟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扬州大学常熟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校地合作”的载体,该公司主要从事园区建设规划、地标产品申请、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建设、开发生态农业产业等方面工作。沈新平告诉记者说:“常熟三届的‘金奖稻米’都是我们辅导的。”此外,依托该公司建立的尚湖农场“噫嘻谷”星创天地于2018年12月通过国家级星创天地备案。

“镇长团”担任企业创新的“指导员”

科技镇长团下沉到企业,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技术现状和发展,根据企业需求,担任起企业创新的“指导员”,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助力产业发展。

杨尚磊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激光智能制造、高强铝合金等轻金属结构连接、材料及构件安全可靠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2020年,杨尚磊来到常熟市挂职尚湖镇党委副书记。

在调研重点企业过程中,杨尚磊了解到江苏风范股份公司以焊接钢结构铁塔产品为主,但存在焊接工人技能不高、流失率较大的问题,严重制约公司的产能。于是他第一时间联系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相关专家和研究团队现场调研,提出了加强焊工技能培训、考核分级和技能激励建议,制订了典型结构的自动化焊接技术方案,达成了共同开展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的合作研究意向。

针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杨尚磊筹划成立了常熟激光产业研究院,建设了常熟激光产业园。针对常熟特色产业的货架制造,成立了常熟货架创新中心,推动货架产业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招才引智方面,引进了中科院百人计划团队等,落地了江苏星链激光、江苏星河激光等人才企业,并获得了苏州姑苏人才、常熟领军人才计划和苏州产研院、常创基金等的资助和投资等。

裕钦精密拉深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金属拉深零件研发及生产的创新型企业,具备从模具设计、工艺开发到拉深生产以及后道工序的全制程能力。该公司与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南京工程学院等科研院校展开研发合作,并获得了20余项专利技术,而这些科研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科技镇长团”的帮助。

第十四批科技镇长团专题产学研对接

“这三年来,科技镇长团不光给我们提供智力支持、政策支持,还给我们提供人力支持。闫国栋书记通过南京工程学院校方的帮助,带领我们发起多场专场招聘会,招聘裕钦拉深技术所急需的研发、管理人才,通过详细筛选、对口面试、工厂现场考核等方式选拔了一批应届理工科大学生到我司工作。这些岗位涉及到研发的设计、工艺、调试,以及其他工程师岗位,为我司人才梯队建设出了大力。”裕钦精密拉深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闫国栋是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学院副教授,现挂职常熟市古里镇党委副书记。他根据企业的技术需求到学校寻找有相关技术经验的博士,再到企业担纲科技副总。闫国栋告诉记者:“科技副总一般都是研发经理、副总经理这种职位,主要协助企业进行一些研发方面的工作,解决企业的一些技术需求。他们弹性进企业,工作时间可以不固定,但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到企业去沟通交流,然后利用专业知识来解决企业的一些问题。”

聊起在常熟工作的心得体会,闫国栋说:“在我挂职期间,促成了多项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一方面高校通过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让高校根据企业的需求来确定研究方向,从而产生了一个正向反馈。另一方面,也通过高校的智力资源的输出,帮助企业解决了一些难题,或者给他们带来一些新的科技资源,也受到了企业的欢迎。我觉得科技镇长团的工作,无论是对高校,对我们自身,还是对企业,都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镇长团”工作开启新局面

科技镇长团工作的迭代式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常熟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有效突破和建设创新型县市的重要支撑,随着县域创新的不断深入,科技镇长团的工作与时俱进。

科技镇长团的成员单位从单纯的江苏省内高校,拓宽到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省直机关部门、央企及军工科研院所、创投机构等;服务模式从最初的技术交流合作,拓宽到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引进及培养、校企校地科研平台搭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等;成员选派方式由上级直接委派,到地方政府和派出单位双向选择,再到根据区域和特色产业发展创新需求由板块及部门进行“私人订制”。

科技镇长团在2021年的团队人选上,更加紧贴国家战略,围绕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化,首次对接了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等高校。更加聚焦重点产业方向,围绕常熟“智改数转”选聘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成员,围绕声谷建设选聘南京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成员。选聘模式更加灵活,延续“省聘+市聘”的模式,通过省聘与市聘的身份转换的方式推进延任,强化了压茬接续的效果,保证了工作开展的延续性。

此外,据常熟市科技局副局长王天介绍,今年科技镇长团第十四批常熟团的成员结构较以往更加优化,本批成员平均年龄40.07岁,较上一批年轻了4.93岁,其中博士学历11人,占比84.6%,副高级及以上职称8人,占比61.5%,同时有行政职务的达7人,可以为常熟对接、导入更多合作资源。

未来,常熟市明确了“354”产业发展导向,并且依托“苏州·中国声谷”建设,大力打造声学产业高地。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大潮中,传统产业转型仍然任重道远,新兴产业势能依旧积累不足,迫切需要科技创新的火花激活产业发展的动能。面临新的发展格局,科技镇长团将从“工程师”向“经纪人”转变,更加关注资源导入与合作促成;在形式上,更加关注科技镇长团先进经验的探索与提炼,形成工作成果,继续为常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院所产学研科技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军工院所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提升建议
用“国家使命”导引航向——大学之大,重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