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谦民,黄佳奇,张潇丹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
2021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强调坚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坚持把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新农人成为助力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者,更是赋能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的伟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特别是要让一部分年轻人热爱农村农业。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有意愿投身乡村建设的人搭建平台。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吸引愿意返乡的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待得舒心。
新农人是实现全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随着“互联网+农业”、农业大数据云平台、直播带货和订单农业的兴起,农村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也更加多元化,对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互联网+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产业模式与经营手段的创新,通过便利化、实时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农业产业链环节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在此背景下,新农人更应该借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探索符合乡村振兴和新农人的创新型发展模型,建立新农人创业孵化模式,充分激发农户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育出更多的“新农人”,为乡村振兴赋能。
“不到阿里山,不知台湾美”,阿里山是台湾的著名打卡地,同时拥有最适宜种植的气候、纬度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进行农业种植,因此新农人团队选择在阿里山进行农作物种植和农业项目开发研究,旨在体现两岸交流、信息共享、发展福祉、复兴荣耀。
2021 年,团队通过业已成熟完善的新农人创业孵化模式,在阿里山梅山乡建立了新农人直播电商人才孵化基地和智能化数据管理农业创业园,共占地约80 hm,公司通过建设创业园和孵化基地来孵化新农人、赋能新农人的同时,新农人来为创业园和孵化基地增加创收,新农人在孵化基地借助电商平台开通网店,依托农产品高质低价的优势,来吸引消费者消费,促进农产品销售,同时公司为服务新农人开发了农户服务平台,为新农人带来极大的便捷,旨在培养更多的新农人从事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为乡村注入新的血液,实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公司+创业园+农户服务平台+新农人直播电商人才孵化基地+新农人+电商平台+网店”模式是公司通过线下加线上的形式,如图1 所示。孵化新农人,引领新农人创业,线上通过开发农户服务平台进行引流,农户服务平台服务新农人,引流新农人,线下通过建设创业园和新农人直播电商人才孵化基地孵化新农人创业,同时引流新农人通过创业园和新农人直播电商人才孵化基地为公司进行创收,新农人在新农人直播电商人才孵化基地借助电商平台开设网店,依托农产品高质低价的优势,来吸引消费者消费,从而促进农产品销售。
图1 新农人创业孵化模式
在智能化数据管理农业创业园中,受阿里山的环境、土壤、气候、温度等因素影响,新农人主要选择种植牛樟树、阿里山茶、咖啡和竹笋这4 类高经济农作物。通过对农作物进行智能化数据管理,牛樟芝、阿里山茶、咖啡豆、竹笋的年产量分别达27.8 t、304.44 t、278 t、362.47 t,对应产值为834 万元、1 495.75 万元、2 224 万元、1 087.4 万元,年生产绿色农产品总达972.71 t,年销售总产值达5 641.15 万元,同时吸引了新农人300 余人前来学习交流,带动周围农户就业30 余人。在新农人直播电商人才孵化基地中,培养大量新农人通过直播电商进行农产品销售,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培养出新农人直播电商人才135 人,2021 年共销售1 673 t 农产品,销售总额达2 829 万元,帮助256 位农户销售滞销农产品,带动农户平均收入提高25 684 元,如图2 所示。新农人团队采取赋能新农人服务的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带动周围经济,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同时可以培养大量新农人回乡创业,带动众多农户就业创业,增加农户收入,带动更多的地方实现乡村振兴、经济发展。
图2 直播电商销售额
新农人利用农业大数据掌握各种农业模式所带来的产量与效能,形成农户自有的农业生产模式,例如认养农业、定制农业、共享农业、创意农业等,加以进行农业大数据分析,提升农产品种植效能和劳动生产效率,使农户真正做到对农地的全方面掌控。
第一,认养农业模式。认养农业不仅有利于在农户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生产方式,还实现了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对接,以及农作物生产效益的最大化。第二,定制农业模式。定制农业目的是将消费者的意愿直接作用到农业生产中,帮助农户更快、更有效地了解市场需求,满足农业生产的“私人订制”需求,实现了农户收益的最大化。第三,共享农业模式。共享农业将借助“互联网+农业”优势,整合海量分散化涉农资源,最大程度地将农地所拥有的资源共享出去,让土地资源发挥更大作用,创造更大价值。第四,创意农业模式。创意农业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农业生产、农业生活、农业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突出农业的创意化发展。
新农人利用互联网优势扩展农产品的销售途径,主要体现在应用熟练掌握电子商务。新农人打破以往农户必须通过中间商层层剥削实现农产品销售的困境,利用网络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方式改变原有营销模式。通过互联网搭建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提升农户的收入和农产品的销售额,有力推动优质农产品向市场流动。
新农人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培育优质种苗,形成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与经验,同时开设试验基地、创业园基地等形式,手把手带动当地农户学习农业生产的新知识,助力当地农户提高农产品产量,提升农户收入,带动当地实现乡村振兴。
在参与培训的新农人访谈中了解到,有的新农人简单将助力乡村振兴的经营模式理解为学习先进种植技术以及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率,这样的经营模式容易局限于农作物本身,经营方式比较单一、枯燥,而且并不能达到助力乡村振兴的最大效果,包括在直播电商销售农产品时,内容同质化严重,导致观众审美疲劳,自然导致引流能力较弱。而且,大部分新农人卖家对于自己农产品的分级、分类缺乏标准,无法对产品产生掌控意识,最终导致网店售后评价低,农产品复购率低,回头客少,客户流失情况严重,久而久之导致网店无人问津。
在取得脱贫攻坚全民胜利,迈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推进“互联网+农业”战略背景下,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新力量的新农人受到了极大关注,各地积极开展新农人培育工作。随着培训数量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于系统性、长期性的新农人培育工程,需要大量资金及扶持政策保障。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希望学习先进种植技术的农户也多,农户们都想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行学习。而目前的新农人培训经费主要来自各地财政拨款,虽然每年都有相应的扶持政策与财政拨款,但增加量难以满足培训人数的增长量,“僧多粥少”的现象十分严重。
新农人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创新型思维才能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当前,新农人在农业知识储备方面信息比较受限,农业经营知识水平较低,新农人对于创新型思维的把握还不够到位,经营管理水平、创新创业能力及市场敏感能力较弱,对于互联网思维及创新思维的掌握不足,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方面有待提高。
不同的新农人需求不同,对于新农人的培训也会存在针对性不强的情况,不仅同一批次的新农人之间差异较大,而且可能新农人们都来自不同的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在区域间存在差异,新农人的接受能力和相关素质也有一定差距。然而实际开展培训过程中,培训内容往往是同一套,缺乏灵活性,脱离实际情况,无法满足每个新农人的个性化指导服务需求。
新农人是先进技术、创新理念、思维活跃的代表。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带动农民去追求美好生活和实现乡村振兴。新农人不断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只有在大浪淘沙之后仍然坚定脚步不断前进的新农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引领者。
新农人作为“互联网+”赋能乡村振兴的产物与载体,要不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新农人顺应时代潮流发展,既符合消费者需求又能生产出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并带动乡村旅游服务的发展。此外,有效结合新媒体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农村淘宝服务站、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并利用抖音、快手、小红书、拼多多等平台,实现新农人与现代农业体系的有效对接,实现两者的融合发展。
新农人利用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优惠扶持政策,积极争取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统筹整合资金,加大对于当地农业的投入与支持力度。利用相关优质政策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生产能力高的新农人,重点培训农业创新理念,以期实现特色农业生产模式、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优质种苗繁殖培育等多方面目标,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又为农户增添本领,实现当地农业增收增产,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创业模式根据当代特有的时代特点所形成,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新农人要想实现当地农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开创新的创业模式,从不同角度出发,结合时代热点,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出新的创业模式,打造自身优势,提升自我竞争力。
新农人是农村的新兴群体。新农人团队需要加强调查研究,密切跟踪新农人的前沿发展动态,针对各团队的自身情况、突出问题和所遇困难,强化法律政策宣传和专业技能培训,指导帮助新农人团队成员熟悉涉农政策、掌握生产技能、学会社交本领,切实提高新农人的经营管理能力。针对新农人创业和思维特点,扩大新农人的培养范围并加强针对性,精心设计培训课程、编制专门教材、组织专班授课,以增强培训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