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兴坤
初春,雨雾濛濛,仿佛给美丽的西湖披上神秘的面纱。在杨公堤的一个码头,我和同学好友乘一叶扁舟,在恬静的湖面荡漾,沉浸在迷人的湖光山色之中。
穿过茂密的丛苇,小船到了茅家埠。登上码头,我驻足欣赏牌坊的楹联:渡湖海江河登岸不唯通佛国;来东西南北安心自可悟禅机。古时,外乡人经水路去灵隐寺进香,到此弃舟上岸。这里又是去天竺诸古寺名刹拜佛的必经之路,故称“上香古道”。
我行走在湖畔古道。见一庭院白色围墙的墙根嵌有一块娟秀的隶书刻石“都锦生丝织厂旧址”,引起我的好奇。前行数十步,见门楣石梁上镌刻“都锦生故居”五个大字。都锦生何许人?我想探个究竟。这座被西湖群山拥抱的老宅,是典型的江南庭院,古色古香的木结构瓦房,富有传统文化气息。院内又被隔墙分成两个小院,玲珑华彩。分别有都锦生纪念馆,祖屋,陈列室,作坊。在正院纪念馆前竖立一尊都锦生铜像,面目清秀,西装革履,戴一副眼镜,左前臂搭一件呢制大衣,右手扶着由他自己设计的丝织厂商标。雕像斯文优雅,风度翩翩。铜像身后植有挺拔的苍松,碧绿的翠竹,相互映衬。此前,我对都锦生是陌生的,瞻仰其故居后,对主人的敬慕之情油由然而生。
都锦生,1898年2月生于茅家埠。爹妈给他起的名字,成为他毕生追求的事业。他在浙江省甲种工业学校(浙江工业大学前身)机织科就读期间,时值社会提倡振兴民族工业的热潮,其发愤苦读,心怀“实业救国”的抱负,毕业后留校担任美术教学。都锦生爱好摄影,喜欢到西湖众多名胜景点拍照,湖畔的山山水水留有他的足迹。深秋的一天,他来到九溪烟树游玩。水杉,香樟,红枫,茶园,溪水,景色交叠,色彩层次分明,俨然是水墨淋漓的天然山水画。都锦生按下快门,九溪美景尽收方寸。回到家中,他欣赏品味这些美图,顿生灵感,选择一张最能代表九溪的风景照,构想织就一幅风景织锦。先绘制意匠图,而后在学校实验工场轧制花版,以独特创作手法,融入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用真丝在织机上织就。初试成功,世界上第一幅风景织锦《九溪十八涧》就此诞生,堪称近代丝绸技术史上的里程碑。那年,都锦生年仅22岁。不知是一时的冲动还是自信,他决定辞去学校的教职,创办丝织厂。此举得到父母的支持,便着手购置丝织手拉机,雇请工人。1922年5月15日,“都锦生丝织厂”在茅家埠挂牌营业。门庭若市,墙壁上挂满了新颖别致、琳琅满目的丝织风景画。游人、香客竞相购买。同时,也增添了古道的繁华。都锦生抓住商机,专注于企业经营,研制新技法、新品种。除人物、风景外,开发日常用品,如台毯、床罩、头巾、披肩等,生意越来越旺。于是,他把家中的一块空地,用于扩建厂房。在杭州艮山门外选新址、建新厂,拓展企业。还在杭城最热闹的花市街等地开设营业部,擴大市场。
都锦生创制的真丝织锦,大多以西湖胜景为主体,如《三潭印月》《曲院风荷》《平湖秋月》《雷峰真迹》《钱江六和塔》《西湖全景图》等等,均以中国古代绘画或摄影作品为粉本,通过真丝为经、纬线纹,完美表现水光山色、雾雨阴晴,体现中国水墨画的艺术效果。根据唐寅《宫妃夜游图》织就的织锦,图像逼真,色彩对比强烈,人物栩栩如生。此作1926年参加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展览,并获金奖,从而使中国的织锦艺术蜚声中外。1929年,都锦生织锦工艺产品参加第一届西湖博览会,获特等奖。《西湖博览会桥》织锦意匠图,艺术再现了博览会的盛况。
经十多年打拼,都锦生丝织厂发展迅猛,开设的营业所,遍布上海、南京、汉口、北平、广州、香港等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地,其真丝织锦成为中国工艺品中的一朵奇葩,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可是,好景不长,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军轰炸杭州,丝织厂被迫停工,部分机具迁至上海法租界,维持小规模生产。1937年12月,杭州沦陷。都锦生因织锦品牌而出名,且有两次东渡日本的经历。日本人邀请其出任伪职,为伪政府效力。都锦生闻之,暂避天竺寺。当其兄拿着刊有伪政府成员名单的报纸,确有自已名列其中。他愤怒之下,当即焚烧报纸,遂举家迁沪避祸。继而,在杭的厂房与设备全部被日军烧毁。1941年,日军占领上海租界,都锦生在沪的丝织厂倒闭,加之在重庆、广州等地的门市部也被日机炸毁。眼见苦心经营的企业,毁于一旦,都锦生悲愤交集,突发脑溢血病逝,年仅46岁。一颗刚刚升起的实业巨星,瞬息陨落。
在深重灾难的旧中国,弱小的民族工业经不起内忧外患的折磨,都锦生的丝织厂在民国后期日渐萎缩,病入膏肓。直至新中国成立,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涅槃重生。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先后三次到丝织厂视察,指示:“都锦生织锦是国宝,要保留下去,要后继有人。”百年沧桑巨变,都锦生丝织厂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丝织工艺品生产基地。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丝织工艺品和真丝绸缎深受海内外宾客青睐。其厂名被国家授予“中华老字号”。建国初期,承接设计织锦伟人像《斯大林元帅》,被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作为国礼。根据南宋画家赵黻《江山万里图》创作的织锦,成为历史上第一幅大型风景丝织工艺品,现珍藏在都锦生织锦博物馆。
都锦生,为锦绣而生。从一个人名到一个厂名,最终成为一座城的“名片”。其人生蕴藏几多传奇与辉煌,血泪与悲怆。凝聚都锦生毕生心血的织锦艺术并没有因其生命的结束而划上句号。丝路漫漫,风光旖旎。都锦生用生命织就的五彩锦绣,更加绚丽灿烂,永不褪色。我感慨即兴赋诗,赞曰:
春蚕作茧银丝吐,丝路花雨添锦绣。
贼寇利诱不动心,志士气节颂千古。
实业救国志未酬,后人接续新曲谱。
灿烂绚丽永绽放,中华工艺誉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