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新路:理论回应和有益启示

2022-06-23 04:37:20侯战科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新路回应了三个理论命题,即“韦伯命题”“亨廷顿悖论”“依附发展陷阱”。向世界回答了根植于中华大地的社会主义中国能够产生现代化、能够有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能够独立自主地实现现代化,并且是和平发展的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回应;有益启示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新路,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相较于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动荡和冲突,新中国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总体上保持了社会的长期稳定,这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之谜”[1]。理解这个“中国之谜”,对于彰显中国道路的正确性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回应了“韦伯命题”,探索出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中国现代化研究无法绕开“韦伯命题”。“韦伯命题”的隐含表达是近代中国为何没能产生现代化,从而被欧洲超越。针对“韦伯命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诸多思考。如费正清的“朝代循环”[2]、金观涛的“超稳定结构”[3],通过论证帝制中国长期停滞,来证实“韦伯命题”。然而,有学者反对传统中国发展停滞的观点,如弗兰克认为1800年以前的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中心”位置[4]。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是由于殖民地掠夺等“外部”因素促成[5]。

但是,“西方中心论”却把现代化的产生看作是西方的内生优势,传统中国没有走上现代化道路是因为文化的先天不足。从而,“韦伯命题”在“西方中心论”下就变成只有西方才能拯救东方。例如费正清的“冲击-反应”说[6],该观点认为西方的入侵才是中国步入现代化的关键动力。既忽视中国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又粉饰西方侵略。

甚至,列文森认为儒家文化应进博物馆里,欧美模式才是各国“楷模”[7]。既割裂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又否定现代化多元化模式。但是,拉美国家以欧美国家现代化为蓝本的失败,以及日、韩等儒家文化圈创造的现代化“东亚模式”,既证明了欧美模式的非普适性,也证明了现代化的多样性以及儒家文化对于现代化的助益。

改革开放以来,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中国也探索出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既证明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是错误的,同时又开创了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并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这种超越体现在和平发展、公有制为主体以及独立自主等方面,和西方国家靠战争掠夺等方式是有根本区别的[8]。这就回应了“韦伯命题”,即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同样能产生现代化,而且是超越资本主义的现代化。

二、打破了“亨廷顿悖论”,创造出“两大奇迹”

“现代性孕育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9]这是“亨廷顿悖论”。英国等先发国家,以及诸如拉美、北非等后发国家和地区都曾经陷入或者已经陷入以社会动荡为特征的“现代化陷阱”中。按照“亨廷顿悖论”预设,中国也必然陷入社会动荡之中。尤其是中国现代化还具有“压缩式”发展的特征,即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并联式”发展,要用几十年的时间追赶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并且在追赶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巨大规模的人口,这在已经完成现代化的国家中是从未遇到过的,但是新中国不但没有陷入到“亨廷顿悖论”中,而且创造了“两大奇迹”这一现代化成就。

2020年中国GDP达到了14.73万亿美元,达到了美国的70.3%,稳居世界第二位,并且不断地接近美国。同时,按照盖洛普2020年10月公布的全球法律与秩序指数排名,中国以94分位列第三,是前十位中唯一一个人口超亿的国家,这是中国安全稳定社会环境的写照。中国用自身的发展证明“亨廷顿悖论”在中国失效了。中国不但能够产生现代化,而且能够避免跌入“现代化陷阱”,实现经济和社会良性发展的现代化。

三、跨越“依附发展陷阱”,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依附理论认为,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边缘国家遭受发达国家的控制和剥削,无法实现内生性发展,陷入依附发展陷阱。拉美国家是典型。对于拉美国家如何摆脱依附,依附理论提出两种途径,一是和西方资本主义“脱钩”,一是“依附的发展”,即在依附中寻求自身的发展[10]。但是两种途径都失败了。从依附理论可以看出,其指向是如何实现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既实现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又能保持独立自主的问题。新中国提供了正面例子。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就认识到独立自主的重要性,認为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以经济独立保障政治独立。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正是基于此,使得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由于教育和科技的支撑,没有陷入到依附发展陷阱中,并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位置,中国创新能力凸显。《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全球排名第14位,在多领域领先,是跻身综合排名前30位的唯一中等收入经济体。

中国是以一个经济和科技实力落后的国家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处于依附性地位。但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对外出口产品已经由初级的资源型产品向中高端甚至是高端的高新技术产品转变。从2000年到2019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总量中的比重由占比14.9%上升到29.3%[11]。可以说,中国实现了对依附发展的突破,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独立自主特征明显。

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现代化新路,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有力地回应了中国能否产生现代化、能否摆脱“现代化陷阱”,实现经济和社会良性协调发展,以及能否实现独立自主的发展等问题。并向世界表明,中国不但能有现代化,而且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更是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向世界表明,根植于中华大地的社会主义中国,用和平发展的方式开创了不同于欧美、东亚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用自身的现代化经验为中华传统文化正名,为社会主义正名,为中国共产党正名,并导致了“中国崩溃论”的崩溃,“历史终结论”的终结。当然,中国仍处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如何顺利实现战略目标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一个考验,但是历史给了我们一些有益启示。

首先理论思想层面,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科学的理性的思考,这种思考不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放光芒的原因,也是中华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活力的重要原因,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精神品質。其次,价值导向方面,应该继续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立场。中国的“压缩式”的赶超发展之所以没有发生严重的社会动荡,根本在于其价值导向是为了人民。第三,路径方向方面,继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道路,同时在改革开放中坚守独立自主,改革开放和独立自主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封闭僵化和不改旗易帜的两条基本经验。当然,最根本的启示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认可中国现代化成就必须认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同样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成就,没有共产党同样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王浦劬,季程远.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与社会稳定之间矛盾的化解机制分析——基于人民纵向获得感的诠释[J].政治学研究,2019(1):63-76.

[2] 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革命的中国的兴起[M].谢亮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0.

[3] 金观涛,刘青峰.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结构:一个超稳定系统[J].贵阳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1):5-24.

[4] 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M].刘北成,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26-27.

[5] 彭慕兰.大分流: 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M].史建云,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37.

[6] 费正清.美国与中国[M].张理京,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132.

[7] 陈君静.“现代性”框架下的中国思想史研究——李文森对儒家中国现代命运的探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490-493.

[8] 徐崇温.中国道路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超越[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6,9(1):9-18.

[9] Huntington S P.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8:41.

[10]满其旺.“依附理论”再认识及其启示意义[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1):17-22.

[11]高柏. 走出萨缪尔森陷阱——打造后全球化时代的开放经济[J].文化纵横,2020(6):14.

(作者简介:侯战科,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
党引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党政研究(2022年1期)2022-01-19 09:18:17
以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勇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内涵与动力源泉
人民论坛(2021年29期)2021-10-29 16:57:00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内涵与动力源泉
人民论坛(2021年28期)2021-10-23 19:03:09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人民论坛(2021年24期)2021-09-15 18:28:21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人民论坛(2021年24期)2021-09-15 02:18:59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中国式现代化:目标、道路与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县域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