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桐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海淀 100088)
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网络用语也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网络流行词“哈哈哈哈”的通哈膨胀和各种词语的缩写,一个放一个缩,形成鲜明对比。相反的语言背后却蕴含着相同的本质,那就是社会情绪的变化。
本文聚焦于网络用语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引入“极度化”概念,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阐释,尝试对社会情绪变化反映的现实问题给予解答。
近几年,关于互联网用语的“缩写”频上微博热搜。许多“80后”“90后”表示:“越来越看不懂网络上的语言了”;也有人开始追忆“90后”曾经沉迷使用的“火星文”。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网络的不断普及,每一代人都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网络用语,每个时代都在诞生新的网络用语。从“缩写”到“哈哈哈哈”的“通哈膨胀”,网络用语呈现出丰富化和“极度化”的趋势。
“极度化”表现为“表达极度化”,即使用极多或者极少的,能够快速抓住人们眼球或让人们快速完成阅读的语言表达。比如,数量多且内容重复的“哈哈哈哈”就是以博人眼球的语言表达,用密集重复的字眼传递极度强烈的快乐情绪,这种表达形成了互联网表达中的“通哈膨胀”现象。再比如,“缩写”是与“通哈膨胀”相对应的“缩减式极度化”,将“nsdd”(你是对的)、“awsl”(啊我死了)、“xswl”(笑死我了)、等日常口语转换成“缩写”的极简形式。
这些极度化的网络用语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主动情绪极度化,即主动追求极度强烈的情绪。在网络社交时,由于无法看到对方的表情或动作,只能从文字中感受对方的情感,因此,需要使用比日常生活更强烈的情绪表达才能让网络另一端的人感受到自己的情绪。一般情况下,人们并不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和情感表达能力,只能使用夸张的“哈哈哈哈”等极度化的情感表达,以加强语气。极简的“缩写”同样也因追求强烈的情感表达诞生,消解了复杂的词语,使情感得以快速地冲出屏幕,增加情感的冲击力。
第二是被动情绪极度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密集重复的文字表达快速抓住了人们的眼球,提升了信息传达的效果;“缩写”则节省了摄取和输出信息的时间,更适合快节奏的网络社交。
在网络世界中,无论是主动情感极度化还是被动情感极度化,极度化网络用语表达方式都代表了网络世界追求共性特征。
从前文不难看出,情绪极度化的产生源于对共性极度化的追求。情绪极度化是社会极度化在情绪上的浅层表露,共性极度化是社会极度化在心理层面的深层缘由。
共性极度化即为对共性的极度追求和对异性的极度排斥。人类的本能渴望认同感,这种对群体归属感的诉求促使我们创造出受众较广、引发更多人共情的网络语言,而共性心理渴望在群体中有归属感,其他人则不自觉地融入到这种新的语言中。
对异性的极端排斥同样来源于人们对孤独的恐惧。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网络世界中的艺术与文化不断的发展壮大,然而过低的准入门槛也带来了多重隐患。不经思考随意发表观点的人发声越多,真正思考、保持理智的人反而越沉默。在社会分工精细化和精准化信息推送的加持下,人们更倾向于在某个领域发展,鲜少有全面的视角和见解,这就导致了观点过于狭隘。于是,一旦出现与主流观点相悖的观点,就会引来很多反驳的声音,互联网的虚拟性成为没有规范的温床。
当受到情绪极度化的影响时,个人情绪容易大起大落,可能因为一件小事而情绪低落,也可能因为一句反驳和质疑而暴怒不已,还会使人丧失情绪自控力,难以保持冷静。
对共性的追求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亲密关系,建立归属感和安全感。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对同一事件的相同价值观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加工,以艺术品、文字、绘画等抽象形式创造出网络流行用语,引导人们以视听的方式接收并产生情感共鸣。比如,青年一辈的“丧文化”“自嘲文化”就是以网络为媒介,将恐惧、不自信、颓废、悲观等负面情绪输出,通过获得相似情感体会的人的回应,以此来消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但是,过度追求共性极端会导致“趋同化”,甚至会导致“自我模糊化”。在网络世界中,信息传播速度较快,负面情绪一旦被扩散,便会产生极大的伤害性和破坏性,进而形成“网络暴力”,这也是趋同化恶劣影响的具体表现。自我模糊化则是趋同化对个人心理的影响,是为了避免差异而放弃自身特殊性的妥协,自我模糊化会反过来加强趋同性,使得社会趋同性进入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创新意识的缺失。
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人们应该保持理性,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该多阅读,拓宽自己的眼界,学会用多种角度看问题;其次,应该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多花时间感受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最后,在网上发言时也应该以理智的思维和清醒的头脑加以辨别。
在网民中,未成年人占了较大的比重,当网络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的来源之一时,就需要对未成年人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
还需要家长、学校、网站平台的共同努力:家长要以引导式的教育方法,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赋予他们辨别善、恶、美、丑的基本能力,使其不会对网络上的热潮不加思考地进行追随与模仿,进而养成自己的价值系统;学校要完善教育手段和方法,增加实践活动和课本知识以外的课程与讲座,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网络平台则需配合教育部门的工作,科学地限制未成年人的网络行为,并努力维护好互联网的秩序。
网络极流行用语的产生是对人们现实需求的回应,但其引出的社会危害是人们应该重视的问题。社会情绪变化的产生根源在于:人们未能与之互相适应,也未能从虚拟世界和网络世界中找到平衡点。随着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上网变成人们的必要和日常活动,我们更需要从习以为常中跳出来,客观审视和理性思考网络带给我们的影响,以及网络反映与呈现出来的当今社会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希望本文可以对网络流行用语引起的社会问题起到警示作用,也希望能够为社会极度化的防治提供些许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