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美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

2022-06-22 09:58
今传媒 2022年6期
关键词:美育中华融合

顾 丽

(无锡太湖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对中华文脉的良好传承、群众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以及文化安全保护等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相关部门先后颁布了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多项文件,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高校应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育有效融合,丰富美育教学的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美育素养,切实落实和开展好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促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持续传承与发展。

一、高校美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性

(一)二者相关联的重要性

美育是高校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高校美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合,既能充分发挥二者所具有的反哺作用,也能增强高校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积极健康地成长和发展。事实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美育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美育的整体成效,高校及教师都必须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二者关联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学,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美育资源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目前,部分高校的美育教学仍存在一些待完善的问题,比如实施美育的整体成果和效率等。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辉煌灿烂,高校教师在美育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实际美育内容,引用和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完善和优化美育的内涵,并以此加强学生美育素养的培育和引导,开阔学生认知视野、提高学生美学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美育围绕着人文教育而展开,因此,可以将其作为高校的教学资源和人文教育资源,进而优化高校教育教学资源。比如书法、诗歌、戏曲等,它们既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充分运用这些文化资源,将其作为提升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专业艺术技能的重要教学资源。传统艺术中所包含的人文主义精神、美学思想以及哲学内涵等,是高校美育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内容,因此,全面且充分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实践,不仅可以丰富美育的开展形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美育的实践空间,提升美育的整体质量和成效,从而更加全面、系统地促进学生良好发展与成长。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美育实现更好地发展

科学合理、全面有效的美育,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高校通常会采取较为完善的组织模式和课程体系来开展美育,为学生美育素养的提升创设更为便利的条件,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保障。比如,高校通过对人才的培养、课程的完善与优化、教学模式的评价,能够以更为清晰、标准的流程和高效、科学的组织体系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效保障。此外,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渐提升学生的艺术学识和素养,以坚定的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审美理想为导向,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过程中,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读与传承。科学的美育,能够优化和加强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审美意识,学生能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艺术的美,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挖掘其中所蕴涵的内容及价值。

二、高校美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

(一)构建多种课程体系

高校教育实践中的美育直接决定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的美学认知能力和艺术内涵的培养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高校的美育课程一般分为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两种,其中,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是基于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而建立的,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选修;公共选修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包含生活实践、艺术鉴赏和人文素养等课程,主课程为音乐鉴赏、书法鉴赏、影视鉴赏、美术鉴赏等艺术鉴赏类课程。

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育更好地融合,高校须积极设立科学、全面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中逐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成效,丰富美育的整体内涵。比如,可开设艺术鉴赏类的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通过对艺术品的赏析来了解和掌握传统艺术家的审美特征及创作背景,理解艺术的价值和审美规律,进而提升其体验美、鉴赏美和感受美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无论是专业选修课还是公共选修课,教师都应从学生实际成长和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并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

(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进行知识渗透

高校教师是美育的执行者,其在美育实践活动中重新编创和设计相关美育课程,不但会增加美育的难度,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高校教师可尝试应用知识渗透模式,巧妙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案例、成果等进行实践教学。例如,在开展美育实践活动时,教师可根据美育的实际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历史人物故事等内容作为案例,利用引经据典的方式来丰富美育内容,以此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纪录片、影视资料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资料等,创设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采用多元化展示型实践活动

高校教师可在美育实践中创设多元化的活动实践和展演形式。例如,可在实际教学中掌握活动契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主题创设校园活动,通过现场演绎、专题探讨、展示展览和讲座讲演等多种活动方式,不断深化和增强学生的美育认知力,全面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感受。此外,教师还可以与校内文化社团进行合作,积极引导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相关美育内容有效融合,开展更加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四)巧用创业型活动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

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美育实践中,进一步体现其所具备的时代价值及作用,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教师应积极结合高校创新创业活动,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彰显出活力。实现创新创业活动和美育的完美融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教师可组织学生深入分析并及时掌握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态势,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来创设相应的创新创业活动;还可以和校内就业指导部门的教师建立互帮互助的合作关系,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

三、结 语

美育是高校教育最为核心的内容,为更好地培育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教师应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美育进行有效融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完善和优化。此外,在高校美育实践过程中,有效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教育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与发展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应在高校美育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其融合模式,采用更加多样、新颖的形式,让二者融合的价值和成效得到最大化呈现。

猜你喜欢
美育中华融合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