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程林 汪海燕 王静静
“民以食为天”是家喻户晓的一句古语,它的后边还有一句“食以安为先”,显示了我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将食品安全看得很重的国家,上至政府下至百姓,都十分关注食品安全。作为培养食品类人才的重要专业,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如何培养出合格的食品类人才,为人们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是该专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中,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营养类知识的储备,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满足现实下的教学需求,在国家大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的背景下,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具有深刻意义,可为培养具有“双创”精神、全面发展、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食品专业人才提供保障。本文从分析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现状着手,提出现阶段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出在“双创”背景下的教学模式。
一、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对食品营养与卫生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不仅要求吃得饱,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还要求吃得好,强调食品营养的均衡性与安全性,这就对食品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双创”精神,能够将课本知识活学活用,促进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一门研究膳食与机体相互作用以及膳食中有益有害成分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学科。作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通过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生可以从中了解食物中有益及有害成分对机体的影响,并据此能够有依据、科学地制订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一系列措施。
在传统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教师习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灌输,学生学习的重点集中在常规知识的记忆,忽略了基础知识的创新与应用,这非常不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要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全面了解各教学环节的不当之处,为后续进行整改提供思路。
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的问题。“双创”政策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目前,“双创”教育改革还处于摸索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影响了“双创”人才的培养。具体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中,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双创”思想认识不达标,创新创业项目无法开展;仅仅设置了理论学时,没有包含实践学时;课程改革集中在少数几门课上,无法形成课程联动;注重理论教学,忽略实践教学,导致理论与实践发生严重脱节,理论知识无法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2.教学模式的问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包含两部分内容: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营养学从食物营养、人体营养与公共营养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食品卫生学从食品污染、食品添加剂、食源性疾病以及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强调了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注重理论教学,实践课程少之又少,仅仅是在课堂上设置几个固定的营养与食品问题,让学生进行针对性解决,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针对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营养需求,要求学生利用相关营养知识进行食谱设计,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不同运动类型的运动员会有不同的运动营养需求这一重要因素,解决方案没有针对性,且制订的营养膳食食谱过于标准化,将营养素含量精确到0.1克,与实际生活存在较大差異。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最终仍然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无法提升“双创”能力。
3.教师“教”的问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如何上好一堂课”是每个教师应该终身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培养“双创”人才的大趋势下,如何落实教学目标是每个教师应该探索的方向。但在当下,教师并没有深刻领悟“双创”思想,不能贯彻落实“双创”核心,导致走错方向、用错方法。另外,虽然有些教师具备了“双创”意识,但是无法将其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不能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紧密结合,不能做到旁征博引,不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再有,有些年龄偏大的教师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不会运用各种多媒体工具,教学手段过于单一,这也导致学生的兴趣无法得到提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不能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
4.学生“学”的问题。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本科毕业后获得的是管理学学士学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将学习重点放在管理学的相关课程上,而忽略了健康类课程的学习。同时,学生并不能理解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整个本科期间的意义在哪儿,无法寻找到课程与就业岗位的对应关系,从而产生“学了也没用”的消极思想。再有,很多学生认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知识内容都是传统的、固定的,只需要记熟、理解就可以完成学习目标,从而无法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影响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双创”背景下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改革探索
1.理论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双创”改革。理论教学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传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课程含义与专业内涵的输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为什么会设置为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因为它是理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贯穿整个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课程专业性与技术性的理解。同时,为保障“双创”活动的实施与开展,理论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知识功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可以进行小班教学。对于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来说,专业课的理论学习大多以大班形式进行,少则四五十人,多则上百人,师生之间难以进行充分的交流。实行小班教学,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全面的沟通和交流,学习气氛较为活跃,师生间频繁交流可以使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提高专业能力。同时,小班教学能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授课内容,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从课程中找到学习兴趣,产生想要开发、创新的思想和冲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运用诸如翻转课堂、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自发地探索相关知识,通过对未知知识的求知与探索,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养成创新创业思维。
2.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双创”改革。传统的教学不太注重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后,教师可以根据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内容,设置营养学基础、生物活性成分、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特殊人群营养、公共营养、临床营养、食品污染、各类食品卫生管理、食品添加剂、食源性疾病等多个教学重点,并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分组完成实践内容的学习。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可行性。例如,在“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这一章节,需要学生依据食品的不同分类,分析食品中含有的营养素成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食品种类的齐全以及易获取性,在学生进行分析时,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辅以指导,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学生往往会忘记与之相符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合适环节讲解理论基础,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体会与感受,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创新创业的思维方式。
3.实习内容与方式的“双创”改革。实习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能加深学生对自身专业的理解,并清晰未来规划,反向促进专业的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习教学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列举营养与食品卫生领域曾经发生的相关事件,并利用专业知识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正确的解决对策。例如,在食源性疾病中会涉及到“米猪肉”,是由于猪肉感染了猪绦虫的囊尾蚴,从外观看起来像是稻米嵌入了猪肉中。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米猪肉”的污染原因,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辨别新鲜猪肉与劣质猪肉的区别,若现实生活中发现了“米猪肉”该如何处置。通过在实习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在加深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应对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充分理解与创新的能力。
总之,我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对食品安全与营养愈加重视,这就对高校培养“双创”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双创”的背景下,教师要充分理解“双创”内涵,领悟“双创”的思想核心,分析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并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水平,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实习三个角度进行全面的“双创”改革,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趣味性、实用性以及创新性,提升學生的“双创”能力。
基金项目:1.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2019jyxm0879);2.2020年度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资助项目(gxbjzD20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