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恒
标题
暖玉是诗人,她的诗歌里有许多关于画的表述,考究颜色的魅力及其绘画带给自己逃离心灵世界窘困的密码。
暖玉的画,看似平静的表面涌动着岩浆突崩的强大生命力。每一个部件都昂扬着一种潜滋暗长的情绪,是不愿,更是不甘心沉溺于現实世界的庸俗,是一种超然物外、离“经”叛“道”的自在心性。
暖玉的绘画语言是西方的也是中国的。她通过平面型的表现弱化明暗、空间、转折关系,重色块之关系,强调构成感,同时对形态进行提炼、概括、简化造型,达到更强的艺术性。她对色彩效果的刻意追求使得传统色调标准、透视、比例退到了次要位置,着力追求色彩的情感效应。简单地说,她将西方的印象派和野兽派绘画语言有效结合并纳入中国绘画元素,在野兽派平面涂色的基础上融入印象派,使得颜色不仅仅是从颜料管里挤出的颜色,色块明显带有渐变、融合、渗透、点染的印象效果,色彩、线条、笔触与形体纠缠着,颜色块状起起伏伏,有强烈的情绪在涌动,同时具备了中国画讲究的写意和天人合一的美好意蕴。
暖玉的画带有强烈的主体意识,不管是人物肖像,还是山水风景,或者是静物,都能嗅到画者内心的渴求与期许,主体意识始终在场。人常说,人的面部是最丰富的山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暖玉的画中,所有的人都看不清面孔,要么是背影,要么遮在帽子底下,要么包裹在严严实实的衣服里,要么是远处的影子,但表达的情感是不可遏制的,人物的内心诉求是强烈的。暖玉整个人的存在成为画的心、画的眼,是画面里最强烈的话语权。即便画里没有人物,你也一定能感受到画者的存在,能嗅到她的气息,甚至能听到她的衣服■或不经意的叹息。
暖玉不只是简单地临摹自然、复制自然,画面丰富的颜色都出自她内心世界的生命体验和主观判断。随着生命与自然的一次次灵性接触,她将客观自然和主观自我融合成唯一的“真实”,然后竭尽全力将这一真实完整呈现。让绿的更绿,红的更红,蓝的更蓝,白的更白,黑的更黑。整个画面的颜色是那种肆无忌惮的、几乎要燃烧的颜色。暖玉选择了最艳丽、夸张的颜色屏蔽这个灰暗、阴冷、嘈杂、污浊、喧嚣的现实世界,把人和思考放置到最美最和谐的视角。逃避也罢,改变也罢,这样一种自我构置的世界,无疑也是画者最完美的内心渴求。
背对这个世界是暖玉的画面表达最充分的生命境遇,背着双肩包义无反顾地走向大自然的怀抱,沉溺于大自然美的胸怀,本身就是一种最直观的诉求。
暖玉借助绘画来突破时空的限制,弥补万物尤其是身心分离之苦,在安抚自己的灵魂时,也带给人们更广阔的宁静与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