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至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年来本就羸弱的中国汽车市场遭遇了一场倒春寒。为缓解汽车消费低迷现状,从中央到地方,政策层面好消息频传。
5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今年6月1日至年底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此举是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的后续执行细则。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汽车行业,决定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
随着国家层面出台优惠政策“救市”,各省市针对汽车消费的一大批刺激政策也纷至沓来。
“现在是买车的好机会,购买总价30万元的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和汽车消费券政策累加,能少花近两万元,店内还赠送总价一万元的专项礼包。”山东一家汽车销售公司负责人许先生说。
日前,随着国家刺激汽车消费举措频出,全国各地的响应政策也马不停蹄,多举措恢复汽车消费信心。
在上海,年内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4万个,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2022年12月31日前,个人消费者报废或转出名下在上海市注册登记且符合相关标准的小客车,并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给予每辆车1万元财政补贴。
广东明确,自5月1日至6月30日在省内参与“广东省汽车以旧换新专项行动”,可获得8000元/辆的补贴。
在山东,财政投入5亿元,发放15万张汽车消费券。至6月30日,省内购置新能源乘用车并上牌最高发放6000元消费券,省内购置新燃油乘用车并上牌最高发放5000元消费券。
在湖北,今年6~12月,实施以旧换新专项行动,对报废或转出个人名下湖北号牌旧车,同时在省内购买新车的个人消费者给予补贴,新能源车最高补贴8000元/辆,燃油车最高补贴3000元/辆。6月至12月,组织实施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支持省新能源汽车车型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目录,鼓励有条件的市州举办新能源汽车下乡专场活动。
江西省5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以摇号抽奖方式对购买新燃油车的个人予以奖补,单车最高奖补5万元,奖补额度3600万元。安排资金1000万元,以摇号抽取2000名中奖者,荣获新能源新车个人消费者奖补,每名奖补5000元。
事实上,随着补贴阵容不断扩大,不仅可以激活新车市场,也盘活了存量汽车市场,在刺激新车消费之外,各地也不忘二手车市场,只要车市动起来,活跃起来,车就能跑起来。
购置税减免加上汽车下乡的组合拳并不陌生,也曾成功激发汽车市场。
减征车辆购置税一直是促进消费、提振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
2009—2010年和2016―2017年,国家曾先后实施过两轮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通过拉动汽车市场消费,有效促进市场消费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5年国内经济下行对市场造成的不利影响。
如今组合拳再次来临,同时叠加各地刺激汽车消费政策,让不少业内人士充满信心。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估计,此举至少拉动百万辆的汽车年销售量。
当然,对于市场的预期,也有专家持谨慎态度,目前部分城市工业生产和消费出现局部停摆,随着人们收入下滑、长期居家,出行需求锐减,购买汽车的意愿对于普通消费者仍存在不确定因素。
“收入下降直接影响消费意愿,在疫情封控和避险情绪下,消费者被动或主动减少出行,也会延迟购车。另外,市场还存在新车价格上涨情况,消费者对涨价较为敏感。即便无疫情地区,近两个月汽车销量也有下降。”天津某汽车销售公司负责人陈先生说。
有业内人士认为,汽车拥有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增量市场便开始萎缩,中国很可能已经到了这个阶段。专家分析,整体销量不会低于去年,不过,这可能会提前透支明年的消费。
崔东树认为,地方鼓励汽车消费政策较为直接,对于车市复苏会有一定促进作用,但由于时间较短,恐怕只能在短期内拉动销量提升。
位于北京花乡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图/于海军
对于各项汽车救市举措,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要受益者。
理由是消费政策通常是鼓励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从近期国家和地方发布的鼓励汽车消费政策看,新能源汽车是主要受益者。
以上海提振汽车消费政策为例,对特斯拉和蔚来汽车销量拉动会更明显。因为上海消费水平较高,二者的品牌认知度和过往销量在当地表现突出。
持有不同看法的人士则认为,智能纯电汽车一直有减免购车税,600亿元的阶段性部分乘用车购置税的减征,最大受益人还应该是燃油车和部分混动车型。
因为按照政策规定,在2022年12月31日前购置新能源汽車(包括插混、纯电、燃料电池汽车)无需缴纳购置税,也就不存在减征。
不可否认的是,消费需求、消费信心的下降是制约车市复苏的关键因素,从中央到地方,拿出真金白银刺激汽车消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消费信心,对于快速推动汽车产业复苏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当然,消费者则普遍认为,不论政策最终作用几何,有总比没有好。
可以肯定的是,有政策支持,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的压力都会减小。尤其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今年仍将继续面对疫情、供应链危机所带来的影响,有政策帮扶,可以增添一些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