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炳然:种好老师袁隆平守望的稻田

2022-06-22 22:09罗燕
民生周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下田袁隆平亩产

罗燕

“老师,您守望的这一片稻田,我们会耕种好。”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年了,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水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赵炳然时常还会想起跟老师在一起的日子。

自1987年来到袁隆平身边,赵炳然便一直追随着他,在他的带领下进行水稻科研攻关,到海南南繁育种……

如今,赵炳然已经年近花甲,但他依然会接力袁隆平未竟的两个水稻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继续为粮食数量与质量安全竭尽全力。

“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袁隆平院士的这句话,赵炳然一直谨记。他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稻田里,跟老师一样,把水稻当成了自己的另外一个孩子。

他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其实这句话并不是简单地要求下田,而是强调实践,了解第一手资料。但下田确实是一个重要环节。水稻会有怎么样的产量?怎么样才能符合生产方式转变的要求?这些都只有下田了才能知道。

他还记得,袁隆平经常劝学生不要一直待在长沙搞研究,要去海南的水稻研究基地。在老师的影响下,赵炳然已经形成习惯,每年都会去海南很多次,尤其是到了研究的关键时候,说走就走。

在他眼里,袁隆平是“顶天立地”做学问,从理论到实践,创新的整个链条是连续的,产学研衔接也特别好。

“老师特別擅长组织全国的大协作,也擅长与世界各国交流,来到他身边的人,不管是大家还是新人,都会被他感染。别人需要什么帮助,他都会尽百分之百的力量帮忙。”赵炳然回忆。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聚集了一批优秀的水稻研究人员。

赵炳然也特别重视研究团队的建设,他已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每到毕业季都会邀请袁隆平合影,“今后唯有传承好他的精神”。

“双季稻亩产突破1600公斤。”去年10月份,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迎来捷报,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示范基地,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1号”晚稻亩产达936.1公斤,加上早稻亩产667.8公斤,周年亩产达到1603.9公斤,刷新世界纪录。

这是袁隆平在病床上还心心念念的产量。多年来,他一直执着地追求水稻高产,更高产。赵炳然一直追随着他攻关,帮他管理项目和试验田,做超高产育种等。

赵炳然是衡南超高产攻关试验示范点的主要组织人员之一,第三代杂交水稻试种以来,他“不知道跑了多少次试验田”,对这个研究的各个环节非常清楚。

“虽然这些年跟饥荒年代不一样,普通百姓感觉不到粮食危机,但是站在全局来看,从土地面积与人口的角度看,我国的粮食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再加上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等复杂因素,粮食安全必须重视。”赵炳然说。

他记得一次开会,有人提出虾稻共生等模式,适当调整水稻产量指标,通过稻田养殖,农民的收入也能上来。但是袁隆平坚决不同意,“没有粮食的时候,两个金元宝都换不到一个馒头”。

经历过饥荒年代,袁隆平希望世界上的人都有饱饭吃,并且为此奋斗了一生。“他90多岁了还到处跑点,哪里有高产的点,他都要自己去现场查看,那种精神状态很多年轻人都达不到。”说起这些的时候,赵炳然眼里总是饱含着泪。

作为一名“60后”,赵炳然小时候也挨过饿,他非常理解老师的执念,在自己的科研目标的确定上,从来没有降低过产量要求,一直是在高产的同时追求高质。

2020年11月,第十一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公布,袁隆平为获奖者颁奖,那也是他最后一次亲自颁奖。作为获奖者之一,赵炳然既兴奋又难过,那时候他已经知道老师的病情了。虽然身体状况不好,但袁隆平坚持颁奖,希望鼓舞水稻科研工作者继续前行。

袁隆平院士去世后,赵炳然没有停下来,也不敢停下来。他依然在为粮食安全而努力,培育更多绿色安全的水稻品种,让杂交水稻的覆盖范围更广。

让水稻适应不同的土壤也是赵炳然近年科研攻关的方向。他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中国北方的土壤盐碱化严重,南方的土壤呈酸性,有些地方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只是改良土壤,让土壤适应水稻是不够的,还应该研究适应不同土壤环境的水稻品种。

赵炳然及其团队利用理化诱变定向改良技术,研发出了镉低积累水稻新品种。目前,低镉水稻已经在多点进行示范种植,预计明年开始大面积推广。

此外,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还开展了耐盐碱水稻研究,选育适应盐碱地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去年,耐盐碱水稻“叁优9号”在海南三亚崖城进行了大规模试验,亩产达到329公斤,实现了袁隆平2019年提出的目标任务。今年,耐盐碱水稻实现了近海种植。

“盐碱地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土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水稻是盐碱地改造的先锋作物。”赵炳然表示,“我们单位正组织全国优势力量攻关,力争实现在8至10年内,发展1亿亩耐盐碱水稻,亩产300公斤以上,年增粮300亿公斤,多养活近1亿人口的目标,为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下田袁隆平亩产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袁隆平中队”重名不重样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两会东风劲,大家快下田”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深耕
向袁隆平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