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评估*
——基于浙江C大学的实证分析

2022-06-21 10:20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危机意识危机显著性

黄 莉 钟 伟 军 陈 思 珂 王 紫 煊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一、问题的提出

新冠肺炎疫情自爆发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但是当前这一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警报依然没有完全解除,疫情呈现偶发性、突发性和反复性的新特点,这对整个社会危机应对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形势对社会公众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险防范与危机意识的重要性尤为突出[1],因此所有人必须提高公共危机意识,对危机保持足够的认知和警惕。

在所有的群体中,大学与大学生无疑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存在,一方面,大学作为人数众多、集中度高、空间较为封闭的场所,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往往比较贴近;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自由、精力充沛,对自身的身体素质有着较为充分的自信,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危机往往存在着麻痹和盲目乐观的心态,对严格的防控措施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排斥心理,这对于疫情防控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风险。研究调查与公共危机应对实践表明,大学生公共危机的风险防范与危机意识缺乏,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担当作为[2]。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风险环境,培育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公共危机,提高其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同时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现阶段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课[3]。

二、文献综述

1.大学生危机意识内涵及重要性

危机意识是一种在危机和风险还没发生前,对环境和局势保持一定的警觉并随时做出反应的感官意识[2][4]。这种感官意识一方面是主体在主观上有意识地关注或警惕不利于自身或危及自身事态的一种主体自觉[5],另一方面是主体以事实为根据,科学地认识和预测潜在危机、综合诸种危机现象认识危机的本质特性,并依据对危机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或调整自身的内部状态[3]。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是指大学生在思想上对潜在风险的决策与应对能力的意识体现[6]。不少学者对大学生的危机意识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大学生危机意识教育是危机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共危机意识可以帮助大学生识别环境中存在的未知风险,并强化其公共危机的及时应对能力[7];大学生危机意识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8],并直接影响大学生自我防卫、自我保护、自我提升、自我修养与自我教育的能力[2][3]。一方面,公共危机意识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8],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危机意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目的性上具有一致性,通过危机意识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有效促进大学生将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行动[9]。另一方面,大学生危机意识培育能提高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预防危机行为,增强其应对公共危机的意志和能力;有效增强教育实效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解决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危机的“预防文化”的价值观,以减少和防止危机的发生、蔓延及其损失,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10]。

2.大学生危机意识现状评估及成因分析

现有大学生危机教育现状评价的研究,研究者多采用问卷形式对北京、湖南、浙江等地区或是针对当地某一个具体学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从危机认知、危机意识、危机应对能力等方面全面调查大学生危机教育现状[3][6][11][12][13]。大学生危机意识通常作为危机教育评价的一个指标或方面,通过定性问题,如“是否觉得校园生活中存在危机隐患”“是否留意校园的逃生路线示意图”等来评估大学生的危机意识现状[2][6][11][14]。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危机教育实践陷入了“集体无意识”的状态,公共危机意识教育处于“空白场域”[10][14]。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缺乏[2][7],尤其是国家安全意识、公共安全危机意识,如“新冠”疫情早期防疫期间大学生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不重视表现,不防范等;二是在面对公共危机时,部分大学生过分关注个人权利,缺乏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7][15][16]。学者分析认为造成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缺乏是由于长期以来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教育部门与教育工作者忽视高校学生危机教育,理论上缺少相关研究,实践中尚未建立高校危机教育体系[3],高校危机教育内容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发展的需要;高校危机教育关注学生管理角度的安全、健康、学业、就业等个人危机意识培育及引导,忽视了对于其进行公共危机事件的公共危机意识教育[2]。

现有研究虽然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与手段等方面就高校危机教育开展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但是大多研究对于大学公共危机意识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和严谨的逻辑,对其的评价和分析大多基于主观和经验判断,尚未建立一个关于大学生危机意识评估的指标体系。本文基于知觉理论与危机管理全过程理论尝试构建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的评估框架,旨在为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现状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三、公共危机意识评估的理论框架

1.知觉理论与危机意识教育

知觉理论来源于心理学,该理论认为“知觉”是人受外界客观事物刺激后,大脑将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组织、加工并记忆从而形成经验的连续过程,是机体对事物在环境刺激中逐步发展所具备的功能的认知结果。对人而言,知觉是最基本的意识形态也是意识的核心,换言之,知觉性是意识的最基本特征[17]24。根据知觉理论,意识是一种主体对客体自觉整合的认识功能,即意识是在认识的基础上所产生,而认识过程也就是意识形成的过程;意识是认识的积淀物,主体通过认识、觉察、体验等基础形成一种独立的思想认识或精神实体。公共危机意识是主体对公共危机认识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主体通过与其外部环境信息相互的交换、加工以及组织,最终形成稳定的、综合的一种知觉性。主体对外部环境产生知觉后,往往会诱发自身对公共危机应对的心理活动与情感反映。人们对公共危机的意识是“框架”(frame)和获得“数据”(data)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反应。具体来说,一个人对危急情况的反应是已知和接受的知识与通过感知或交流输入的新信息之间的持续心理振荡,导致接受为知识的内容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公共危机意识,在危机来临后导致该人思考应如何行动或反应。

当然,这些知识中的一些是个人的,取决于个人先前的经验等,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皮埃尔·布迪厄所称的“信念”(doxa),即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某一时间的想法或价值观。这意味着,每当我们试图认知公共危机时,我们总是从“一些视角、观点或框架——无论多么微小”开始[18]。我们最初的意识可以看作是一个框架,它对个人如何看待数据的状态有着严重的影响:我们可以用各种有意义的形式来表示框架,包括故事、地图、组织图或脚本,并且可以在后续和并行过程中使用它们。尽管框架定义了什么是数据,但它们本身实际上塑造了数据。而且,当我们获取外部刺激时,框架也会发生变化,意识也就发生了变化。换言之,这是一条双向的道路:意识塑造并定义相关数据,外部刺激要求意识以非平凡的方式改变。正因为如此,人的危机意识是可以不断地通过外部框架刺激加以改变的,而教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以“新冠”疫情防控为例,有确诊感染的大学生积极响应疫情防控,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与正确处置方式,从而有效控制了疫情进一步扩散[19][20];也有大学生忽视疫情的严重性,甚至抱有侥幸心理,而不采取相关防护措施,导致自身感染以及疫情的蔓延[21]。

2.公共危机意识评估的理论框架

知觉理论对于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提供了很好的分析逻辑。从知觉理论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的形成是大学生受到公共危机事件及其引发的外部环境的刺激,而对公共危机及周边环境形成的一种认知,如图1所示。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的形成是个人在接受外部信息的刺激下,不断与之前自己所形成的“框架”的相互作用,最终修改原有的“框架”,产生新的认知,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其一,认知的过程性。包含两方面,第一是大学生与外部环境信息的相互交互过程,第二是外部环境信息与大学生自身以往的经历相互作用。其二,认知的动态性。通过大学生与公共危机外部环境的不断交互,其公共危机意识持续动态调整,最终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认识结果。在公共危机的形成过程中,相关的组织需要及时介入,面对危机中多元的信息竞争和混杂的信息干扰,教育机构需要扮演关键性角色,有效地介入到危机意识建设中去,实现有效的意义给赋(sense-giving),其目的是“影响他人的意义表达和意义构建,使之朝着组织现实的首选定义发展”[22],也就是使公众对危机的感知和理解朝影响者所期待的方向发展。也是基于此,高校通过对大学生生活外部环境的刺激,可以培育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

图1 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形成机理

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的过程性与动态性特征,其内容包括:依据客观现实对潜在危机的预测和认识,综合诸种危机现象和信息评估发出警报意识,预防潜在危机的意识和责任意识[3]。公共危机意识与公共危机发展、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息息相关。根据危机管理过程理论可将公共危机发展与应对管理划分为事前、事中与事后3个阶段[23]73-75,事实上在公共危机发展演化过程以及外部环境动态应对过程中,包含知觉形成过程、危机表现过程与情感反映过程,这3个过程是伴随着主体不断对外部环境信息加工的递进过程。知觉形成过程是最初始对公共危机的认知,危机表现则是公共危机发生后及其发展中由于环境不断刺激、信息不断加工呈现出的对公共危机事件的一种态度,情感反映主要是主体对已发生的公共危机的认知与态度。因此,基于公共危机意识过程性角度将公共危机意识评估内容分为预防意识、应对意识和反思意识,分别对应知觉形成过程、危机表现过程与情感反映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评估理论框架

四、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的评估模型

1.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图2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评估理论框架,以预防意识、应对意识与反思意识作为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评估的二级指标,通过筛选三级指标建立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评估的指标体系。

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提炼已有研究中关于大学生危机意识评价的指标,研究团队根据“新冠”疫情等公共危机事件中大学生表现的网络新闻报道提炼大学生危机意识评价指标。其次,研究团队聘请高校学生管理者、危机管理研究学者以及学生心理辅导人员,采用焦点小组会议,对前述识别的指标进行筛选与增补,形成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评价指标清单。然后,以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与动态性为原则,研究团队对清单上的指标进行归并处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所建立的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评价指标体系由3个二级指标与10个三级指标构成,如表1所示。预防意识包含对公共危机的关注意识、警觉意识以及对公共危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意识等;应对意识包含公民意识、科学意识、道德意识、求助意识与责任意识;反思意识即对已经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的反省以及对未来公共危机事件的忧患意识,由总结意识与忧患意识构成。

表1 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评价指标体系

2.指标权重确立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其原理为将复杂问题分解成不同要素并将要素归结为不同层次,通过对每一层次间要素的比较和判断,形成最低层相对于最高层评价因素的相对权重总排序[24]10-15。

各层指标两两对比之后,构造出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A:

(1)

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满意度CR为:

(2)

(3)

其中,λmax为判断矩阵A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标准值。

m个咨询专家的判断信息构成判断矩阵群:

Ak=(aij)n×n,k=1,2,…,m

(4)

根据判断矩阵一致性来确定专家的权重。采用加权几何平均法的加权向量集表示为:

(5)

其中,Lk为归一化后第k个专家的权重。

计算判断矩阵群Ak=(aij)n×n中各个Ak相应元素的加权几何平均:

Lk=(L1,L2,…,Lm)T∈Ω

(6)

(7)

(2)指标权重计算

聘请10位专家进行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评价指标的比较,其中7位为高校学生管理者,3位为危机管理研究的高校学者,所有专家都了解并且熟悉大学生群体的心理与生活场域。每份调查问卷中有4个判断矩阵,根据专家的评价问卷,经计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满意度值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每位专家的判断矩阵一致性满意度均小于0.1,表明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根据公式(4)~(7),计算得到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评价指标的各层指标的权重,如表3所示。

表2 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满意度CR值

表3 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评价指标体系

五、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现状评估

1.问卷样本

本研究以浙江省杭州市C大学作为研究案例。根据表1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评估指标体系,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设计调查问卷,问卷设计中将指标内容转化为对应问题,评价答案为“非常认同、认同、无所谓(不能确定)、不认同、完全不认同”,对映评分为“5、4、3、2、1”。根据李克特五级量表将评价定性结果设定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1≤X<2为差;2≤X<3为中;3≤X<4为良;4≤X<5为优(X为评分值)。通过网络方式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时间为2021年5月10日至7月1日,共收回问卷630份,删除无效问卷后共得到有效样本量为608份。有效问卷样本中,男同学与女同学的问卷数量分别为226份与382份,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级所占比例分别为31.03%、40.39%、11.17%与17.41%,根据学生专业的一级学科归属涉及8个学科,分别为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与艺术学。为校验所建立的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评估模型,问卷调查设置大学生的公共危机意识自我评价项,根据分数划分为5个等级,“优(80-100)、良(60-79)、中(40-59)、差(20-39)、无(0-19)”。

2.评估结果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样本分析,统计分析C校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整体情况以及性别、专业、年级的差异性。

(1)C校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整体状态

通过对C大学608份有效问卷统计分析,C校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定量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结果表明,公民意识(DC1)均值为1.94,属于差等级;警觉意识(YC2)和反思意识(FC2)均值分别为2.41与2.38,属于中等级;其他指标值均大于3小于4,属于良等级。各指标的方差与标准差以及极小值与极大值表明大学生个体间的差距较大。对于各指标的评价,只有警觉意识(YC2)与忧患意识(FC1)极大值出现5分,其余指标极大值均为4;另一方面,只有道德意识(DC3)极小值为2,其他指标极小值均为1。

表4 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三级指标统计量

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评价结果如表5,二级指标预防意识(YC)、应对意识(DC)与反思意识(FC)分别为根2.953、3.015、2.828,定性评价分别为中、良、中;一级指标得分为2.959,定性评价为中。C校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自我评价项的平均值为57.62,属于中等,表明评估模型的正确性。整体而言,C校大学生的公共危机意识评级为中等,表明大学生有一定的公共危机意识,但是仍需要加强公共危机意识的培育;应对意识(DC)虽然整体评价为良,但是其中单项指标公民意识(DC1)定性评价为中等。

表5 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各级指标评价结果

(2)C校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性别差异性

C校男、女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评价结果统计如图3所示。在预防意识(YC)、应对意识(DC)维度男生略高于女生,反思意识(FC)维度女生略高于男生,男、女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整体评分分别为2.98与2.92,均处于中等水平。从三级指标评分结果来看,男女大学生的各指标数值较接近。关注意识(YC1)、学习意识(YC2)、道德意识(DC3)、求助意识(DC4)、责任意识(DC5)方面男生高于女生,但是警觉意识(YC2)、公民意识(DC1)、反思意识(FC1)与忧患意识(FC2)方面低于女生。从整体结果看,男、女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不存在明显差异,均处于中等水平,为进一步检验性别的差异性采用样本显著性检验。

(a)三级指标评分统计 (b)二级指标与一级指标评分统计图3 C校男、女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评价结果

采用双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假定C校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性别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当渐近显著性的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为0.05时拒绝原假设。C校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性别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YC1、YC2、DC3、DC4与DC5这5个三级指标的渐近显著性的p值小于0.05,表明男生、女生在关注意识(YC1)、警觉意识(YC2)、道德意识(DC3)、求助意识(DC4)、责任意识(DC5)存在显著的差别。这5个三级指标分别归属于预防意识(YC)、应对意识(DC),即表明男生、女生在公共卫生危机的预防与应对存在差异性。

表6 C校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性别显著性检验

(3)C校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年级差异性

C校不同年级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评价统计结果如表7与图4所示。从整体评分结果来看,大一年级的公共危机意识评分最高,大二年级的公共危机意识评分最低;大二年级的预防意识(FC)最弱,大三年级的反思意识(FC)最弱;应对意识(DC)则呈现出随年级增长意识却不断变弱的趋势。从三级指标评分来看,大三与大四年级的公民意识(DC1)均低于2.0,属于差的水平,表明大三大四学生公民意识(DC1)亟待加强。

表7 C校不同年级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三级指标评价结果

(a)二级指标评分统计 (b)一级指标评分统计图4 C校不同年级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评价结果

采用多样本独立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C校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的年级差异性,假定C校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年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当渐近显著性的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为0.05时拒绝原假设。C校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年级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在关注意识(YC1)、警觉意识(YC2)、学生意识(YC3)、公民意识(DC1)、科学意识(DC2)、总结意识(FC1)与忧患意识(FC2)存在显著的差别。从二级指标来看,不同年级在预防意识(YC)与反思意识(FC)存在显著差异。

表8 C校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年级显著性检验

(4)C校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专业差异性

所调查的6个专业的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评价结果如表9与图5所示。从整体评分结果来看,6个专业大学生的整体得分在2.5至3.1之间,其中经济学与艺术学得分相对较低。从定性结果来看,工学、经济学、理学与艺术学专业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处于中等水平,教育学与管理学专业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则属于良水平。从图4(a)可以看出,经济学专业学生预防意识(YC)、应对意识(DC)与反思意识(FC)均为全校低水平;艺术学专业学生预防意识(YC)为全校最低,但是其应对意识(DC)却为全校最高。从三级指标来看,工学专业的公民意识(DC1)评分为1.83,艺术学专业学生警觉意识(YC2)评分为1.67,均属于差的水平,亟须加强。

表9 C校不同专业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三级指标评价结果

(a)二级指标评分统计 (b)一级指标评分统计图5 C校不同专业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评价结果

采用多样本独立检验分析C校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的专业差异性,假定C校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年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当渐近显著性的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为0.05时拒绝原假设。C校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专业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10所示。结果显示,不同专业在道德意识(DC3)存在显著的差别,也就是说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生在公共危机应对中在约束自己言行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表10 C校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专业显著性检验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建立了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评估模型,该模型由预防意识、应对意识与反思意识3个二级指标以及关注意识、警觉意识、学习意识等10个三级指标构成,并以浙江C大学为案例,开展了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评价研究。

其一,C校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整体得分为2.959,定性评级为中等。这与研究团队对C校立意抽样调查的访谈结果、以及问卷中学生自我评价得分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所构建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评价模型的正确性。经过2020年新冠疫情全国防控,C校大学生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公共危机意识,但是现在大学生对公共危机的重视程度仍较差。学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公共危机教育与公共危机意识培育。尤其是公民意识评分值为1.94,定性评级属于差的水平,这表明大学生在公共危机中能勇于承担公民应尽责任义务方面的意识薄弱,是亟待加强的部分。

其二,C校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的性别、年级与专业差异性分析表明,整体男女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不存在明显差异,但是男女大学生在公共危机培育的重点与危机教育的内容应根据性别有针对性地设置;随着年级的上升,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呈现下降趋势,尤其大二年级的公共危机意识最弱,因此大一年级开始就应该加强大学生公共危机教育与公共危机意识培育;从专业来看,C校不同专业间学生的公共危机意识存在差异,工学、经济学、理学与艺术学专业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处于中等水平,教育学与管理学专业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则属于良水平。而经济学与艺术学专业学生公共危机意识最为薄弱,需要重点关切。

其三,本文的研究主要探讨了C校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的整体现状以及性别、年级与专业之间的差异性。C校应从大一年级开始加大公共危机教育从而提升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并根据男女学生有针对性地设置公共危机教育内容,各学院各专业可根据自己专业学生特质配合学校危机教育内容提升学生公共危机意识。

猜你喜欢
危机意识危机显著性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支付宝变蓝、张朝阳自省,危机不可怕没有危机意识才可怕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测测你的危机意识
“危机”中的自信
陕西榆林:树立水危机意识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