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的临床效果

2022-06-21 02:59邱秀兰
中外医疗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个体化支原体肺炎

邱秀兰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一区,福建厦门 361000

儿童肺炎属于临床儿科常见病, 该病的发生受季节环境影响,通常发病高峰期在秋冬季节,致病因素主要以病原菌感染居多, 而在众多病原菌感染的种类当中,支原体对患儿的感染占比最大。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身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支原体对患儿进行侵害时, 体内保护机制还无法对患儿进行及时保护,因此患儿容易发生呼吸道病变,最后导致肺炎的发生[1]。该病发病率近几年还出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对此除了需要家长不断增加对该病的防范意识之外, 对于已经患病的患儿也需要进行有效护理帮助其尽早康复。 常规护理方法在面对低龄人群时可行性较低, 该护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受到患儿认知水平较低、缺乏基本沟通及理解能力的影响,导致面对突发状况时出现护理不及时的情况, 不利于患儿后续的康复。 在护理过程中家长的参与能有效提高患儿对医护人员护理任务的配合度, 而家长参与对患儿的护理工作可有效安抚患儿情绪, 有助于患儿身体康复[2]。 个体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有效的护理模式,可以使患儿在生理、心理、精神上处于满足且舒适的状态,并且在护理过程增加家长护理的内容, 同时医护人员也会增加对家长基本护理方式的指导工作, 帮助家长调整不当护理操作,同时也会对家长进行相应的护理步骤指导,该护理方式在患儿人群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护理具有研究意义,因此,该文回顾性选取该院 2019 年 1 月—2021 年 5 月收治的150 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护理后患儿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于该院进行治疗的150 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其采用的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80 例)、对照组(70 例)。 观察组男37 例,女 43 例;年龄 2~9 岁,平均(5.58±2.23)岁;患病时间 1~3 d,平均(2.17±0.51)d。 对照组男 33 例,女 37 例;年龄 2~8 岁,平均(5.91±2.08)岁;患病时间1~3 d,平均(2.21±0.48)d。 两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经医学诊断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排除标准:①抗生素过敏者;②肝肾功能不全者;③护理过程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导致无法继续护理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方法及步骤如下:①护理人员收集患儿基本信息, 同时与患儿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为护理工作的展开做好准备工作,将患儿病情状况及相对应的不良反应进行收集, 协助医生制订患儿的治疗方案, 与家属商讨治疗方案实施情况, 同时向患儿家长做好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知识宣讲, 对家长及部分具有自主行为能力的患儿进行简易护理操作指导;②对于患儿发热,可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用温水沾湿毛巾进行擦拭,及时更换患儿衣服,完成对病床区域的卫生消毒工作,若患儿后续仍出现反复且持续的高烧情况, 则采取药物进行退烧处理;③做好患儿呼吸功能的调整及护理,先对患儿进行呼吸状况检查, 再用呼吸辅助设备对患儿进行呼吸道改善措施, 后续持续跟进监测患儿呼吸道通畅状况,并做好患儿呼吸状况记录,保持呼吸道畅通;④饮食护理上,为患儿搭配营养又易消化食物,同时避免糖类摄入,增加水分的摄取,用药护理方面主要加强家长对用药注意事项培训, 随时跟进患儿用药状况。

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方法及步骤如下:①心理方面护理: 对于2~4 岁患儿主要采取家长参与安抚的护理方式, 护士在旁边进行协助、 解答;5岁以上患儿可根据患儿自身表达及性格特点设计需要家长参与的护理部分, 但无论哪一年龄段患儿入院,护理人员都应在护理前增加与患儿的接触,同时增加与家长的沟通,详细记录患儿的个人信息,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患儿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状况、情绪变化状况等;护士积极引导家属对患儿进行安抚,向家属讲解成功治愈的事例, 并讲解该病的注意事项与治疗预后情况。②用药方面护理:给患儿用药时可根据患儿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予以不同的用药护理, 例如在进行静脉滴注针刺时5 岁以下患儿可予以玩具来转移注意力(男孩予以小汽车、变形金刚,女孩予以洋娃娃等);5 岁以上的患儿可予以口头表扬或小红花。另外,用药时还应通过沟通及观察的方式记录患儿用药后症状变化状况,并记录患儿用药后的身体情况。 ③退烧及口腔护理:护理人员增加检测患儿体温的频率,2~4 岁患儿需家长进行安抚,同时由护理人员利用温水擦拭方式患儿进行降温处理,对于低龄患儿,家长在陪同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安抚患儿吵闹不安的情绪, 护士需对该年龄段患儿进行高频率身体检查;5 岁以上患儿则可以通过沟通方式了解患儿情绪变化, 对于部分情绪较剧烈的患儿可通过游戏或观看儿童节目分散患儿哭闹情绪,再进行温水擦拭或服用中成药进行退烧。 ④呼吸道护理:2~4 岁患儿进行叩背及翻身处理, 及时清理患儿口鼻分泌物;5 岁以上患儿指导进行咳嗽排痰训练,对于咳痰困难患儿予以雾化治疗,特殊患儿实施吸痰处理。 缺氧护理:对喘息严重、呼吸道阻塞、血氧饱和度低给予吸氧。 ⑤饮食护理:指导患儿多食低脂高蛋白、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品,指导患儿要多补充水分,多食清淡、半流质、易消化食物。 ⑥出院护理:按时回访,为患儿家属提供咨询服务,及时指导家长开展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家长焦虑评分,患儿临床症状变化时间。

①护理满意度选用自制的家长满意度评分表,该表主要包括护士护理态度、护理动作、护士工作认真程度、患儿对护理操作接受情况等项目,每个项目5 个问题:非常满意得4 分,比较满意得3 分,不满意得2 分,该表满分为100 分。

②家长焦虑程度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3]进行评定, 焦虑自评量表满分100 分,<50 分没有焦虑,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70~100 分为重度焦虑。

③患儿临床症状变化时间主要包括体温恢复时间、心率恢复时间、肺部症状恢复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家长SAS 评分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家长SAS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家长 S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家长SAS 评分比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rent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points]

表1 护理前后两组家长SAS 评分比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rent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point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80)对照组(n=70)t 值P 值68.59±7.24 70.37±7.17 1.509 0.133 41.08±3.14 45.51±3.29 8.430<0.05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家长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心率恢复、肺部症状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家长满意度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s recovery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家长满意度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s recovery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组别 体温恢复(d)心率恢复(d)肺部症状恢复(d)家长满意度评分(分)观察组(n=80)对照组(n=70)t 值P 值2.39±1.13 4.37±1.39 9.617<0.05 3.47±1.04 4.81±1.12 7.595<0.05 7.75±2.34 9.84±2.41 5.382<0.05 91.30±5.34 84.81±5.27 7.471<0.05

3 讨论

儿童肺炎属于临床儿科常见病, 肺炎主要是由支原体呼吸道传播感染引起的, 患儿会表现出较重咳嗽发热症状, 但早期使用听诊器还无法观察肺部的体征变化,该病近几年还出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对此除了增加对该病的防范意识之外, 还要有效护理帮助患儿尽早康复[4]。在常规护理中会出现患儿病症护理不及时的情况,个体化护理可使患儿在生理、心理、精神上处于满足且舒适的状态,并且在护理过程增加家长护理的内容, 该护理方式具有极强的实用性[5]。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观察组家长SAS低于对照组(P<0.05)。 家长在照顾患儿过程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在个性化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深入研究患儿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 在常规护理指导下,重视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管理,促进疾病快速康复。 许玉霞[6]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护理时通过创造舒适环境、 增进有效沟通并结合一定的护理方式,可有效缓解患儿家长焦虑感,该研究中,家长护理后 SAS 评分(38.39±5.38)分,而该次研究在个性化护理中同样增加更多沟通及环境方面的护理工作,SAS 评分为(41.08±3.14)分,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 同时说明患儿家长在通过护理后可缓解焦虑情绪。 护理由于个体化干预措施可以从各个角度对患儿进行护理, 在进行护理的过程可以通过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让家长能更快了解患儿的身体变化状况,使护理与家长之间能及时有效的沟通,进而减轻因患儿生病导致的心理负担、恐惧感,有效缓解家长焦虑等负面情绪,最终使患儿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7]。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 心率恢复、肺部症状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 支原体属于病原微生物的一种,处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经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播, 是导致小儿肺炎临床最为常见的病原体。 朱丽兴等[8]研究显示,通过个性化护理干预后,患儿体温可在(3.27±1.08)d 恢复,而李雨铮[9]通过护理后,患儿体温恢复所需时间为(2.01±0.56)d,结合以上研究,说明有效护理可缩短患儿恢复时间,而该次研究结果显示,患儿护理后恢复时间为(2.39±1.13)d,说明该护理方式可有效帮助患儿退热,尽快恢复至正常体温范围。 李英[10]在心率恢复方面的研究结果为(3.15±0.54)d,而该研究中,患儿经过护理后心率恢复时间为(3.47±1.04)d,两种研究结果相差不大,说明将治疗过程中的个体化护理对患儿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陈伟飞[11]研究表明,患儿经过个体化护理后,肺部恢复时间为(8.00±2.00)d,而该研究中,患儿肺部恢复时间为(7.75±2.34)d,两组研究结果相近,说明加强护理预防感染,能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常规护理中,有些药物使用患儿容易产生腹泻、腹痛或恶心等不良反应。实施个体化护理后,适当为患儿补充食高热量、高蛋白、清淡及易消化食物,多食新鲜水果蔬菜[12]。 此外,积极进行呼吸运动等活动量较小的户外锻炼, 提高患儿体质与免疫力,可以起到减少刺激和止吐的作用。 若患儿治疗期间有反复咳嗽, 个体化护理中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家属帮助患儿进行有效的咳嗽, 使患儿顺利排出呼吸道内分泌物[13-14]。降温后要注意为患儿及时更换衣物,使患儿皮肤保持清洁与干燥。 在常规护理的过程中,患儿主要采取常规的观察方式,在实际观察过程无法对不同年龄的患儿达到有效的护理,大量临床证据表明, 对患儿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 但常规的护理方式通常会在护理过程存在护理关注力度不够、 无法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状况的不足, 不利于患儿后续护理的展开[15-16]。

在满意度评分上, 个体化护理充分收集了儿童的个人信息, 为医生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可以让医护配合度更高,该研究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分数为(91.30±5.34)分,而史欠欠[17]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个体化护理后,患儿家属对护士护理态度、护理技巧、病房环境等方面评分(89.57±3.34)分,经过对比后说明个体化护理能有效获得患儿及家属的认可。 能让家长更加了解疾病知识与幼儿身体恢复情况,家长也能更好的辅助护理,个体化护理是一种具有创新性, 护理措施针对不同患儿可以提出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可以起到有效的作用[18]。

综上所述,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以增加家长护理参与性,提高两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且护理过程可缓解家长对患儿病症担忧导致的焦虑、抑郁的情绪,而该护理方式可加快患儿体温、心率及肺部症状恢复的时间。

猜你喜欢
个体化支原体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认识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鸡败血支原体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