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诊断时采用血常规和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效果

2022-06-21 07:48谢伟波
智慧健康 2022年8期
关键词:病毒性白蛋白血常规

谢伟波

(梅州市五华县人民医院,广东 梅州 514400)

0 引言

随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已发生一定变化,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大部分人生活方式不健康。基于此种背景,我国肝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年轻化趋势越发明显。病毒性肝炎较为常见,该病发病原因为感肝炎病毒感染,依据发病速度可分为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两种,随病情发展,该病会逐渐累及患者全身组织与器官,因该病在发病早期临床特征并不明显,因此极易被患者忽视,从而造成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1]。血常规是最基本、最一般的血液检测方式,可清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分布及数量变化,进而对患者病情予以判断。此种检查方式较为常用。生化检验项目也可被称为生化的检验,主要对常规项目进行检查,如肝功能(谷丙转氨酶、r-谷氨酰转移酶、间接胆红素)、肾功能(尿素氮、β2微球蛋白、血肌酐等)、心肌酶(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低密度脂蛋白等)等,在特定情形中,也会对特殊项目进行检查。基于此,临床积极寻求可诊断出早期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措施,以此来提高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控制效果,改善患者预后[2]。本次研究对血常规和生化检验诊断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做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接受的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受检者4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2020年1月-2021年6月 )。观察组男女比例25:15,年龄范 围27~72(44.29±3.47)岁,病程3~14(8.23±1.74)个月,体质量19~26(22.73±1.82)kg/m2,学历水平:高中以下学历10例、高中学历19例、中专及大专学历7例、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4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4:16,年龄26~70岁,平均(43.73±2.85)岁,体质量20~25kg/m2,平均(22.36±1.69)kg/m2,学历水平:高中以下学历16例、高中学历9例、中专及大专学历6例、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9例。两组一般资料基本相同(P>0.05),可比较。本次研究已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①依从性高;②知情同意,自愿配合,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存在血液疾病者;②沟通障碍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哺乳期和妊娠期妇女;⑤精神疾病患者;⑥短时间内使用过影响肝功能药物者;⑦依从性差;⑧拒绝配合本次研究。

1.2 方法

检验开始前3d,医护人员需告知受检者要保证睡眠充足,清淡饮食。抽取两组人员空腹静脉血5mL,以300r/min离心处理血清,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受检者样本进行血常规与生化项目检验,血常规检验包含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生化项目包含A/G(人血白蛋白/球蛋白)、TBIL(总胆红素)、ALT(谷丙氨酸转氨酶)、ALB(白蛋白)。两组人员所有检验结果均由同一组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诊断,对于有争议的地方,可集中展开讨论,确定最终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与生化项目检验结果,血常规检验结果包含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生化项目检验结果包含A/G(人血白蛋白/球蛋白)、TBIL(总胆红素)、ALT(谷丙氨酸转氨酶)、ALB(白蛋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等指标明显更低,淋巴细胞明显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

表1 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

2.2 比较两组生化项目检验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A/G、ALB明显更低,TBIL、ALT明显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化项目检验结果比较()

表2 两组生化项目检验结果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发生巨大改变,造成众多疾病发病率均所提升,其中就包含病毒性肝炎。部分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逐年提升,并且年轻化趋势越发明显,对人们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3]。机体肝脏器官炎症均可称之为肝炎,该病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4]。不良生活习惯(未合理用药、饮酒过度等)或致病源(寄生虫、细菌、病菌等)据可诱发该病,上述因素均会对机体肝脏器官造成损伤,进而造成患者肝部功能异常[5]。随病情发展,该病会对患者肝脏造成严重损伤,易使病情发展为病毒性肝炎[6]。当前,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年轻化趋势越发明显,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病毒性肝炎具备较为宽泛的传播途径,传染力较强[7]。该病患者若未及时接受有效治疗,会引发肝硬化,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从病毒性肝炎患者角度而言,若病毒损害患者肝脏,随损害程度加剧,患者病情也会逐渐恶化,最终会对患者其他器官系统造成损害[8]。病毒性肝炎典型临床症状为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从临床治疗角度而言,患者肝硬化程度、造血功能障碍等均与白细胞计数降低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在对病毒性肝炎进行诊断时,可将白细胞计数作为诊断依据,部分研究指出,血液标本内溶血剂并未破坏红细胞,其会严重影响白细胞计数检测[9]。从病毒性肝炎患者角度而言,该病一个极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血小板计数持续降低,部分专家、学者认为血小板计数持续降低与造血环境持续恶化与骨髓外部损伤存在一定相关性。除此之外,肝脏影响人血白蛋白的合成,所以在对病毒性肝炎进行诊断时,需对人血白蛋白水平进行检测[10]。以下几种方式会造成肝病患者血清指标改变;①小部分肝组织发生病变使自身合成能力下降,从而使肝脏合成物质降低,如白蛋白;②损伤肝细胞,造成其内容物渗入至血清内,从而使血清内相关物质浓度提升,例如谷内转氨酶;③损伤肝脏必然会对其代谢功能产生影响,而肝脏是人体内所有人血白蛋白的合成场所,所以在对肝部功能进行评估师,人血白蛋白与血清总蛋白水平均是极为重要的检测指标[11]。

病毒性肝炎临床主要治疗方式为综合疗法,此治疗方式不会损害患者肝脏功能,并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因病毒性肝炎具备极为复杂的病理机制,并且该病为全身性疾病,迁延不愈,所以需要有效、合理的方式展开治疗。而且该病患者的生理与病理均会发生一定变化,此现象会致使患者身体机能血液组成成分发生改变,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该现象尤为突出[12]。

韩仕阳[13]选取5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观察组)与同期5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8月-2018年9月),分别对两组开展生化检验与血常规检验。结果 显示,相较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观察组PLT(血小板计数)、WBC(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更低,而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更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观察组TBIL(总胆红素)、ALT(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明显更高,A/G(肝功能白球比例)、ALB(白蛋白)明显更低(P<0.05),说明检验疑似病毒性肝炎患者时,生化检验与血常规检验均具备较好效果,可充分掌握相关生化指标以及血细胞功能指标,临床价值较高。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G、ALB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TBIL、A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性肝炎患者受病毒影响会发生造血功能障碍,肝硬化会致使白细胞计数下降。病毒会侵蚀骨髓细胞,使肝细胞染色体遭到破坏,产生异常分化,肝硬化会破坏肝细胞增值与分化。患者脾功能亢进或造成血小板减少,会使患者骨髓遭到破坏。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原因主要为部分肝组织发生病变,使自身的合成能力下降,从而使血清内肝脏合成物质浓度有所下降;观察组谷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原因主要为肝细胞遭受损伤,使细胞中内容物渗入血清内,进而使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有所提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总胆红素明显更高,其原因主要为肝脏遭受损伤后,肝脏功能遭受影响,经肝脏代谢的物质无法进行有效代谢,于血液中滞留,从而使血清内此物质浓度升高,进而造成总胆红素水平升高。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检验结果,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生化指标与血常规数值予以明确,可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所以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应用血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意义重大[14]。

综上所述,在病毒性肝炎诊断过程中,血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效果均较为理想,可为诊断提供科学、精准的依据,具备较高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病毒性白蛋白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治病毒性感冒
白蛋白不可滥用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