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鉴宇 张金文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关键力量,农业高质量发展也将以科技创新作为重要途径。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以科技创新作为支撑。通过调查分析,总结江苏省无锡市乡村振兴科技发展实际情况,深入研究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措施。
经过调查论证,科技支撑理论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的研究重点,且研究成果丰富。林剑峰等指出,在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发展中,要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科技创新也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陈诗波和李伟对高校新农村研究院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和存在困难问题进行梳理,分析背后的成因与制约因素,以期为以高校新农村研究院为抓手、从科技引领和支撑的角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张建良等指出,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着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综合能力、农业关键和基础性技术创新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李会宽等以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为例,探讨了当前形势下困扰农业科研创新发展的系列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科研基地的科技创新地位;强化优势资源整合,努力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优化人才队伍配置,开展乡村振兴专业技术支持计划;加大品种培育力度,推进开封市特色产业发展等。纪宗华等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背景下,立足山东省科技创新发展的实际成效,深入分析山东省在推进科技发展和支撑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赵之阳以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为例,探索地处大都市郊区环境下,当地依托城市辐射,通过城乡协同发展实现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发现于家务回族乡产业体系的构建立足全局视野下对农业发展的需求分析,基于国家、北京市、通州区3 个层级区域对农业发展的需要,以农业为基础构建科技农业、服务农业、会展农业、休闲农业四大产业板块,引领乡村振兴。储节旺等在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调研,并采用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访谈材料进行分析,提取能反映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路径的概念和范畴,得出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路径理论模型,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路径由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科技人才战略、政产学研协同、技术创新应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和农产品产业链六大模块构成。这些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基于此,笔者以前人的研究为理论基础,运用草根理论,结合实地调查访谈,探讨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巴尼·格拉索(Barney Glaser)和安索·斯特劳斯(Anselm Strauss)于1967 年提出了草根理论,其是指运用归纳推理进行理论架构的一种实地研究方法。该研究方法强调研究的程序,主要指通过经验对调查资料进行概括,归纳出相应的类型,然后分析各个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注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运用草根理论,能有效证明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研究的可行性。
笔者在分析前人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草根理论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最终整理出能反映无锡市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理论研究的相关资料。
2.2.1 调查目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访谈和实地调研,了解无锡市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的现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
2.2.2 调查对象。该研究主要选取无锡市部分辖区科研人员、政府工作人员及与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密切相关的人员、农村科技人才、基层干部等进行问卷调查,共计600 人。
2.2.3 调查基本情况。此次调查过程中,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的真实性和稳定性,主要采用2 种调查方式,即送发式问卷和问卷星,向目标群体有针对性地发放调查问卷。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 份,有效问卷600 份,问卷具体内容见表1。
根据收回的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后得出如表2 所示的数据。
表1 问卷调查内容
表2 无锡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调研结果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无锡市在财政扶持力度、科技创新发展环境、科技人才队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1.1 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充足。由表2 可知,有88%的调研对象认为无锡市的财政扶持力度较大,评价为良好。可见,财政支持推动了无锡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和结构的优化,同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保障。无锡市财政部门一直把推动无锡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制定财政政策的基本准则,并按要求贯彻落实市委和市政府相关工作部署,在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企业、科学教育和院士工作站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3.1.2 科技创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由表2 可知,有92%的调研对象认为无锡市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正在逐渐优化,评价为优秀。可见,无锡市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优化了发展环境,以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015 年,无锡市先后发布了《中共无锡市委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锡委发〔2015〕56 号)、《市政府关于深化市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的意见》(锡政发〔2015〕206 号)。2018 年,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锡委发 〔2018〕53 号)。这些文件的颁布不断完善无锡市科技创新布局,加速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1.3 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由表2 可知,有83%的调研对象认为无锡市科技人才队伍正在扩大,评价为良好。科技人才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重视科技人才,有利于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无锡市为支持人才发展,对一些顶尖人才创业团队给予资金上的支持,通过科技创新人才驱动高质量发展。无锡市以实施“太湖人才计划”为统领,面向海内外实施国际人才特别支持计划、产业人才优先支持计划,以大力聚集各方人才,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打造一流人才生态环境,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提供保障。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无锡市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科技创新动力、科技示范带动效果、科研基地建设、优势资源整合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3.2.1 农业科技创新动力有待提升。由表2可知,有63%的调研对象认为无锡市农业科技创新动力增强,评价为及格,但同时也说明无锡市农业科技创新动力还有待提升。当前,无锡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存在4 个主要问题急需解决:一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直接影响了农业发展的进程,发展质量也得不到保障;二是农业科研机构的研发能力较弱,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三是政府的相关政策没有及时落实,激励措施不足,农业科研单位的研发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四是无锡市农业科技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国内其他发达城市仍存在一定差距。
3.2.2 科技示范带动效果仍需提升。由表2可知,仅有67%的调研对象认为无锡市科技示范带动效果较明显,评价为及格,说明科技示范带动效果还有待提升。一是科学技术集成精品示范基地缺乏,科技展示度不高。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的开展地点较为零散,大多分散在各个县、乡、村,而且展示对象比较单一,缺乏具有较大规模的精品示范基地,现有的新品种、新技术不能得到很好的集成与应用。二是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例如,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在实际生产中不能较快得到企业和老百姓的认同,缺乏自主研发的相关生态产品和自主特色品牌,不能较好地形成绿色循环发展体系。
3.2.3 长期固定的科研基地较少。由表2 可知,仅有58%的调研对象认为无锡市有较多固定的科研基地给科研项目提供保障,评价为不及格。这说明无锡市需要加强科研基地建设。科研基地的建设是促进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必要保障,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长期固定且规模较大的科研基地是保障农业科研项目实施的前提。科研基地可以为不同的农业试验提供持续性的保障,以保证农业科研工作所取得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连续性。目前,无锡市现代农业研究院的科研基地分散在全市各区,且规模较小,远远不能满足科研需要。
3.2.4 优势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由表2 可知,仅有63%的调研对象认为无锡市优势资源得到了有效发挥,评价为及格,说明当地对相关优势资源的整合应用还不到位。近年来,随着无锡市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和农业科研的不断创新发展,农业科研领域已经形成一大批成熟的新品种和前沿技术。但目前,这些技术的集成与推广应用缺乏政府引导,相关职能部门对科技、人才、市场和资本等方面的优势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在政策方面不能有效地为相应领域提供激励和扶持。
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此,无锡市应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创新热度,激活农业科技创新活力;强化科技资源支撑,注重优化资源配置,兼顾资源丰富度与配置比,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创新动能;培育良好的农业科研生态,开展农业高校院所改革试点工作,扩大科研自主权,强化农业高校院所的主体责任和科研人员的主体地位,推进赋予农业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激发农业高校院所的创新活力。
针对无锡市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应以实施项目为主要结合点和切入点,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新品种和高效种植模式示范,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无锡市应依托3 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每年在各县区建设新品种示范基地。示范基地不仅能帮助农户增加经济收入,而且会辐射带动更多农民群众在实际生产中使用新技术,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优质特色农业产业,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
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基础设施试验区整体性布局和规划,着眼于全国,并遵循“一盘棋”的规划方法,将选址、布局和区块设计放在首要位置,以防止农业科技研究基地的区域分布过于碎片化。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应多规划相关的农业科研基地。要结合乡村振兴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布局,以更具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在突显农业科研基地创造性和革新性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农业科研基地建设工作。
根据无锡市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实施方案的要求,针对全市农林科研发展进程和各县(区)特色农林产业发展现状,建设以花生、玉米、小麦和大豆等优质农作物为主的国际化科研农产品博览园。无锡市政府负责引导,把资本、市场、人才和科技等方面的优势资源紧密联系起来,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扶持,并对示范园区的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依托当地农业科研院所承担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相关科研项目,积极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加强宣传推广,打造一批精品示范推广基地,为乡村振兴的持续 推进夯实根基。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得出,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无锡市把财政资金、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放在重要地位,在这些领域取得了较大成效。在财政资金方面,投入力度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充分发挥了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但同时,无锡市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科技示范带动效果有待提升,还没有起到对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科研基地较少,无法给科研项目提供保障;优势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等。因此,无锡市必须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强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加强农业科研基地的整体布局和规划,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动力,以加快乡村振兴 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