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国有林场管理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

2022-11-11 23:13:18孙海龙
乡村科技 2022年7期

孙海龙

(朝阳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辽宁 朝阳 122000)

1 辽宁省国有林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林业资源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辽宁省国有林场的林业资源结构不够合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早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当地人对天然的林业资源砍伐过度,导致部分区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意识到林业资源的重要性,为了促进林业发展,提升其生态效益,对人工林的建设力度越来越大。但在营造人工林的过程中,为了加快造林速度,国有林场通常会种植单一的针叶林,导致逐渐形成“人工林多、天然林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单一林木多、混交林少”的林业结构。这种林业结构并不合理,易引发病虫害问题,对林木的健康生长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

1.2 经营管理方式不科学

针对林业发展情况,辽宁省制订了相应的经济林营造计划。在这一计划落实过程中,虽然初期阶段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后期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林业经营管理方式不当。具体来看,部分林业单位针对国有林场仍采用粗放式管理模式,难以保障林场管理的有效性,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也难以及时被发现。另外,在以往的林业经营过程中,国有林场过于重视经济利益,不重视生态效益,没有充分考虑林场的实际发展情况,过度砍伐林木的情况较为突出,最终对国有林场健康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3 低质林改造不到位

辽宁省国有林场存在一些低质林资源,难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需要对其进行改造,以提高林业资源的质量。但是,在具体改造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改造难度大大提升。例如,部分低质林资源中存在许多病死木、灌木丛及杂草,但受限伐制度的影响,不允许对林业资源进行随意采伐,在客观上增加了低质林的改造难度,对其健康发展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另外,一些国有林场对低质林改造不够重视,没有引进先进的改造技术手段,阻碍了低质林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

1.4 限伐制度不完善

为了有效保护林业资源,提高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辽宁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的有关规定,制定了相应的限伐制度。这一制度对森林采伐予以严格限制,但其采伐指标的分配不够灵活,影响了国有林场健康发展。

2 辽宁省国有林场管理措施

2.1 优化林业结构

针对林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辽宁省国有林场需要提高重视,合理调整林业结构,促进林业健康发展。辽宁省各国有林场应全面了解当地的气候、土壤、地形等多种条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多样的树种营造混合林,避免出现单一树种的林区,优化林分结构,强化森林生态功能。这样能提高林业结构的完整性及稳定性,同时有利于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促进各种林木健康生长。一是科学改造林分。辽宁省各国有林场要多营建阔叶林和针阔、竹阔等混交林,建设生态茶果园,发展常绿经济林等。二是培育兼用森林。辽宁省国有林场要科学调整林业种植结构,加大乡土珍贵树种、彩叶观赏树种的种植比例,科学培育兼防护、用材、观赏于一体的森林,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经济效益、景观效果。三是发展立体林业。辽宁省国有林场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森林的整体效益和生态公益林的自我补偿能力,如发展林药、林果、林卉、林菜、林菌、林禽和林游等立体林业高效经营模式,推广不炼山造林。

2.2 采用合适的经营管理方式

在对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进行管理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林区的土壤成分进行科学检测及分析,并且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树种。这样既能够提高林木的成活率,也能够为林木健康生长提供基础保障。辽宁省国有林场还应有效改进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技术手段,实现对森林资源的集约化经营管理。同时,国有林场要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规划,明确相应的林地类型,以此建立健全林业管理标准,加强对森林资源的规范化管理,推动林业健康发展。另外,辽宁省国有林场要注重自身发展情况及环境状况,针对性制定科学的砍伐制度,避免出现过度伐木的 现象。

2.3 加强中低产林改造

辽宁省国有林场要高度重视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提升其改造强度,并合理优化当下的林木采伐方式,使整个林区生态系统保持稳定,避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中低产林改造要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多渠道投入、尊重农民意愿、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先易后难、依法依规”8 条基本原则,确保改造规范、有序。辽宁省国有林场要因地制宜地采取采伐更新、树种更替、森林抚育、复壮改造、综合改造、补植补造、封山育林和改善林分结构等多种方式进行改造,切忌图简单省事、搞“一刀切”。中低产林改造涉及采伐林木的,要严格实行林木凭证采伐制度,坚决禁止以中低产林改造的名义采伐正常林分的林木。同时,要严格按照批准的作业设计开展更新造林和经营管护工作,认真抓好种苗培育、林地清理、整地、栽植、抚育和管护等改造更新环节的质量。

2.4 合理完善限伐制度

辽宁省林业部门针对国有林场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限伐制度,但是该制度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内容。例如,辽宁省林业部门应注重提高森林采伐限额的灵活性,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类型的树种采用不同的限伐方式。同时,要根据国有林场林业资源的具体发展情况及市场需求制定科学的限伐指标,规定每年的限伐额度,严禁国有林场抢占私有林场的采伐指标,以此减少各种矛盾。另外,对于林木采伐总量也要进行科学控制。辽宁省国有林场应按照相应的林业采伐标准,严格规定采伐总量。在具体的采伐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采伐标准予以调整。对于低质林,则应适当放宽采伐限制,进而提高林地利用率,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3 辽宁省国有林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

3.1 加强预测预警

林业有害生物会对国有林场林木生长造成非常大的危害,从而影响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辽宁省国有林场应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落到实处,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有效消灭林业有害生物,以此实现对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辽宁省国有林场要想从根源上解决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问题,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对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进行科学指导,以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质量及效率。

3.1.1 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相关部门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网络监测预警系统,在林场安装监控装置,并将其与网络监测预警系统相连接,实现对辽宁省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远距离、实时、全面监测。在网络监测预警系统中,应设置林木的正常生长参数,以便在获得检测信息后,与正常参数进行对比,了解林木生长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立即发出警示,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保障林木健康生长。

3.1.2 建立完善的检查制度。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的检查小组,并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要求其定期对辽宁省国有林场不同区域进行检查。通常,林业部门可以对林区进行合理划分,将划分好的区域分给检查小组个人,明确检查工作内容及职责,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开展相应的检查工作。如果检查过程中发现病死木,则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以防出现病虫害扩散的情况。针对有害生物影响较为严重的森林区域,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其进行全面调查及深入研究,对该区域存在的有害生物的特点、类型、习性等予以有效掌控,以便制订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提高有害生物的治理 效果。

3.2 化学防治技术

如果辽宁省国有林场突然出现大面积病虫害危害问题,那么需要科学应用化学防治技术,以实现对病虫害的快速、有效灭杀,从而在较大程度上避免病虫害传播范围扩大、危害加重,降低病虫害对国有林场的负面影响。应用化学防治技术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林区产生的病虫害类型、危害程度进行深入调查及全面分析,同时根据林区环境、气候条件、树木生长情况等选择合适的农药类型,并对农药的使用剂量、使用时间和使用方法予以科学控制。例如,美国白蛾是林场中常见的病虫害,当美国白蛾进入高龄幼虫期时,可选用菊杀乳油、高效氯氢菊酯乳油、溴氰菊酯乳油等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如果在林场中发现松突圆蚧,可用50%杀扑磷、25%喹硫磷500 倍液防治,防治效果在80%以上,对雌蚧的杀伤力也远优于其他农药。春尺蠖可选用氯氰菊酯乳油、氰戊菊酯乳油或溴氰菊酯乳油进行喷雾防治。在北方,松毛虫春季上树和秋季下树前,可在树干上涂、缚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制成的毒纸、毒绳等进行毒杀。需要注意的是,若长时间大量使用同一种药物,则会导致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不利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开展,因此,应尽量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需要合理轮换 用药。

3.3 物理防治技术

3.3.1 人工灭杀。如果辽宁省国有林场的某一林区出现害虫聚集现象,工作人员则可以通过人工捕杀这一方式对害虫进行有效灭杀。例如,春尺蠖是早春危害树木的重要食叶害虫,可用振落法振动树枝,人工捕杀吐丝下垂的大龄幼虫。另外,在春尺蠖成虫羽化期,可在树干上设置塑料薄膜光滑带,阻止雌成虫爬上树,每天清晨捕杀一次。根据美国白蛾4 龄幼虫前吐丝结网并聚集在网幕中取食的特性,可在二三龄幼虫网幕盛期,采取人工剪除网幕并就地销毁的方式进行防治。

3.3.2 诱杀法。①灯光诱杀。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光照敏感度等,在相对比较宽阔的林业区域安装诱虫灯,结合林业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设置开灯时间,实现对害虫的有效诱杀。例如,在春尺蠖成虫羽化高峰期,即3 月下旬,在林带或果园架设黑光灯诱杀雄成虫(成虫具趋光性);利用美国白蛾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以减少成虫交尾和产卵。②食物诱杀。相关工作人员在明确林业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特点后,选择害虫喜欢的食物与相应的药剂进行混合,对害虫进行有效诱杀。

3.4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具有无毒无害、环保性好等优势。利用生物技术对林业虫害进行有效防治,既能提高防治效果,还能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基于此,辽宁省国有林场应积极推广应用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首先,针对有害生物在林区引入其天敌,或者创造适宜天敌生存繁殖的环境,以此增加有害生物天敌的数量,借此实现对有害生物的防治。例如,繁育优良蜂种,在松毛虫产卵始盛期选择晴天无风时分阶段林间施放,可提高防治效果。其次,可招引益鸟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如在松毛虫虫口密度较低、林龄较大的林分,可设置人工巢箱招引益鸟。最后,可采用生物制剂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如应用苏云金杆菌防治三四龄松毛虫幼虫,应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或春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春尺蠖。

4 结语

加大对国有林场的管理力度,针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科学防治,能在较大程度上保证林木健康生长,促进林业长远发展。因此,国有林场应全面了解林区发展情况和林木的生长情况,优化林业结构,合理完善限伐制度,并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类型、发生特点等采用合理的防治措施,防治林场中的有害生物,以保障林木健康生长,促进国有林场可持续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