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 西部人才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

2022-06-21 02:07韩忍冬
中国新时代 2022年6期
关键词:东数算力数据中心

|文·韩忍冬

“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启动,对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实现全国算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绿色发展,带动有效投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有机构预测,“十四五”期间,每年将新增4000 亿元以上相关投资,产业拉动效应预计将达8 倍。

“东数西算”工程实现了数据中心全国一体化布局,整体上扩大了算力设施规模、提升了算力使用效率,有助于算力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也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而随着算力枢纽西迁以及算力设施由东向西布局,将进一步对当地人才队伍的建设、数字经济业态的构建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还为西部地区创造更多高附加值的行业和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可以预见,“东数西算”将打破东西部地区科技人才发展不平衡的困境。

盘活的不仅是算力

“东数西算”需要把网络技术、能源改革结合在一起,把东部的业务分流到西部合理的区域,从而逐渐把我国算力结构调整到东西部计算与存储有机结合,“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通过未来3年~5年甚至10年的规划分步实施及迭代优化。”万国数据高级副总裁陈江平分析。

这意味着全国数据中心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将对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人才需求日益加大。

从长远来看,“东数西算”工程在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底座”的基础上,将产生一系列溢出效应。“东数西算”能有效缓解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情况。

一直以来,虽然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但在高等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方面存在劣势。在引入高层次人才的“青年千人计划”中,西部地区人才比例虽逐年升高,但仅占全国引进总人数的10%左右,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同时,西部地区还存在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人才储备不足,叠加资金不够充裕、技术相对落后且产业化水平较低等因素,使得西部地区处于产业承载力不足的困境。

而东部地区创新能力强、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产业发展相对完善,对算力的需求量大,数据中心建设相对密集,吸引资金、人才和技术在东部不断聚集。

数据和信息要素的集聚是决定城市和区域在整个经济网络中向产业链高端迈进的重要因素,“东数西算”将推动数据和信息要素从东部向西部流动,将提升西部地区对人才和资金的吸引力和吸纳能力,从而引领带动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等从东部向西部流动,也能促进东部地区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企业产业链环节向西部地区延伸,从而激发西部数字经济活力,促进西部经济快速发展。

“东数西算”也是掀起数据中心产业链投资热潮的新动能。数据中心的产业链条较长、覆盖门类较广,包括土建工程、信息通信基础软件、IT设备制造和绿色能源供给等。虽然数据中心的预期收益较高,但前期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在政策引导和行业需求的驱动下,“东数西算”工程实施落地,可以吸引大量投资,继而为数据中心产业链建设提供必备的资金。

相关研究报告的量化数据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 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 将分别增长3.3%和1.8%。可以预见,围绕“东数西算”投入的资金、人才、技术,将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专家认为,西部地区抢抓“东数西算”的机遇,关键就是要根据高算力需求和数据密集型产业对高、中、低端人才和技术的不同需求,结合不同地区特色和优势,统筹建设基础设施,协同打造产业生态。

“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必然会带来大量的数据迁移,为西部相关产业发展带来契机。但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人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西部地区提升产业转移承载能力的关键一环。

可以说,“东数西算”将在创造西部地区新增就业、优化就业结构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产业发展 人才先行

“东数西算”将打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数字人才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使得更多的科技人才在西部留下来,而东部人才的激烈竞争形势也会得到缓解。

“目前,中国数字经济就业相关的主要问题有:数字经济加剧数字人才区域间流动,进一步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现有的教育水平及结构与数字经济对于劳动力教育水平的需求不匹配,数字化人才供给明显不足;数字化人才的产业分布不均衡,数字化人才集中于第三产业,数字化就业岗位在第一、第二产业中占比较低,就业供给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龚六堂认为,促进数字经济就业,必须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基础设施均等化;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数字经济劳动供给水平与质量;继续出台政策壮大新模式新业态,规范市场,吸纳带动更多就业;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以产业结构优化带动就业结构升级。

具体而言,西部地区的人才培养应结合实际需求,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加大对数字经济人才的引入力度,培养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军人才。同时,积极推进合作共建,与东部发达地区联合组建专业化团队,把东部地区的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引入西部,提升西部地区的数据中心产业管理水平和承载能力,提升其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甘肃省庆阳市是“东数西算”中10 大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之一。据了解,庆阳市将聚焦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所需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打造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基地,保障国家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建设稳步运行。到“十四五”末,预计庆阳市每年将培养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经济产业所需专业技术人才2000 名以上。

如今,在庆阳市正在建设中的“东数西算”产业园区里,已经有12 家互联网企业的数据中心在这里落地。根据规划,到2030年,庆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将达到2700 亿元,带来8万名高端人才就业。但以当地目前的人才规模来说,缺口巨大。

为此,庆阳的陇东学院牵头与西安、兰州的10 所院校合作成立了人才培养基地,以订单培养等方式提供人力资源保障。2022年4月10日,陇东学院与金山云就数字经济人才培养进行了现场洽谈,谋划建设数字经济人才基地,全力助推“东数西算”人力资源支撑。

成渝枢纽节点的样板工程成都智算中心,包括人工智能算力平台、城市智脑平台和科研创新平台3大平台。其中,科研创新平台将建设多层次、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生态系统,依托各高校院所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合作、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协同创新。

如今,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成都)与成都智算中心已启动战略合作,未来将基于成都智算中心强大的AI 算力底座,孵化一批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建成国际先进、全球协同的关键共性技术智能平台;并加大人工智能在教育、生物医学、器件芯片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围绕基础理论研究、融合应用示范、产业创新发展、人才培养引进、生态环境营造等方面,培育具有全球化视野和竞争力的顶尖学术生态圈。

“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因此重庆数据中心集群肩负着‘承东启西’的战略使命,我们将不断培育算力网络‘新力量’,建成为国家(西部)算力调度中心和西部国际数据门户。”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负责人介绍,目前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正在对接重庆大学、中科院绿色智能研究院等,同时联合华为、中科曙光等企业筹建重庆市先进计算研究院,通过开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应用,加速建成先进计算产业生态圈。

在贵州省贵安新区,目前投入运营及在建的数据中心有23 个,包括苹果、华为、腾讯、中国天眼(FAST)、中国人民银行等的数据中心。一些原本在东部一线城市注册运营的数据公司,也把办公地点搬到了贵州,不仅促进了自身的数据业务发展,也吸引了相关数据人才的入驻。

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于东部沿海,西部地区还有低成本的人才优势,这也是吸引越来越多科技企业落户西部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一批高校也在源源不断输出人才,“这些学校的人才培养中已经逐步开设鲲鹏、昇腾AI、欧拉操作系统以及高斯数据库等相关课程,也为根技术的发展输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人才是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西部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西部算力中心的建设,对西部地区数据产业的发展有普遍意义。对于西部来说,既可以利用资源,也可以利用靠近算力中心的优势,发展数字数据产业,留住更多的企业和人才,促进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

可以预见,围绕“东数西算”投入的资金、人才、技术,将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也将成为人才的时代机遇。

猜你喜欢
东数算力数据中心
基于网络5.0的重叠网形态算力网络
卫星通信在算力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算力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要生产力
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东数西算
“东数西算”能为我们算出怎样的未来
“东数西算”,亿万蓝海
“东数西算”全面启动
基于SiteAI算力终端的交通态势感知系统
民航绿色云数据中心PUE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