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俞灵琦
我们应该冷静思考一下,这样一时暴热的科技概念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屡见不鲜。那么,在“东数西算”的“涨潮趋势”中,会不会有一丝泡沫的成分?
“东数西算”的未来前景很大。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数据中心投融资市场2020年投资达到3000亿元,未来3年将增加1.4万亿元。
这样的广阔前景也将给许多产业带来影响。从产业赋能的角度来看,“东数西算”,从目前规划来看,短期内利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通信主干网、IDC数据中心、IT设备采购,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获益。中期看,云计算产业链、运营商、云厂商、信息安全将得到发展。长期而言,下游应用,超高清、自动驾驶、AR/VR等,将随着数据中心建设的完善进一步发展。
各个行业巨头已悄然在这条赛道中布局:阿里云在“东数西算”京津冀、内蒙古等枢纽节点均有数据中心,在全球25个地域部署了上百个云数据中心,其中规划建设了5座超级数据中心,分别位于张北、河源、杭州、南通和乌兰察布,阿里巴巴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数据中心集群。
相比阿里,腾讯的数据中心选址相对分散,但也命中多个数据中心集群。如在张家口集群,腾讯怀来数据中心总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项目总投资300亿元;在长三角枢纽,上海市青浦区藏着一个亚太第一的数据中心,容纳10万台服务器,正是出自腾讯之手。
同时,“东数西算”自提出以来便吸引众多热议,在政策和资本的追逐下,“东数西算”相关概念股纷纷上涨,我们仿佛看见了元宇宙的影子。
由此,我们应该冷静思考一下,这样一时暴热的科技概念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屡见不鲜。那么,在“东数西算”的“涨潮趋势”中,会不会有一丝泡沫的成分?
作为一个比较宏观的概念,“东数西算”可以说是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东西部发展协同联动的必由之路,但数据中心行业本身具有重资产、长周期的属性,叠加“东数西算”实际上要面对的是业务与数据的跨省迁移,其验证周期一定相对比较长,其间还有许多的现实问题需要解决。所以盲目地跟从资本的趋势进入这个领域并不可取。
“东数西算”工程的意义不单单是平衡东西部的资源,隐藏的使命是在算力基础设施由东向西布局的大环境下,加速相关产业有序向西部转移,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向西部发展,不断激活西部的经济活力,形成供给和需求的协同发展,借助数字化转型的东风弥合东西部的经济差距。
“东数西算”,究竟给我们准备的是冷板凳,还是热赛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将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得知。然而,正如我们所崇尚的“工匠精神”,无论是“冷”还是“热”,更应该沉下来深耕技术的研发,思考建立更加完善的数据中心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以及提升数据中心的攻击防范能力。毕竟,数字化转型已经是中国科技道路上的一大趋势,让技术的回归技术,让产业的回归产业,在科创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的同时,我们作为科技工作者,与其盲目跟风炒概念,不如坚守本职,为“东数西算”工程、数字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