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宇轩
当熬夜加班、内卷、躺平等当代职场人工作状态被热议的同时,一个新名词——“液态职场”开始被反复提及。
“液态职场”,来源于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曾提出的“液态的现代性”理念。在其2000年出版的《现代的流动性》一书中,他提出:“在液态社会,人们不再有永恒的关系和纽带,人际间互有牵连,但不再着重紧密扣紧,在于可以随时松绑。”
“液态职场”就是从“液态的现代性”延伸而来,其意是指在产业调整、数字化等趋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特殊外部环境的推动和影响下,从远程办公到灵活用工,传统固化的工作模式进一步被打破,形成了液态一样不断地切换形状,组织形式更加多元化的新型职场状态。
“液态职场”强调雇主与雇员需共同应对不确定性,强调企业是个体组成的共同体。“液态职场”更注重挖掘个体多样性,另一方面,“液态职场”也有着流动性特征,雇主对非核心员工,会考虑通过灵活用工、调整工作制等方式去降低用工成本。
“液态职场”正逐步成为未来职场的长期趋势。
“工资高,福利好,缺点是‘心累’。”这是某一线互联网大厂产品经理小A 对自己当下工作处境的一句话描述。
小A 所说的“心累”,指的是公司里的各种勾心斗角和无谓消耗:站队、甩锅……“由于是一线大厂,不差钱,要论薪水、福利,我们在同行业中相比只好不差,但这几年大量能干事、肯干事的同事们却一个个都跳槽去了曾经不屑一顾的竞对公司,反观本公司的业务却长期停滞不前,产品上没有突破,仍在吃老本,严重缺乏活力,公司此前构筑的护城河正在被对手慢慢攻破。”小A 说。
小A 的职业经历在职场上不是孤例,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 职场人企业文化认知调研报告》显示,接受调研的4500 多名职场人士中,42.2%的人认为公司“内卷严重、工作强度大”,31.0%的人认为在公司内部“唯领导命令是从,缺少表达意见的机会”,30.1%的人认为公司“存在裙带关系,‘站队’才能活得更好”。
当下,越来越多的Z 世代(1995年-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步入职场,作为职场新生力量,他们个性鲜明、与众不同,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他们不盲从,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有创意,希望将自己的独特想法付诸实践。然而,固化的职场层级、重复性的劳动、无休止的加班、单一的评价体系……他们就像是一滴滴被困在洼地的水,很难前进半步,只等灼灼烈日将其所有热情蒸发殆尽。
为吸引更多年轻有活力的优秀人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表示:“社会的发展都是后浪推前浪,不是说Z 世代应该做什么,而是说我们这些时代的人应该做出怎样的改变,来适应新的时代。”
目前,构建新的社会和企业发展格局对个体能力提出了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寻找自己独有的潜能,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找到自己能力、个性的独特之处,更容易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让更多的个体发挥出自己的天性、释放潜力,企业则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给新人以充分的培训,教给他们技能,提供能够令人才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和环境。同时,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快乐,在工作中找到自我价值。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体更有可能发挥出潜能和创造力,涌现出更多“强个体”并带动全员成长,共同推动企业向目标迈进。这也正是“液态职场”强调的“企业需要包容员工的个性,尊重员工话语权,关注员工的体验感,要赋予强个体充足空间,以强个体引领全员发展”。
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造就健康向上的职场环境,在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同时,促进员工健康成长。企业应该重视每一位员工的力量,与员工形成双向奔赴的液态互动,共建企业文化,通过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助推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这样的企业也势必会吸引更多优秀个体的加入,建立良好的生态循环。
对于员工来说,无论是个性还是能力,都需要在更灵活的雇佣关系中实现整合冲撞,才能释放更大的能量。在传统的固化组织模式中,部分企业将员工“螺丝钉”化,分配固定的工作内容,员工间的交流、协作被阻断,诸多弊端限制了个体创造力的发挥,员工难以突破“能力瓶颈”。
“液态职场”揭示了新型雇佣关系中,员工与企业“双向奔赴”的液态互动关系。在“液态职场”中,企业是由个体组成的共同体,也就是说,企业为个体的创造力、个性冲撞交互提供充分的空间。无论是打破部门壁垒,让个体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组合,还是采用更灵活的用工机制、办公方式,都是组织运行呈现“液态化”的体现。
灵活用工就是“液态职场”的具体表现。灵活用工模式和平台的出现,将职位供需双方连接起来,将任务分派到个人,打造临时的雇佣合作关系,既可帮助企业优化用工成本,提升组织管理效率,也可以帮助灵活就业者实现效能提升并合规完税,是未来“液态职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智联招聘集团执行副总裁李强认为,未来把一个人锁定到一个公司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公司会锁定核心员工,本身你的技术能力非常强,可以给你期权。但对于非核心员工,企业会考虑使用灵活用工等方式去降低用工成本,未来有很多工作变成日结、月薪的方式”。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 万亿元,占GDP 比重达38.6%,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当社会和市场都在快速地向数字化转型,目前实行转变模式的企业,其“企业-雇员”正式雇佣关系正被“平台-协作者”模式所取代,不仅可以激发组织和个体的创新和自驱力,还能突破边界束缚保持旺盛活力。通过一个统一的集成数据平台,实现人与人、人与事及人与物的场景智能协同,组织将变得更加简单、高效和透明,每个人的创造力也会喷薄而出。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在读硕士何笑漪说:“作为Z 世代青年人,并非一遇到竞争就是在‘内卷’,也并非一看到‘躺平’就代表着放弃。我们讨厌的不是企业文化,而是不想要没有空间的未来,我们想得到回馈,我们也非常愿意做雇主心中的优秀员工,和企业一同进步,这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职场未来,也是我们想要实现的双向奔赴,只有这样Z 世代青年和企业才能够有更多可能性。”
在“液态职场”时代,工作变成了每个员工自身的“事业”,而不是刻板、单调的“苦差事”。在这个新世界中,你可以通过尝试更多的挑战,和更多不同的人打交道,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终极理想。
“液态职场”大潮已至,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