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邮社融合出版的实践与经验

2022-06-21 21:46赵一常志红
出版参考 2022年5期
关键词:融合出版互联网思维高质量发展

赵一 常志红

摘 要:随着互联网多元生态的发展,读者的阅读习惯被重塑,出版的本质已经从知识生产逐渐转型为知识服务。我国出版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期,出版机构应当运用用户至上、体验为王的互联网思维,创新出版内容表现形式、发行渠道、产品形态等。本文以人民邮电出版社为例,从内容、平台和业态三个方面对融合出版实践进行总结,分析该社的融合出版创新,对出版机构融合出版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高质量发展 融合出版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读者的阅读习惯在互联网多元生态中被重塑,更习惯于纸、电、声相结合的互动式传播样式。近年来,人民邮电出版社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及行业发展需要不断进行融合出版方面的创新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人民邮电出版社融合出版实践

随着新技术在出版业的不断应用,出版融合不断得到深入发展。出版的本质认识也已从生产知识内容逐渐转型为提供知识服务。当前,我国出版业已逐渐进入出成果、出品牌、出效益的融合发展新阶段。

(一)融合内容,提升知识服务质量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读者在院校、面授培训、纸质图书之外,可以通过在线教育、新媒体等途径学习和获取知识。鉴于知识服务领域的快速发展,人民邮电出版社改变以往的商业模式,不再将图书的出版视为阶段性服务的结束,而是探索内容与服务的融合,尽力打造满足市场需求的知识服务型产品。

立足自身定位,出版针对性产品。人民邮电出版社按照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定位,清楚掌握自身特点优势以及未来重点发展战略方向,由此拟定针对性的融合出版計划。多年累积形成的优质作者资源,尤其是在计算机与通讯等领域,是人民邮电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当中站稳脚跟的前提,也是融合出版图书质量的保证。针对当前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社会热点领域,出版社面向各种层次的读者推出各具特色的优质产品。比如在通信领域,人民邮电出版社努力为不同类型的受众打造适合的图书产品,面向专家的专业性图书探讨5G频率频谱研究及技术实现,面向普通用户的科普性图书则介绍5G终端设备的使用。

围绕重点方向,做好原创精品。人民邮电出版社“十三五”出版规划紧紧围绕“推进新时代科技创新”这个重点方向,发挥本社优势,在信息、通信、互联网等重点领域潜心耕耘特色品牌,着力对接国家重点领域的发展目标,推出一批“紧跟科技发展趋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反映我国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弘扬科学家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优质出版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原创与精品出版的能力。同时,与华为等领军企业合作,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推出服务高等学校的教材及专业图书,助力培养新兴领域人才。

依托新媒体技术,生产新型态内容。人民邮电出版社借助新媒体技术,重新诠释内容生产,通过创新内容的形态进行产品优化,如慕课、微课、移动学习、AR等新产品形态。2020年此类新形态图书的净发货码洋超过3亿元,较2019年增长超20%。2021年出版的《汽车美容与装饰新工艺(AR版)》提供了基于AR技术的多媒体图片,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智慧书”APP即可观看相应知识的短视频,并进行在线答题及查看答案,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二)融合平台,丰富内容表现形式

人民邮电出版社所涉及的许多内容十分适合可视化传播和融合发展模式。除了纸质出版物的图文表现形式,还有碎片化阅读的音频形式、真人实景的视频形式以及系统化学习的课程形式。利用深耕的作者资源优势,人民邮电出版社充分应用先进技术,不断丰富出版内容的表现形式,探索图书视频+教育服务的产品形式。读者可以结合图书观看配套视频,参加在线课程学习,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在生产端,围绕选题开发多元化载体的内容,实现“多次使用、多种产品”。目前已推出的业务囊括了电子书、有声书、音视频课程及内容专栏。数艺设、教师学院、人邮在线、人邮学院、人邮智元课堂以及电子书等为代表的数字产品通过数字阅读、直播课、音频课、视频课等产品形态向用户提供多样化服务。

(三)融合业态,拓展出版产业版图

出版机构未来面对的最大竞争压力不是来自同行,而是移动互联网行业在数字出版层面介入传统内容产业。因此,人民邮电出版社利用自身的内容资源优势,快速布局竞争还不充分的新领域,建立完善的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新业态的健康发展。在新业务领域开拓的过程当中,逐步完成向内容服务提供商的新业态的转型升级。

满足读者需求,数字化转型升级。人民邮电出版社融入互联网技术及思维模式,内容生产瞄准用户新的阅读需求,取得了显著的产业创新及转型升级成效。在深耕原有出版领域、持续做专做强的同时,不断拓展新出版领域,扩大业务范围。拓展的模式也在不断进化,从最初单一出版形态的规模式增长,逐步转变为以资源建设为根本、以策划研创为核心、以营销创新为助力、以融合发展为路径的立体式发展模式。

积极整合资源,拓展新产业链。整合全平台能力,面向类型各异的创作者、审议者、建言者、推广者、赞助者等上游资源,提供标准化的开发、运营、分发三阶段全流程、全方位的定制出版服务。以用户为中心,连接上游资源、研创资源、市场资源、渠道资源,实现内容与知识变现。

培育营销矩阵,做好营销服务。出版业的产品不再仅限于书本,而是一个融合产品群。策划、研创深度介入出版流程,同步制作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内容,甚至同步进行制作、分发、反馈、迭代、周边开发和宣传推广。培育和壮大媒体营销矩阵,开展标准化营销,全方位运营内容和作者资源,使营销作为内容运营和作者运营的重要一环以及渠道资源开拓的必备条件。

二、人民邮电出版社融合出版创新分析

经过多方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融合出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总结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创新经验。

(一)做好内容,保障高质量发展

归并自身内容资源,追求内通方面的深层次融合。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一体化发展,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打造“人邮融智知识服务平台”,改革选题、生产和运营,以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要。通过多样化的知识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多形态、全媒体服务,实现线下图书销售到线上知识服务的转变。同时将内容优势领域从一元化的图书产品拓展至图文与音视频课程、直播、专栏等多元化产品,实现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的一体化。

加强出版物质量把关,守住出版工作的生命线。人民邮电出版社于2017年成立了负责组织和落实各类出版物质量检查的质量检查部。通过印前检查和年度成品书质量检查等方式,全面覆盖各专业领域、责任编辑与重点图书,保证编校质量。

精品力作生产体系,保障出版工作高质量发展。该体系“以精品出版工程项目库为抓手,以各级出版奖项评选为载体,以核心专家作者团队为支撑,以出版社领导的支持为后盾”四位一体,规划、引导、培育、带动编辑部门打造高水平出版物,保障出版社双效益精品力作的产出,形成了精品出版良性生产机制。该体系还可以引导出版社将更多的精力与资源投入到优质内容上,减少低效、低质选题的投入,提高产品的销售爆发力和销售周期,驱动出版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拥抱技术,开发并利用融媒体平台

在互联网思维模式下,为适应读者对艺术形式需求的变化,人民邮电出版社开发并利用融媒体平台,一方面可以帮助连接诸出版要素,从而形成开放性的多层次产业链;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出版流程脱离以往对途径的依靠,完成不同介质、全媒体的融合出版,从而构建知识服务平台。人民邮电出版社将出版物与新技术融合,实现了视频化、互动性,目前推出的线上平台有考试&培训、异步社区、人邮学院、人邮教育、微课云课堂、专业自主学习资源库、绘客、数艺社。

(三)全面参与,立体运作提升社会效益

在出版实践中,必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人民邮电出版社深刻体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不是二元对立,而是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2020年出版的全视角介绍和分析5G的图书《果壳中的5G:新网络时代的技术内涵与商业思维》,就极具典型性。这本书内容针对性强,按说受众面有限,然而却受到市场欢迎,这是因为它高度契合当前5G技术广泛应用的趋势。

在立体运作方面,人民邮电出版社具有三大显著的特色优势:①异步、图灵等社区平台能提供更多出版选题和出版方向,有效推动内容、用户与作者的信息融合,可以在社区内实现内容与资源的增值服务;②“人邮融智知识服务平台”能实现用户和资源等各类数据的完全融通,还能高效地结合与复用数据,推动分级运营,实现数字内容价值,构建内容、用户与运营为一体的数字化新生态;③稳定的营销渠道,与天猫、京东、当当、亚马逊等销售平台长期维持友好的合作关系,持续输出优质内容资源并有效变现。

为适应新时代需要,人民邮电出版社建立数字化产品分销网络,专注于用户流量,从全局出发构建2B、2B2C、2C三重运营模式,立体化运作图书资源。目前已授权电子书13794本,其中授权京东12722本,当当12195本,微信读书11366本,亚马逊11099本。在课程授权方面,喜马拉雅授权课程118个,时长58455分钟;京东、当当和掌阅书城授权课程86个,时长31918分钟;懒人听书授权课程84个,时长31869分钟;微信读书授权课程76个,时长29976分钟。

立体化的运作也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2020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实现数字业务收入近4000万元。《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仅用一年时间电子书收入就达到100万元。《民法典编纂立法专家杨立新:民法典新规1条1讲》音视频课程仅用一个月时间收入就达到400万元。

三、未来融合出版发展的思考

(一)保证内容质量做精品

虽然近年来融合出版已成为发展趋势,出版物的形态在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发生了较大改变,但是图书的基本特质没有改变,出版机构的生存法宝依然是图书内容。内容资源和内容生产决定着出版机构的发展全局。

出版机构应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内容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建设信息库资源,将创意、体验与内容生产相结合,突出重点,打造精品。供给侧改革的出版环境中,高质量的图书产品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读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优秀图书的信息。如此,优秀产品将更受欢迎,低质量产品则难以引起人们注意,头部产品的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大。

未来,人民邮电出版社应继续把好政治关,提高准入门槛,抓好内容质量,注重社会效益。针对审读与加工环节,倡导并践行工匠精神,严把文字水平与写作体系,唯有一丝不苟地打磨书稿,方能打造精品出版物。

(二)创新呈现方式谋发展

技術在不断变革,人们阅读与学习的需求和方式在不断变化,图书产品形式也在一直更新迭代。人们愿意尝试并接受更为便捷、友好的学习方式,出版业唯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满足用户多层次、多场景、多元化的需求。此外,利用5G技术对传播环节信息共享与传递能力的变革性提升,以呈现方式创新带动转型升级,不断提升质量效果,塑造媒体融合产品品牌。

(三)多种传播方式强效果

全媒体时代,利用网络受众面广、传播迅速的特点,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将电子出版物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平台相结合,实现内容的共享和集中处理,然后借助各种平台向观众传播,提高传播的效果。

目前人邮融智知识服务平台总用户数达400余万人,其中平台注册用户188万人,微信关注用户208万人,头条抖音用户近10万人。出版机构可以通过评论、互动等方式,实时了解读者的反馈、需求与看法。如此不仅能够做到营销推广,还能培育忠实受众。

四、结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把建成文化强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作为2035年的远景目标。面对摆在面前的建设文化强国远景目标和伟大任务,出版机构需要摒弃过去“纸本为王”的认识,正视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知识服务的发展变化,厘清自身优势,不断更新理念与业务技能,扎实推进融合出版,摸索新的知识服务模式,才能立足于市场,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唯有保证优质内容、创新呈现方式、利用多种传播方式,出版机构才能履行好时代所赋予的文化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立科.新时代做好总编辑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出版发行研究,2021(1):10.

[2]陈昇.大众出版业务开拓的模式创新与标准化运营——以人民邮电出版社为例[J].中国编辑,2019(7):62.

[3]周玉波.直面现实 推进出版高质量发展[N].湖南日报,2020-12-22.

[4]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编制“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和2021—2030年国家古籍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75336.shtml.

[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EB/OL].(2020-10-29).https://www.12371.cn/2020/10/29/ARTI1603964233795881.shtml.

(作者单位系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融合出版互联网思维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际首部ISLI MPR出版物《古文观止》的出版与思考
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结合下的“融合出版”分析
论述互联网思维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出版业管理人才培养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教辅融合出版的四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