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常山县委编办
衢州市常山县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切入点,突出县乡协同联动、条块高效融合,在事项整合、力量下沉、平台打造、机制建设等方面对行政执法进行了全方位、系统性重塑,全力推进乡镇(街道)基层赋能、减负、提质、增效,确保基层的事基层办、基层的事有人办,全面构建与加快建设“浙西第一门户”相适应的新型基层管理体制。
把整体政府的理念贯穿运用到行政执法改革全过程和各方面,落实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紧盯事权,整合职能,厘清界面,减负赋权,着力解决县乡断层、条块分割、权责不清、推诿扯皮等问题。重点理好“三张清单”:一是乡镇(街道)属地管理清单。聚焦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城乡建设、综合执法等重点领域,全面梳理部门法定职责中需要乡镇协同落实的属地管理清单70项,严格准入、动态调整,依单考核、依单监管、依单问责,推动乡镇“清单之外无‘属地管理’事项、列明之外无其他工作责任”,防止“部门甩锅、乡镇背锅”。二是行政执法事项集中行使清单。对散落在25个部门的4754项行政执法事项梳理归类,把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执法频率高、多头重复执法突出、专业要求不高的1605项,划转到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统一行使。将农业、文旅、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水利、经济和信息化、民政等12个部门执法事项全部划清。全县行政执法事项集中行使率达到42.5%。三是乡镇(街道)强权赋能清单。对综合行政执法事项中,乡镇(街道)“频率高、易发现、接得住、管得好”的413项行政执法事项,赋予规模能力匹配的7个重点镇街集中行使。对其他不能、不宜整合或下放的行政执法事项,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建立健全协同办理、联合执法机制。
以行政执法事项为依据,坚持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机制重塑,建立完善“综合执法+专业执法+联合执法”的多层次立体化行政执法体系,推动分散交叉执法、多层多头执法向整体综合执法转变。重点做好“三个一”:一是创新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调整行政部门执法机构及内设科室职能设置,将全县所有部门的14支行政执法队伍重新整合成6支,做大做强综合行政执法力量。充实配强乡镇(街道)执法队伍,创新跨区域“1+X”行政执法模式(“1”指驻地、“X”指辐射乡镇),成立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驻地执法队和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两个机构,整合运行,部门派驻人员由乡镇(街道)统一管理考核。开展行政执法时,拟赋权乡镇(街道)事项,以乡镇(街道)为执法主体,部门派驻执法队指导协助;未赋权事项,以部门为执法主体,乡镇(街道)做好协助配合。二是深化集成联办“一件事”。围绕基层治理中“高频率、高权重、高需求,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事项,以固体废物处置、矿产品管理处置为突破口,拆解应用场景,明确牵头单位、协同单位,优化业务协同和数据归集流程,分清监管和执法边界,明确基层网格监管、镇街巡查监管、部门专业监管责任,把事中事后执法监管和事前服务无缝衔接,推动事项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三是大力实施“综合查一次”。严格落实“双随机”抽查监管“一次到位”要求,同步加强划转赋权领域和高频协同事项的执法检查。依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系统,明确检查计划,优化检查内容。不断拓展民生领域、主要行业、重点企业的“综合查一次”检查模式,建立检查清单,“线上+线下”推进一次性告知、照单逐项检查,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减少重复执法。
坚持以数字化手段为引领,打造了浙江省领先的集“矛盾调处、事件处置、风险研判、治理指导、应急管理、监管执法、社会协同、法治保障”8个功能为一体的县域“整体智治”新高地,初步实现县域治理科学化、精准化、协同化、高效化。一是一屏统筹,指令一贯到底。在社会治理中心统筹指挥下,以监管执法平台为载体,运用5G信息技术,将县社会治理中心指挥大厅与7支中心镇街执法队的指挥中心视频监控、手持终端全部打通,强化对县域行政执法队伍的监督、协调、指挥功能,构建“行为一屏监督、指令一键下达、问题远程研判、案件快速交办、数据实时反馈”的“一屏统全域”指挥新模式。二是一网归集,信息一站研判。依托县智治中心的监管执法平台,利用超链接打通各执法系统和“双随机、一公开”系统,将县域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办案数据资源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日常监管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全过程记录、全流程跟踪和全方位分析,实现事件交办、指挥调度、证据管理、监督评价的线上闭环。提升各类系统的数据应用功能,将群众关注较多的餐饮油烟、渣土运输等重点监管事项的数据自动采集、提前预警。三是一掌协同,县乡一体共治。压实运行“掌上指挥”“掌上执法”系统,通过减环节、减流程、减时间、减材料推动流程再造,打造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的线上治理共同体,实现简单事件乡镇快查快结,复杂事件县乡高效联动,切实提高事件处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