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委编办
2022年以来,针对基层治理中体制机制运行的“堵点痛点”问题,衢州市以机构编制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以基层治理端为着力点、以县乡高效协同为切入口,推进县乡体系重整、权责重构、资源重配,持续为基层扩权、减负、赋能、提质、增效,努力构建数字变革时代的基层治理模式。
着力推进架构重组、机制重建,实现镇街扁平化管理、矩阵式协同。一是精准分类管理。根据不同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将全市103个镇街分为经济型乡镇、生态型乡镇、复合型乡镇和城区型乡镇、城郊型街道5种类型,建立差异化的政策资源调配机制和工作目标考核机制,以精准赋权推动镇街高质量发展。二是优化模块运行。聚焦保障浙江省数字化改革“1612”体系①贯通落地,搭建镇街“1+4”(即“综合信息指挥室+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4模块)标准化运行架构。镇街干部全员入模,明确模块牵头领导,建立健全“常规工作岗位履责,复杂工作模块统筹”工作机制,做到有统有分、指挥顺畅、运行高效。三是精简内设机构。对应模块运行需要,将内设机构“一对一”或“多对一”嵌入模块,并在生态型乡镇探索试行“模块+岗位”运行模式,压缩管理层级,推动镇街机构“瘦身”,模块功能“强身”。全市共精简整合内设机构或事业单位251个,精简率25.8%。
坚持视角下倾、重心下移,确保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一是推进清单理事。抓实抓细镇街权责清单、政务服务清单、“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动态管理、严格审核,进一步细化部门间、县乡间职能机构职责颗粒度和责任分界点,全市完成275项“属地管理”事项清单的县乡职责更新,明确镇街政务服务高频事项32项,村级代办事项14项。二是推进精准赋权。根据镇街类型和承接能力,建立健全分类赋权目录清单,赋予镇街对县级部门的考核评价权、执法队伍的指挥调度权、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权等7项权力,推动审批服务更贴近基层、监管执法更靠近前沿,树牢“部门围绕乡镇转、大家围绕基层转”的鲜明导向。三是推进基层减负。按照“非必要不贯通”原则,编制《重大应用基层贯通业务事项清单》,明确事项名称、镇街履职方式、村(社)及网格任务,镇街履职方式、村(社)及网格任务,建立事项准入管理和贯通机制,完善与下放事项相配套的保障措施,确保基层有需要、能承接、用得好。
推进人员编制下沉一线,通过统一调度、多元配置、精准投放、动态调整,优化编制资源配置方式,最大化发挥使用效益。一是纵向下沉。打破编制“一核定终身”的陈旧观念,核减收回职能弱化或工作任务不足部门的编制,合理调整、充实加强到编制相对紧缺的镇街,实现编制资源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下沉后,全市镇街行政编制占比41.9%,事业编制占比21.1%。二是横向调配。坚持供给侧改革思维,建立镇街编制“周转池”,按照减小、稳中、扩强原则,横向打通乡镇、街道编制壁垒。聚焦数字化改革、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重点领域,通过腾编、减编、换编动态调剂,实现人员编制与镇街职能均衡匹配。全市从33个生态型乡镇核减27个行政编制、26个事业编制、44个股级职数,重点补充至中心镇和街道,有效破解“小乡镇有编事少,大乡镇事多编少”难题。三是县属乡用。统筹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和基层管理体制改革,锁定市场监管、自然资源和规划、司法、综合执法4家部门派驻干部编制1339名。完善派驻干部管理的制度保障,整合执法队伍、推进区域派驻,进一步明确派驻干部管理权限、选派调整、履职评估等内容,实行管理属地化、考核一体化、使用一线化,推进派驻干部与镇街深度融合。
统筹调配编制职数资源,以实绩论英雄,持续激发基层队伍活力。一是定岗定责。根据“三定”规定、“三张清单”及党委政府重要任务,全口径梳理镇街职能事项,统一编制镇街岗位目录,结合实际逐一明确岗位名称、工作职责、任职要求、对应机构,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比如,柯城区对照“基层治理四平台”功能定位,梳理优化形成4大类115个岗位目录,配套制定管理办法,推动“因需设岗、因岗用人、人岗相适”。二是以岗选人。有效打破行政与事业、派驻与镇街人员的身份标签、年龄限制、资历壁垒,通过双向选岗、竞争上岗,全员起立重新找位,促进干部能力变革、干事动力变革、运行效率变革。比如,开化县首次县域公开选调联动指挥岗,37名行政事业人员同台竞技,7名事业人员走上行政岗,有效破除身份限制。三是职随岗走。中层股级职数不再核定到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由镇街立足实际自行统筹,在职数限额内自主调配,做到灵活弹性、动态调整、能上能下。比如,江山市探索实行“特岗专员制”,设置公共卫生、信访维稳等专员岗,按中层股级干部配备,有效激励干部主动选岗、担当重任。四是轮岗交流。常态化开展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制度性交流,鼓励具有中高级职称的部门事业干部“带职下乡”,逐步构建“年轻干部到一线去、优秀干部从一线来”的成长机制。比如,衢江区根据镇街需求导向,启动百名干部“双向互派”,区级层面下沉干部70余名。
完善镇街指挥体系、考评激励机制,推动县乡联动更紧密,协作配合更有效。一是健全县乡指挥体系。升级县级社会治理中心,探索按“基层治理委员会+社会治理中心”架构设置。加强镇街综合信息指挥室能力建设,强化统筹协调、督查考评、分析研判、应急指挥等职能。全面整合村(社)党建网格、全科网格、专属网格设置,科学划分网格,界定网格职责,做实网格全覆盖布局。二是优化考评激励机制。对基层党建、纪检监察、督查考评、联动指挥等重点岗位人员,实行县乡联动管理,纳入组织部门管理干部范畴。健全“四维考评”和争先创优机制,重塑市县乡一体联动干部成长路径,严格落实镇街干部待遇倾斜政策,有效激励基层干部扎根一线、担当作为。三是推行履职质效评估。依托实名制管理平台,探索构建分层分类评估模型,强化评估结果运用,促进机构编制资源向中心工作集聚。比如,龙游县通过机构编制质效“三比三看一评估”,龙游县通过机制编制质效“三比三看一评估”,科学核减编制70余名,科学核减编制70余名,推动编制资源重点保障中心工作、民生改善、急需岗位。
注释:
①第一个“1”即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平台+大脑),“6”即党建统领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法治六大系统,第二个“1”即基层治理系统,“2”即理论体系和制度规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