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蕾,何 伟,杜 欣,李 琴,蒙 艺,宋彩萍
(1.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处,重庆 400037;2.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重庆 400037;3.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重庆 400037;4.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重庆 400037;5.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重庆 400067;6.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务部,重庆 400037)
随着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具有警报功能的高科技医疗设备类别增加,设备警报频繁发生,不仅干扰ICU护士的临床护理工作,让其感到紧张焦虑而产生负性情绪,还会给其带来沉重的警报负担而对警报产生疲劳感[1]。警报疲劳是指过度警报导致护士关闭警报或使警报静音而引起的警报脱敏,以及大量不需要处置的警报导致护士对警报失去信任而引起的警报冷漠[2],即护士暴露于过多警报声时所经历的情绪压力[3]。当ICU护士因为警报疲劳而未响应或未及时响应警报,忽略对患者病情变化的及时观察,会给危重患者带来更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4]。中国医院协会将“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列为2019年十大患者安全目标[5],美国急救医学研究所将“超负荷的警报、警示和通知”列为2020年十大医疗技术危害[6]。专业生活品质包括同情满意和同情疲劳,其中同情满意也称慈心满意,是指护士在照顾患者过程中获得的快乐即积极情绪;同情疲劳包括工作倦怠和二次创伤,是指护士因工作经历压力或创伤事件而产生的消极情绪[7]。护士工作满意度是护士对工作中提供的相关因素的主观满意度,即对整体工作的情绪反应和热爱程度[8],护士工作满意度越高,护士工作积极性越高、责任心越强[9]。有研究报道,护士工作满意度与专业生活品质具有密切的相关性[10],约40%的ICU护士存在警报疲劳且同时存在同情疲劳的风险[11]。从上述概念来看,ICU护士警报疲劳可能会受到专业生活品质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但目前尚缺乏有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重庆市ICU护士警报疲劳现状,以及专业生活品质、工作满意度对警报疲劳的影响,为护理管理者从新的角度制订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本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9月选取重庆市56所二级以上医院的1 269名ICU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2)ICU在岗;(3)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进修护士;(2)实习护士;(3)规培护士;(4)非在岗护士(正在休假、病假、外出学习等)。本研究获得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在经过各医院护理部、ICU护士长及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进行。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样本量至少为自变量条目数的5~10倍,本研究样本量符合要求。
1.2.1调查工具
1.2.1.1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根据调查目的自行设计,包括护士的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等。
1.2.1.2警报疲劳量表
警报疲劳量表是韩国学者CHO等[1]于2016年修订而成,通过调查者的主观心理感受评估其警报疲劳程度,我国学者王婧等[12]于2017年将该量表翻译成中文,该量表为单维度量表,包括7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每个条目得分从1分“非常不同意”到5分“非常同意”,总分35分,总分越高表示护士警报疲劳程度越高,中文版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8,内容效度为0.89。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
1.2.1.3中文版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
专业生活品质量表(Professional Quality of Life scale,ProQOL)是用于测量助人者在长期为他人提供服务时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情绪[7],我国学者郑杏等[13]于2013年对该量表进行汉化并修订为中文版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包括慈心满意、工作倦怠和二次创伤3个维度,各维度均为1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每个条目得分从1分“从未有过”到5分“总是如此”,其中5个条目(1、4、15、17、29)为反向计分,分别计算各维度总分进行评价,该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1,慈心满意、工作倦怠和二次创伤3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2、0.73、0.76。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4、0.81、0.86。
1.2.1.4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
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McCloskey/Mueller satisfaction scale,MMSS)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测量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工具,在2015年出版的《护理管理工具与方法实用手册》中推荐使用[14],包括福利待遇、排班、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对同事的关系、社交机会、专业发展的机会、工作被称赞和认可、对工作的控制和责任8个维度,共31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每个条目得分从1分“非常不满意”到5分“非常满意”,平均得分越高表示护士工作满意度越高,均数3.03为最低指标,该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
1.2.2资料收集方法
在重庆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的协助下,采用“问卷星”制作微信二维码海报后发放网络问卷,匿名填写。问卷首页说明本研究的目的、自愿性和保密性,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填写问卷,问卷完成后立即提交。在问卷设计时,所有条目设定为必答且每台设备只能填写一次,以保证问卷的完整性,避免问卷重复填写。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为进一步保证问卷的质量,由两名研究者共同逐一核查问卷的完整性,剔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答案存在明显逻辑问题及填写时间小于2 min的问卷。
本研究共回收问卷1 269份,回收有效问卷1 191份,有效回收率为93.85%。1 191名ICU护士分别来自31所二级医院和25所三级医院。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和职称的ICU护士警报疲劳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ICU护士一般资料及警报疲劳的单因素分析结果(n=1 191)
ICU护士警报疲劳量表总分为(18.76±6.85)分;中文版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3个维度的总分分别为慈心满意(32.72±7.56)分、工作倦怠(27.21±5.92)分、二次创伤(27.47±6.55)分;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总分为(98.31±21.32)分,见表2。
表2 ICU护士警报疲劳、专业生活品质与工作满意度得分情况(n=1 191)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CU护士警报疲劳与工作满意度和慈心满意呈负相关(r=-0.259、-0.212,P<0.01),与工作倦怠和二次创伤呈正相关(r=0.461、0.444,P<0.01),见表3。
表3 ICU护士警报疲劳与专业生活品质、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n=1 191)
以ICU护士警报疲劳总分为因变量,第1层纳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年龄、工作年限、职称),第2层纳入工作满意度总分,第3层纳入慈心满意、工作倦怠和二次创伤总分,进行分层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见表4。分层回归分析结果:在控制一般资料后,ICU护士工作满意度影响警报疲劳的解释率为26.8%(R=0.268,P<0.001),通过影响专业生活品质进而影响警报疲劳的解释率为53.7%(R=0.537,P<0.001)。工作满意度对警报疲劳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59,P<0.05),工作倦怠和二次创伤对警报疲劳具正向预测作用(β=0.318、0.281,P<0.05),见表5。
表4 变量赋值表
表5 ICU护士警报疲劳的分层回归分析(n=1 191)
ICU存在大量医疗设备警报[15],然而研究报道超过74%的警报不需要采取干预[16],INOKUCHI等[17]指出仅约6.4%的警报能正确反映患者的临床生理变化,频繁发生的大量不需要干预的警报成为警报疲劳的关键因素[18]。LEWANDOWSKA等[19]一项系统评价也指出ICU护士面临超负荷的警报压力和工作负担。本研究中重庆地区ICU护士警报疲劳总分为(18.76±6.85)分,与量表总分35分相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稍高于我国学者王冬华等[20]对长沙市326名ICU护士的调查结果(17.04±5.97)分,明显低于韩国学者CHO等[1]对77名ICU护士的调查结果(24.3±4.0)分。土耳其学者AKTURAN等[21]最新研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剧了ICU护士的警报疲劳程度。可见国内外ICU护士警报疲劳程度有一定差异,可能是由于国内外社会文化背景、医疗条件、工作环境等差异造成,且对警报疲劳的关注和相关研究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管理者应该加强ICU医疗设备警报管理,积极关注由于设备警报给护士带来的生理和心理负担,避免警报疲劳引起的不良事件。
本研究中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和职称的ICU护士警报疲劳得分有差异。ICU护士年龄在30~<35岁、工作年限在7~<10年及职称为护师的警报疲劳得分最高。首先,该群体ICU护士正是家庭生活中的主力军,从社会交往、教育子女、赡养父母等多方面累积的压力可能已经让其感到身心疲惫[22];其次,他们更是科室工作的中坚力量,工作负担较重,出于对工作的强烈责任感,在频繁处理本不需要干预的警报时表现出较高的警报疲劳[23]。因此,ICU护士要主动调整心态,护理管理者更要重点关注不同资历护士的身心健康,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同时,ICU内要积极建立警报管理措施,区别警报的优先级并制订警报设置规范和处置流程,降低医疗设备警报的发生率,提高ICU护士对警报的响应率,降低警报疲劳程度。
本研究中在控制ICU护士一般资料后,工作满意度影响警报疲劳的解释率为26.8%,且工作满意度越低警报疲劳越高。MMSS包含护士对工作的控制力、责任心和发展机会等多方面,护士工作满意度越高,会展现出更多的自信和活力,对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心和工作效益也会得到显著提升[24-25]。当ICU护士工作满意度较低时,一方面可能因为工作能力欠缺而无法有效识别和正确处理警报,另一方面可能因为责任心较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警报的积极处置行为,出现如直接关闭警报、将警报调为静音状态、听到警报但不处理警报或者直接忽视警报等情况。因此,ICU护士要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积极参加相关教育培训,熟练掌握本科室医疗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对警报管理的认知行为能力。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关注,为护士提供更多学习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帮助其解决在工作中无法克服的困难,以提高ICU护士对工作的控制力和责任感,进一步降低警报疲劳程度。
本研究中在控制ICU护士一般资料后,工作满意度通过影响专业生活品质进而影响警报疲劳的解释率为53.7%,且专业生活品质中的工作倦怠和二次创伤对警报疲劳具有正向预测作用。ICU患者病情危重,护士工作量大、强度高,常常面对患者抢救或死亡,ICU护士会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工作倦怠和二次创伤[26]。当ICU护士工作倦怠和二次创伤较高时会对患者的护理失去敏感性,并直接降低对警报的敏感性,从而对警报响应不足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建议ICU护士要从自身做起,积极提高心理资本即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27],改善负性情绪。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ICU护士专业生活品质的关注,积极采取教育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护士提高心理资本和应对能力,同时制订标准化警报管理方案,革新相关操作技术,提高警报的正确性[28],为护士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降低警报疲劳程度。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重庆市56所医院1 191名ICU护士进行调查,发现ICU护士警报疲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有待改善,且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和职称的ICU护士警报疲劳水平有明显差异;此外,ICU护士工作满意度不仅直接影响警报疲劳,而且可以通过专业生活品质进一步影响警报疲劳。由于全国各地区经济和医疗水平存在差异,本研究尽管样本量较大,但仅纳入重庆市的二级和三级医院,代表性仍有局限。对于有效降低ICU护士警报疲劳,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ICU内医疗设备警报管理并制订警报管理方案,提高警报的正确性和护士对警报的响应率;(2)开展警报相关教育培训,提高ICU护士警报管理意识和警报管理能力;(3)ICU护士应主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素养,提高工作能力;(4)护理管理者要多关注ICU护士身心状态和工作现状,改善专业生活品质和工作满意度,降低警报疲劳,营造安全的医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