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动态CT 增强扫描联合超声支气管镜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效能

2022-06-20 11:20:14陈天全黎国喜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支气管镜效能阴性

郭 清,陈天全,黄 猛,黎国喜

高州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广东 茂名525200

周围型肺癌的病灶部位主要位于肺脏的外围,采用常规的支气管镜对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诊断敏感度较低[1]。2013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指出,肿瘤最大直径在20 mm以上的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成功率为63%,20 mm以下的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成功率为34%[2];而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病灶部位的直径在30 mm以下时,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对于肺部组织的功能以及结构的影响较小。故在临床治疗中,通过对患者的诊断效能的有效提升,对于提升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研究指出,相比常规的CT平扫,采用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对于肺段以下的支气管以及毛细支气管的肺癌的诊断具有显著意义[4]。此外,支气管镜内的超声检查通过判断肿块及淋巴结组织性质,进而提升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能力[5]。然而,当前多数研究仅关注于比较CT增强扫描[6-7]、超声支气管镜[8-9]独立诊断肺部肿瘤的特征以及优越性,而将两者联合进行周围型肺癌及其他肺部肿瘤诊断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通过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超声支气管镜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效能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以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8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纳入标准:均符合周围型肺癌诊断标准[10],且均经病理学确诊;均未进行过化疗;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不低于70分[11]。排除标准:远处转移的肿瘤患者;严重心脏疾病以及脏器功能障碍患者;伴有其他恶性肿瘤患者。观察组8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3 例,年龄43~81(55.29±2.56)岁,BMI 24.56±2.33 kg/m2。根据TNM分期,其中Ⅰ~Ⅱ期患者24例,Ⅲ~Ⅳ期患者58例;病理分型:腺癌患者35例,鳞癌患者27例,小细胞癌患者20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8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5例,女性37例,年龄55.12±2.67岁,BMI 24.71±1.88 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通过。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82)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以及超声支气管镜检查。

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采用东芝64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常规CT扫描,扫描位置从肺尖部位到患者的膈肌下5 cm,常规扫描的参数设定为电压120 kV,电流设定为200 mA/s,扫描层厚设定为5 mm。扫描结束后确定患者的病灶部位,再次对患者的进行增强扫描,扫描过程中使用高压注射器经手臂镜面注射造影剂碘海醇,造影剂浓度300 mL/kg,流速设定为5 mL/s,分别于患者的动脉期25~30 s、门脉期60~75 s以及延迟期3~4 min的影像学图像进行记录。本研究的数据均由2名经培训合格的高年资放射科医师进行独立分析,对病灶部位的大小、形态、边缘清晰度以及三期强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的肺癌病灶部位的CT值以及CT净增强值进行测量。

超声支气管镜检查:采用EU-M2000内径超声系统(日本,奥林巴斯)对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使用导引鞘包裹的超声探头对病灶部位会进行探查。在探查过程中,如病灶部位的回声情况出现异常,则取出探头,保留套管,使用活检钳插入导引鞘中,对病灶部位进行采集5个活检样本,并对活检部位进行病理学检查。

1.3 观察指标

1.3.1 三期动态CT增强指标比较 分别对两组CT值、强化峰值以及CT净增强值进行比较。

1.3.2 不同病理状态的三期动态CT增强指标比较 比较不同TNM分期、病理分型患者的CT值、强化峰值以及CT净增强值进行比较。

1.3.3 联合诊断效能分析 分别对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以及超声支气管镜检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敏感度以及特异性进行分析,联合诊断采用串联模式,两种诊断均为阳性才能确诊。敏感度=真阳性患者/(真阳性患者+假阴性患者)×100%,特异性=真阴性患者/(真阴性患者+假阳性患者)×100%,符合率=(真阳性患者+真阴性患者)/总例数,阳性预测值=真阳性患者/(真阳性患者+假阳性患者),阴性预测值=真阴性患者/(真阴性患者+假阴性患者)。

1.3.4 ROC曲线分析 采用ROC曲线分析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以及超声支气管镜检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三期动态CT增强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CT值、强化峰值以及CT净增强值均高于对照组(P<0.001,表2,图1)。

图1 两组三期动态CT增强指标比较Fig.1 Comparison of three-phase dynamic CT enhancement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三期动态CT增强指标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three phase dynamic CT enhancement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Hu,n=82,Mean±SD)

2.2 不同病理状态的三期动态CT增强指标比较

TNM分期中,Ⅲ~Ⅳ期患者的CT值、强化峰值以及CT净增强值均高于Ⅰ~Ⅱ期(P<0.05),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强化峰值以及CT净增强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3)。

表3 不同病理状态的三期动态CT增强指标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three-phase dynamic CT enhancement indexes in different pathological states(Hu,Mean±SD)

2.3 联合诊断效能分析

通过对周围型肺癌诊断效能进行分析,联合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检测(表4)。

表4 联合诊断效能分析Tab.4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joint diagnosis

2.4 ROC曲线分析

通过ROC曲线分析,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检测(表5、图2)。

图2 ROC曲线分析Fig.2 ROC curve analysis.

表5 ROC曲线分析Tab.5 ROC curve analysis

3 讨论

周围型肺癌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2],其发病率以及病死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早期的周围性肺癌因临床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均多发展为中晚期[13]。因此,提高周围性肺癌的诊断效能十分重要。早期学者选择常规的CT扫描,该方法可有效显示细小肿瘤以及肿瘤组织周围的特征,取得了相应效果[14]。但常规的CT扫描并不能对患者的不同时相进行扫描,仅对于病灶部位的病变具有显著的意义[15]。三期动态CT相比于常规CT对于直肠癌[16]、肝癌[17]以及肺癌[18,19]等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较高。因此,本研究选择三期动态CT扫描对周围性肺癌进行诊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CT值、强化峰值以及CT净增强值均高于对照组,且TNM分期为Ⅲ~Ⅳ期的CT值、强化峰值以及CT净增强值高于Ⅰ~Ⅱ期。这提示,相较于普通人群和TNM分期较低的患者,三期动态CT扫描对分期为Ⅲ~Ⅳ期的周围性肺癌患者的诊断效果更好。有研究认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支气管动脉直径显著低于肺动脉,在主动脉接受造影剂后,支气管动脉的末端并不能同步,时间上略有延迟,所以在对支气管肺部的动脉期进行扫描后需要进行延迟36 s[20],这在本研究中也得到验证。

通过支气管镜的超声扫描技术在超声作用下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采样,同时对样品进行病理学检测,对于提升患者的诊断效能具有积极的意义[21]。本研究对患者采取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超声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的特异性(52.70%)和阳性预测值(94.59%)均高于单独进行三期动态CT扫描或超声支气管镜检。可见,联合检测显著提升肿瘤的形态学检出率。笔者认为,CT增强扫描对病灶部位进行有效定位,再辅以超声支气管镜的病理学的有效分析,可显著提升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效能,这与既往研究[22]也有一定的相似性。此外,ROC曲线结果显示,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对于周围性肺癌的诊断效能高于超声支气管镜,这与既往研究[23]相似。有研究认为,这可能是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具有强化特征,而超声支气管镜则不可行[24]。因此,前者的诊断效能更高。联合诊断效能分析显示,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检测,两种诊断方法的联合使用。可见,整合两种措施的优势,对于提升周围型肺癌的特异性具有重要意义[25]。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可以通过对患者的局部病灶部位的CT 检查的定量分析,进一步提升疾病的诊断效能,进而降低对于影像学医师的依赖程度,对于临床的推广具有显著的意义。

综上所述,周围型肺癌患者采用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超声支气管镜诊断,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特异性和阳性预测率均显著升高,对于此类患者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支气管镜效能阴性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超声小探头引导下经支气管镜活检对于肺外周病变诊断价值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4
经支气管镜活检联合刷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