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电影向体育电影转化的构想研究
——基于大众媒体对中华体育文化的价值传播

2022-06-20 09:01黄磊陈剑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5期
关键词:武侠武术体育

黄磊 陈剑

(1.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2.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运动附属学校 湖北武汉 430079)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和传播方式,在全球化时代,成为各国文化软实力和价值观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武侠电影是传播中国文化,表达中国价值的重要的载体和方式。基于此,以电影传媒在武术文化、体育文化的传播发展中所具有的强势传播效能为出发点,以当前武侠电影面临传递的“侠义文化”转型的瓶颈、武侠电影对武术发展所形成的负面影响、体育电影发展萧条等困境为挑战,以2016年“女排精神”的再次“惊艳”、国人对体育电影的期待与呼声为机遇,提出“武侠电影”向“体育电影”转化的构想,二者之间进行优势交融转化、互补短板,势必能“擦出火花”,实现利益最大化,进而为弘扬民族体育文化提供路径参考。

1 相关概念解析

目前,对影视武术、武侠电影、体育电影的概念均未有统一的界定,对这几个概念的释义,无疑是人们进行“武侠电影”向“体育电影”转化的基础。

1.1 影视武术

影视武术是银幕表演艺术,是武术与戏剧表演艺术相融合的产物,是穿插于剧中情节的程式化打斗。大众传媒兴盛以来,它们极大地颠覆了传统的书籍、印刷品的传播途径和效应,视听文化成为人们选择文化接受的主要方式之一。借助影视传播的手段使武术衍生出新的表现形式,让武术伸长了胳膊和腿脚,传播范围更为广阔。纵观影视武术的发展,当前影视武术主要包含3种类型:一是记录武术发展过程的纪录片;二是以向大众普及认知的体育科教电影;三是借以武侠形象传播武术文化的武侠电影、电视。

1.2 武侠电影

武侠电影,通常也称为武打片、功夫片、武侠片、武术题材电影等,武术攻防技术、器械兵器、侠义之士的故事传记等内容都是武侠电影长期青睐的主题。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以武侠文学为原型,融舞蹈化的武术技击表演与戏剧化、模式化的叙事情节为一体的类型影片。陈墨先生认为,所谓武侠电影,即有武有侠的电影,亦即以中国的武术功夫及其独有的打斗形式及体现中国独有的侠义精神的侠客形象,所构成的类型基础的电影。

1.3 体育电影

体育电影,借以与体育相关的内容进行电影故事情节创作的一种电影类型。体育电影应该是以体育为主体或大背景的影片,而对体育电影是以体育活动或是体育工作者的生活为题材而创作的电影。体育电影通过某一人物或是运动项目,以比赛与训练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并时常伴有精彩的体育表演的界定,也为人们了解体育电影提供了参考。当前,体育电影大致有传记式、动漫、虚拟情节三类体育电影。

2 现实诉求:武侠电影向体育电影转化的必要性

武侠电影、体育电影发展至今,大众关于它们对武术、体育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可谓肯定与质疑参半,当前众多学者提出对武侠电影、体育电影的创作当回归武术文化、体育文化的本质,此观点也是人们进行弘扬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期许。

2.1 武侠电影的发展瓶颈

自20 世纪20 年代以来,武侠电影的发展历经“传奇时代”“侠义时代”“武打时代”“娱乐时代”“重构时代”5个阶段。当前,对于武侠电影本身而言,转型问题是核心,传统武侠电影所宣扬的“勇武”“侠义”“见义勇为”等价值观不适应当前所要弘扬的社会价值观;而如何消除武侠电影对武术发展所附带的负面影响,是当下必须正面解决的问题。总体来说,武侠电影对武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认知误导;二是武术文化内容的诠释偏差;三是武术暴力形象的误读。从武侠电影发展的5 个阶段来看,武侠电影以武侠小说、民间流传故事为原型,过分地追求视觉效果,特效的植入,为中华武术蒙上了“神秘的外衣”,以致“飞檐走壁”“杀人于无形”“胸口碎大石”等传说成为大众对武术的形象定位,包括所谓的“武功宝典”“灵丹妙药”是提升武技功力的核心而蒙蔽习武需持之以恒的历练。武术的内涵表现缺失,包括过分的打斗场面,腥风血雨的武林江湖的渲染等,使武术陷入“暴力冲突”的境地,这严重阻碍了武术的传播和发展。

2.2 体育电影的发展趋向

体育电影是电影艺术对体育题材的表现形式,以体育为媒介对国家精神、民族意识和个人意志的弘扬与传播,将体育精神与国家、种族、社会等宏大主题融于一体,赋予电影作品最为广泛的普世价值,进而对观众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我国的体育电影是西方“舶来品”,由于在竞技体育上实施“举国体制”“奥运战略”,强调运动员的个人奋斗与国家荣誉之间的紧密关系,所以体育题材电影侧重于展现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故事,常常主题先行而疏于对该类影片视听语言类型化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体育电影发展80 年来,尚未出现关于讲述民族传统体育的体育电影;只有20 世纪80 年代大陆影片中《少林寺》《武当》《武林志》等一系列武术题材的体育电影。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时期的电影,依然冠以武术以“神秘”的外衣,《少林足球》中依然有“铁布衫”等神功助力足球比赛取得胜利的故事,仍旧导致大众对武术产生误解。另外,面向青少年群体的体育电影匮乏,多数主题趋于成人化。

2016年,“女排精神”的再次“惊艳”,以国人对体育电影的期待与呼声为机遇,国民对“唯金牌论”的价值观有所改变。当前国内对体育电影的制作亟待找到合适的运动项目,对体育电影的制作冠以何种价值观、内容进行传播,进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需要找到合适的载体,这无疑为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带来了机遇。好的体育电影大多都隐含一个人生主题,体现对生命本身的礼赞。如何突破单一的“励志”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升华内涵,人们可以在武术文化中找到承接。

3 理性思考:武侠电影向体育电影转化的可行性

3.1 大众传媒的优势发挥——武侠电影与体育电影的价值体现

从百废待兴到连通世界,传播媒介与体育电影在互构中实现了双向发展。在武侠电影、体育电影发展百年的历程中,电影这一大众传媒媒介的介入,使得武术文化、体育文化成为人们体验大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选择。因此,影视传媒是弘扬中华体育文化所要固守的“阵地”。

3.1.1 了解体育、武术文化的专有门径

进行大众文化传播形式发展的武侠电影、体育电影已成为大众获得武术与体育认知的专有名词,当然也是武术传播推广发展、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工具之一。国产第一部民族类型电影《火烧红莲寺》的公映掀起了全民“武术热”;《少林寺》等优秀作品渐入佳境,少林武术文化便以迅雷之势被大众所熟知;《卧虎藏龙》更是将武术推向国际视野中,武术技术的魅力、武术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武林江湖等被大众广泛地追捧。武侠电影是大众了解武术过往风云的重要途径。体育电影的出现极大地向大众普及了现代体育项目与理念。

3.1.2 休闲娱乐的视听享受

作为休闲娱乐的大众文化,多元性、娱乐性、视觉感性化、接近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等特征在武侠电影、体育电影的价值体现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武术和体育项目中所具有的娱乐性丰富了大众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在武侠电影中,武术套路的技术审美、器械美、武术文化意蕴、对武侠英雄人物的个人崇拜,惩恶扬善的精神鼓舞、打斗场面的暴力吸引等,多方位地满足民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满足大众对武术情怀的抒发。体育电影中,人们对身体健康的追求、突破身体极限、精湛的运动技能、激烈壮观的比赛场面等都带给受众群体一次又一次的视听享受。武侠电影、体育电影寓教于乐,它们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个人情怀的抒发、精神世界的消费,武术文化精神、体育精神与理念得到了宣扬,在无形中影响了大众进行武术习练、体育行为的选择实践。

3.1.3 精神鼓舞、宣扬正能量的聚集地

武侠电影、体育电影的价值魅力依然体现在其对人们的激励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是宣扬正能量的聚集地,诸如团结合作、迎难而上等的精神品格;匡扶正义、尊师重道的伦理道德等,并长久以来拥有稳定的观众群体。《叶问》系列电影中展现出属于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奥运冠军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是体育精神的重要负载者,也是演绎和传递体育文化整体性不可或缺的存在。

3.2 类型电影理论的共象——武侠电影与体育电影发展的技术支持

3.2.1 类型理论的历史发展性

武侠电影、体育电影的健全发展,不仅来源于大众媒介的介入(即选取武术文化、体育项目进行大众娱乐文化的定位推广),更来源于“类型电影”理论做技术支持。类型电影最早起源于美国好莱坞,类型电影是一种“带有文化性质的工业制作”,或者说是一种商业化生产的产物,它是生产者按照消费群体的口味精心制作的商品。类型电影这一历史形成物,通常是电影制作标准化、模式化的界定,有一定的创作公式,是迎合观众的口味进行低预算制作的电影元素的集合,而不能简单理解为对电影类型的分类。不同类型电影之间是相互交融的,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这就是类型电影的首要共同现象,如在美国好莱坞类型电影中,受不同时代所需与条件限制“西部片”到“恐怖片”,再到其他类型电影的更替转化,反映出类型电影的历史发展性,它不具有共时性,这也为“武侠电影”向“体育电影”转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3.2.2 中国式类型电影的经验推介

中国类型电影不仅限于商业化的追求,政治舆论宣扬、政治主旋律娱乐化都是中国类型电影的发展趋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提到,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中国电影,正面临着一次时代性的抉择来适应市场的多重需求。这种转型的核心要义就是在主流电影中实现不同电影类型的重新组合,以及不同价值观念的相互融合,中国电影除了要肩负其不可推卸的商业责任之外,同样要承担不可推卸的文化使命,这一时代呼吁,为“武侠电影”向“体育电影”转化提供了方向。

4 实践途径:武侠电影向体育电影转化的构想方案

4.1 优势资源交互

武侠电影向体育电影转化的关键在于二者之间进行各自优势资源的交互,进而实现利益最大化。武侠电影与体育电影所积累的优势资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4.1.1 武侠电影的优势资源交流

从电影制作技术看,武侠电影的拍摄制作经验成熟丰富,善于塑造大场面、特效技术的娴熟、团队配合流畅等都为体育电影中难以突破室内布景的局限提供了思路。导演等对武术文化有一定的认知,能弥补体育电影制作者对体育知识的匮乏。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的代表,运动本身包含了中国哲学思想的烙印,“修身养性”、强调整体等健身养身理念,正是当下社会所要宣扬的健身观。从武侠电影的剧本创作、叙事风格及宣扬的主题来看,它向“体育电影”转化,能够突破体育电影单纯的写实艺术手法,叙事风格多样,人物性格更为丰富,而所力求的主题突破等,都能够在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中找到依托。

就演员专业化而言,武侠电影的制作自带明星效应,明星的武术专业技能水平过硬,专业技能突出的演员和运动员储备丰富,武侠电影向体育电影转化,极大地克服了体育电影中演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及难度动作拍摄难等困境。

4.1.2 体育电影的优势资源交流

体育电影的优势资源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它传递体育理念最能直接被大众所接受的,而这一优势正是当前消解武侠电影对武术产生的负面影响所急需的,侠义精神、武术精神、民族精神等进行何种方式进行宣扬,以体现时代特征,这为武侠电影的转型瓶颈提供出路。可以将武术项目中瞬间爆发的动作美感、进行武术习练时身体的律动、高昂的情绪、肌肉的张弛、动作的意蕴、意境美,通过电影镜头加工成更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从而更加深刻地表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在魅力。

4.2 多方创作团队的合作交流

在我国体育电影包括武侠电影的制作中,文艺界与体育界互不干涉似乎是一条隐形的规则,过分追求视觉上的效果,势必会使人们对武术、体育的认知朝着畸形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武术负面形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体育电影发展萧条的症结。因此,“武侠电影”向“体育电影”的转化,人们当实现体育界、武术界、电影界的联合,给予大众对武术的正确认知,以为武术正名;对武术文化中合适的内容进行整合,弘扬与时俱进的健康观、健身观、生命观等,推进中华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进而推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4.3 面向广大受众群体分级制作

“武侠电影”向“体育电影”转化时,面对不同的观众层次进行电影的制作。汲取适合青少年价值观的武术内容进行传播,正确引导他们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对成年人、中老年人观众群体,则分别施以对人生的思考、对养身修生的关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选择。分级选取合适的武术内容,制作体育电影,在学校体育、群众体育、老年体育领域中,扩大了民族体育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度,加大了体育电影的创作力度和幅度。

5 结语

当然,对于武侠电影向体育电影转化的构想,并不是全盘否认武侠电影的作用与影响,转化的目的在于对武侠电影中的优势资源进行转化。武侠电影作为植根中国文化的类型电影进入欧美主流电影院线的过程,可以被视作一次“西进”运动。传统的武侠电影是人们了解武术文化、武术历史的重要途径,也是武术文化进行国际化推广的重要手段,它向体育电影的转化是更好地呈现武术文化的当代发展,向大众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念。当前“武侠电影”向“体育电影”的转化,人们当着力解决长期以来冠以武术“神秘”特色,消除认知偏差,发挥武术的健身性、娱乐性等,使武术真正进入大众的健身视野中,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推进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加快推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武侠武术体育
武侠风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极限之光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星火燎原 助力武侠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