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梅
走进我班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漂亮的开放式书架,上面整整齐齐排满了学生们喜欢的书籍。我经常羡慕地感慨:“你们真幸福!有这么多好书可以读!”回忆起来,我对书最渴望之时,也正是他们这样的年龄。
我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那时国家经济刚开始有起色,学校里没有图书馆,学生也没有课外阅读的概念。我接触最早的课外阅读,始于爸爸每次出差给我捎的小人书,拿着小人书一遍遍翻看是我当时最大的乐趣。现在我已把书中故事忘光了,但这些有历史印记的小人书,叩开了我童心的大门,助我学会了许多做人处事的方法和道理。
初中时,为让我能考上理想学校,爸妈将我送到离家十几里外的重点中学。没有亲人陪伴,我在学习之余内心充满孤独,《中学生时代》《作文通讯》等一本本好书成为我的精神寄托。只有沉浸在书中,才能缓解我强烈的恋家情结。
师范三年是我阅读的黄金时期,除了上课、吃饭、睡觉,其他时间我都泡在学校阅览室如饥似渴地阅读,《读者》《青年文摘》《演讲与口才》……为提升学历,我还参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学考试。没有老师引领,我像蚂蚁啃骨头一样啃下了《中国古代汉语》《外国文学作品选》等13本书,这些书重构了我的知识体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让我喜欢上了苏轼的旷达从容、李白的浪漫不羁、纳兰的清新多情;《外国文学作品选》让我第一次与世界名著亲密接触,拓展阅读了自考书上推荐的《羊脂球》《茶花女》《简爱》等。
参加工作后,我更多关注的是教育教学类书籍。我认识了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朱永新等教育大家,他们蕴含丰富教育思想的著作,为我提供了教育理论和方法,给予我最真诚的启示。作为班主任的我,《班主任之友》一期不落地阅读,《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使我在班级管理上得到了很多启发。同时我也购买阅读了《儿童心理学》《名师课堂教学——王崧舟》《新课程下我们怎么当老师》等,这些书籍让我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008年10月,新教育为我和学生架起了一座通往幸福的桥,我们开始了幸福的阅读之旅。晨诵课上,我们一起吟诵;读书活动中,我们一起走进经典。曹文轩的《草房子》系列小说、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小说等新教育实验推荐书目,都被我们搬到共读课堂上。我们一起畅游在书的海洋里,沉醉在新教育儿童课程之中,我还邀请“故事妈妈”进课堂亲子共读,作为奖励定期给学生颁发阅读存折,等等。
2019年1月,“学习强国”在全国上线,为我打开了阅读的另一扇大门。我每天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学习强国,边洗漱边听新闻。“学习强国”还是我的“带娃神器”,每天晚上女儿听着“听小喇叭”栏目入睡,潜移默化中学会了不少成语故事和儿歌,抑扬顿挫的平仄韵律中,还感受到了诗词美文的艺术魅力。
時光荏苒,不知不觉参加工作已26年了,读书这种美好的生活方式一直陪伴着我,如同幸福的种子,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陶冶了我的情操,丰富了我的内涵,伴随我走向成功与成熟。未来日子里,我的阅读故事还在继续,书香将继续与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