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繁星 宁莉莉
【摘要】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在对世界各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不断探索后产生的,该理论体现了葛兰西对西方和东方、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政治领导权和文化领导权的深刻思考。葛兰西对国家和市民社会的重新定义构成了其文化领导权理论的一个逻辑起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独具特色的争夺文化领导权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文化领导权理论的特色之处不仅体现在文化领导权的组织者和传播者是有机知识分子,而且还体现在文化领导权的获取策略是“阵地战”。葛兰西对多个理论和概念的创新性与重新应用都使文化领导权理论绽放着不可忽视的光彩,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在当今时代仍然有可以借鉴之处,不管是在学术方面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具有较为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市民社会;知识分子;阵地战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1-005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1.017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富有丰富的理论内容和深刻的理论内涵。葛兰西对国家和市民社会进行了自己的一个定义,并以此引出了市民社会在国家和社会结构中的重要作用。葛兰西以国家和市民社会为起点,论述了首先占据文化领导权的革命道路理论,采用非暴力的手段争夺资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以此来进一步得到最终的革命的胜利。
一、 文化领导权理论的逻辑起点
葛兰西在联系俄国和意大利的历史和现状后,对西方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进行了深刻反思,在对西方发达国家的革命道路探索中,葛兰西阐述了一套完备的国家理论和市民社会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葛兰西对这二者的重新定义和解释构成了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在逻辑上的一个起点。
(一)国家的概念
首先在对国家的重新定义上,葛兰西明确提出国家是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统一。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家被定义为是统治阶级统治被统治阶级的一个统治工具,葛兰西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国家这个概念的外延,强调国家不仅仅包括政治社会还包括市民社会。
(二)市民社会的概念
市民社会这个概念由来已久,且大家对市民社会概念的定义也有所差别。葛兰西在解释市民社会这个概念时,他将市民社会从经济基础领域中分离了出来,然后放到上层建筑领域。葛兰西同马克思一样,都认为市民社会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认为市民社会是可以对国家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可以看出,在这方面他继承了马克思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观点,但他并没有同马克思一样最后落脚到经济领域,而是落脚到意识形态领域。
国家是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二者相统一的,那么统治阶级的权利也相对应的被划分为政治领导权和文化领导权。政治领导权主要是指通过国家机构和国家机器来进行带有强制性、暴力性、直接性的统治的统治能力,文化领导权主要指的是通过社会舆论领域及机构将代表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潜移默化的输出给被统治阶级,从而使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成为公共意识,成为集体的共同思想意志。文化领导权相对于政治领导权来说,它具有间接性、非强制性、循序渐进性的特点。从葛兰西国家和市民社会的理论中可以了解到,葛兰西把一个国家的领导权进一步分为了政治领导权和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在葛兰西这里是更加重要的,这点在后来葛兰西在革命道路的探索上最终落脚在文化领导权上可以看出来。
二、文化领导权的基本含义
葛兰西对国家和市民社会的理解让人们认识到革命的成功不仅是可以依靠争夺政治领导权这一个道路,同时革命的成功也是夺取文化领导权而实现的,且葛兰西认为文化领导权的争夺占据应该在革命道路上是更加重要的。领导权这个概念在以往的其他学者理论中也出现过,葛兰西也是在前人的概念的基础上对其做出自己的一个解释,从而形成其自身具有特色的思想体系。领导权一词是20世纪俄国社会民主主义频繁用到的一个政治词汇,普列汉诺夫曾强调要使无产阶级在革命运动中起到领导作用,这时还并没有明确提出领导权这个概念,在之后的阿克塞罗德则明确提出领导权这个政治术语,但真正让领导权成为重要政治概念的是列宁。列宁理论中所提及领导权指的是政治领导权,强调的是无产阶级对政治领导权的拥有和无产阶级专政。葛兰西在这些前人的基础上开始应用领导权这个词汇,在前期,葛兰西的领导权指的也是政治领导权,但在后期葛兰西对领导权的使用多是指文化领导权,强调的是道德精神、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性。
文化领导权最直接的含义就是一个阶级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在精神道德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领导权利,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主要想表达的是无产阶级要重视道德精神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教育,努力让民族拥有无产阶级的共同的集体意志,让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占据领导地位。在具体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上,葛兰西认为应该使用非暴力的手段在社会上传播无产阶级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来获得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化领导权。
三、文化领导权的组织者和传播者
知识分子是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概念,在葛兰西看来,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导权争夺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葛兰西在前人基础上对知识分子进行了重新定义,他扩大了知识分子这个概念的外延,并同时将知识分子在自己的理解下进行了具体区分,认为知识分子可以具体分为传统知识分子和有机知识分子,二者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其中的有机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导权理论中是文化领导权的组织者和传播者。
葛兰西并没有仅仅满足于对知识分子这个概念进行重新定义,他进一步将知识分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区分为传统知识分子和有机知识分子。其中,传统知识分子的特点是本身具有一种历史的连续性,他们认为自己是不被社会关系、社会集团所影响的,具有独立性和超然性。传统的知识分子是脱离阶级、脱离社会历史的独立性人群,他们对无产阶级革命没有任何积极作用的,甚至会起到阻碍的作用。有机知识分子则与传统知识分子是不相同的,是一种更加新颖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一般拥有着新时代所需要的新技能知识,他们产生于人民群众,在与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中,在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中发挥着自己的知识分子职能,他们往往代表着新兴阶级,他们是与时俱进的,是进行性的象征,同时他们拥有着阶级性。只有这样的具有先进性和阶级性的有机知识分子才能在无产阶级革命中发挥作用。同時,葛兰西认为传统知识分子和有机知识分子并不是固定没有变化的,甚至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传统知识分子接受进步的思想文化后也可以变成有机知识分子,而有机知识分子如果思想落后且停滞不前也会成为传统知识分子。
城市型有机知识分子和乡村型有机知识分子是葛兰西对有机知识分子的进一步具体划分,二者都在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中承担重要职责。他们宣传教育无产阶级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理论,从而唤醒工人阶级、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革命性,维护无产阶级之间的“集体意志”,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有机知识分子在行使知识分子职能时由于所处地区不同、所宣传教育的对象和具体知识不同,他们又就有了城市型和乡村型的区别。城市型有机知识分子是对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宣传,从而唤醒工人阶级的革命性和阶级性,而乡村型有机知识分子的宣传教育对象则主要是农民,他们负责与农民构建联系,团结农民,共同形成无产阶级社会集团。城市型有机知识分子和乡村型有机知识分子在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文化领导权的获取策略
“阵地战”理论是文化领导权理论中的重要观念理论,“阵地战”理论是葛兰西在分析东方和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后得出的。为什么都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俄国就可以通过武装暴力革命一举成功,而西欧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确都是以失败来收尾?葛兰西对这样的结果差异的原因得出了自己的看法,葛兰西是通过双方的社会结构来解释差异原因的。在具体分析俄国社会结构和西欧各国的社会结构后,葛兰西得出东方和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结果不相同的原因就在东西方社会结构的差异上。在俄国,尽管经历了社会改革,且在社会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实际上俄国仍旧是经济水平落后的农业型封建国家。市民社会在此时的俄国是没有发挥出作用的,俄国国家一旦动摇,处于原始阶段的市民社会也不能伸出保护的臂膀。欧洲各国国家工业发达、经济强盛,资本主义发展完善,欧洲各国已经有了稳定的市民社会结构。在西方,当国家出现动荡时,市民社会就会发挥自己的堡垒作用,对国家起到稳定的作用。市民社会在俄国和在欧洲各国的作用与地位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也使得东方和西方的社会结构是存在差异的,西方社会处于工业发展迅速的工业文明社会,它的市民社会是非常稳定且独立的,于此不同的东方社会则仍处于工业不发达的农业文明时期,市民社会还处于原始阶段。因此,葛兰西认为东方和西方应该采取不同的革命策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即东方采取“运动战”,西方采取“阵地战”。
“运动战”指的是通过武装暴力手段直接打破国家机器,一举全面推翻旧的国家政权。“阵地战”则是通过逐步瓦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体系,构建宣传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从而实现夺取资产阶级所占据的文化领导权的目标。相对于“运动战”的直接迅速,“阵地战”要拉的战线更长一些,过程要更复杂曲折。俄国采取“运动战”并且取得成功的原因离不开当时俄国国情的影响,当时的俄国国情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俄国的市民社会也处于混沌的初始状态,通过武装革命就可以直接推翻原有的政权体系。再看这个时期的西方社会,西方资本主义发达,资产阶级的力量强大,资产阶级的这种强大不仅仅是政权上的强大,还包括一个稳定的市民社会结构,当资产阶级的政权动摇时,市民社会就会立马显示自己的作用。因此,使用暴力革命的直接手段是不能彻底实现阶级革命的成功的,在西方社会是需要循序渐进的“阵地战”策略的。“阵地战”策略需要无产阶级努力扩大自身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积极进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让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领导地位,并在争夺文化领导权后最终实现革命的胜利。
五、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意义
一个理论的出现和发展往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承前作用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上,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的启后作用则体现在文化领导权理论对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所带来的诸多影响作用。在当今时代,文化领导权理论仍然具有研究的价值,仍然可以在不断发展的今天发挥作用。
(一)理论意义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另一方面也是体现在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选择的问题上,文化领导权理论体现了葛兰西对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创新出的新的可能性,是对无产阶级革命观的一个新的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文化领域,西方马克思主义都受到了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影响,其中对阿尔都塞、哈贝马斯、麦克劳等多名学者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葛兰西是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基本观念的,同时承认客观物质条件对无产阶级的革命道路是有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的。但在具体的革命道路探索中,葛兰西更加强调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认为意识形态在社会结构中具有构建性作用,这种观念突破了以往传统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相关理论的研究。文化领导权理论一方面体现了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另一方面,文化领导权理论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前进道路问题上,不管是路线选择还是内在的逻辑建构都超越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念看法。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基于文化领域的视角对革命道路进行的一种探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在当时的背景下,学者们强调经济的重要性和政治的重要性,特别是出现众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错误理解,“经济一元论”和“经济决定论”这些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充斥在社会上。葛兰西在这样的背景下看到了思想文化的重要性,坚定不移的强调意识形态的重要。
文化领导权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有诸多的影响,葛兰西不仅仅是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文化领导权为核心的新的革命观,且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文化领域研究中也出现了“葛兰西转向”。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化问题和文化研究的关注从来都没有停止,比如: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马尔库塞的“本能革命”、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等都是对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研究。這些无不都显示着以文化领导权理论为核心的葛兰西的思想理论体系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影响,可以说葛兰西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促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的传统。
(二)现实意义
文化领导权理论为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以提供很多的指导意见。在科技发达、信息流通迅速的当今时代,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传播已经在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先进的思想文化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传播有利于构建拥有先进文化的和谐社会,落后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会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更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特别是在大众传媒发展迅速的今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不放弃的通过各种媒介向我们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渗透,他们企图用这种不漏声色的方式动摇我们的意识形态。因此,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毫不动摇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宣传教育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是离不开先进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传播教育,要抵制落后意识形态,使无产阶级牢牢把握文化领导权。
文化领导权理论有利于我们在当下的社会继续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可以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工作,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同样需要采用非暴力的手段,通过在学校、在社会上的宣传教育来使得广大人民认同、同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过程中,同样需要有机知识分子来行使自己的知识分子职能,发挥自己的积极影响,需要有机知识分子在学校等组织来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总体来说,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尽管不是尽善尽美的,它有自己本身无法忽略的不足,但它在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选择上呈现出的新视角、新思路给世界各地的无产阶级都带来了或大或小的影响。在21世纪的今天,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在现实生活中仍发挥着作用,对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的探索是没有止步不前的。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将文化领导权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与时俱进中发挥文化领导权理论的积极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曹雷雨,姜丽,张跣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
[2](意)安东尼奥·葛兰西.实践哲学[M].徐崇温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3](英)斯蒂夫·瓊斯.导读葛兰西[M].相明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4]冯燕芳.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再审视[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6):44-52.
[5]陈翠芳.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的中国解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0):100-106.
[6]田时纲.简论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J].哲学研究,
2001,(5):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