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理念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

2022-06-20 05:47张祎铭,武秀艳,李树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政育人

张祎铭,武秀艳,李树军

摘 要:“课程思政”是中学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地理学科立足于学科特殊的视野、理论与指导方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与发展前景。本文在理解课程思政理念的基础上首先说明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阐释了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和作用。据此剖析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识点,总结出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从基本国情、国家意识、国家安全、国际合作四个方面入手,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思政教育;地理新教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2)05-0111-05

“思想政治教育”简称为思政,把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即课程思政教育,要求学生为主体,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健全人格、形成奋斗精神等,从而形成具有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人才。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人无德则不立,青少年应当让中华文化薪火蔓延,激越自主创新的中国智慧,拥有家国情怀和大国胸怀[1]。因此,基于课程思政理念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家国情怀,使中华文化赓续延绵是教育者迫在眉睫的任务。地理教材中蕴含爱国教育、环境教育、全球意识教育等大量的显性或隐性思政元素,地理学具有社会和人文双重属性,其固有的学科性质也是进行思政教育的巨大优势。

目前,地理学科基于课程思政理念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阶段,涉及中学阶段的研究相对较少。如何利用庞杂的思政元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的爱国教育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因此,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1.1 爱国主义教育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途径之一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教学具有教育性是其基本规律,新时代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做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的始终。可见,以育人为核心的地理课程思政元素的实质是实现立德树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一个重要途径。

1.2 爱国主义教育是地理学科实现育人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学地理学科的教育意义,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技能以及实践的认识价值,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其因地制宜、人地协调观等独特的精神价值。挖掘高中阶段地理教材中涉及到的爱国主义元素并将其融入地理教学中,可以使地理学科更充分地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实现高中地理学科的价值升华。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既能体现出高中地理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也能进一步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1.3 高中阶段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2]。高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至关重要的时期,并且学校具有直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势,所以教师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在此阶段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共生共长。挖掘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思政教育贯穿始终,开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新境界。

2 高中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及作用

2.1 高中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和途徑是多种多样的,地理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的体现还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校的地理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地理基础知识和原理,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更重要的是,通过挖掘地理学科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拥有基于地理学科的家国情怀,逐渐地将对地理事实、特征和地域差异的认知和理解升华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学生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认识,从而构成一种意识,一种对国家认同和维护国家的意识[3]。

2.2 高中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地理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特征,地理学规律和地理学思想形成了学科育人价值的根基[4]。高中地理课程中具有大量的育人资源,教材中涵盖了我国区位、疆界、人口、自然资源、区域联系、国家安全、国家重大战略等丰富的国情内容。高中地理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将有地理特色的隐性爱国主义教学内容转化成为有意义的显性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基础,实现具有地理特点的道德教育作用,达到教育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统一性。

3 高中地理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

本文以基本国情、国家意识、国家安全、国际合作的概念界定和高中地理教学理念等内容为基础,对2019年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进行研读。从文本层面上挖掘出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体归纳为以下四个主题:

3.1 掌握基本国情

中学阶段的国情教育是为了使学生对本国政治、经济、自然生态等方面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国服务的使命感[5]。

《必修第二册》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必修教材,对我国地理国情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材围绕我国人口分布、城镇化发展、交通运输发展与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勇于承担时代重任、发扬筚路蓝缕的精神、练就学思践悟的本领、锤炼怀瑾握瑜的品德[6]。我国地理位置优越,地大物博,气候类型多样;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爱国之情,鼓励学生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但同时也要了解我国基本国情,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且分布不均匀导致的,以及人口较多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除此之外,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了我国区域发展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等现实问题(表1)。

3.2 增强国家意识

国家意识是公民对国家的认同、认知意识,是社会个体基于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国情等的认识和理解,而逐渐积淀形成的一种国家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国家意识建立来自于认知的加深和行为的塑造[7]。

国家意识除了具有政治功能,重要的是其文化功能。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真正做到以文化育人,砥砺学生的爱国之志,使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让爱国主义精神赓续绵延。高中地理教材部分内容对增强学生国家意识有重要意义。通过我国自然灾害的案例弘扬我国伟大的抗震救灾和抗洪精神,鼓励学生赓续传承这种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精神。此外,教材中维护海洋权益部分重点提到我国一些固有且不可分割的领土,结合时事热点通过国土问题进行国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领土完整的意识,让更多的人能够正确、规范的使用中国地图,增强国家版图意识(表2)。

3.3 维护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就是主权国家生存得以维系与其根本利益(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政治制度稳定、社会秩序运转、主导意识形态、经济利益与生态资源等)得到保障的各种要素集合[8]。

国家安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并驾齐驱,在立德树人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9]。学习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是增强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最直接的途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等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为学生成长筑牢坚实的价值底座(表3)。

3.4 培养国际意识

国际意识,又称世界意识、全球意识,是人们对于本国与世界之间、世界各国之间关系和世界事务的总体理解。国际意识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是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结合体[10]。

新时代的青年要用全球视野去看待问题,格局广阔、心怀天下,正所谓“德不孤,必有邻”。教材中部分教学内容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上贡献的中国智慧,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从地理学角度解释“一带一路”的内涵、原则和丝路精神是培养学生国际意识的典型代表(表4)。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立足于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从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提出相关联的教学策略入手,对高中地理教学渗透思政教育进行思考和探索。地理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结合学情和教学反馈,进一步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才能真正的做到育人于无形,润物于无声。同时,地理学科独特的视野、理论和方法,对学生探索自然、保护环境、认识社会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11],所以要求地理教师也要具有全球视野,重视思政教育,进而才能培育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新青年,引领学生践行报国之志,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邹诗鹏.中国精神的历史生成及其时代呈现[N].光明日报,2012-11-20(011).

〔2〕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N].人民日报,2020-02-20(9).

〔3〕张亚南.地理教育的价值[J].地理教育,2007,7(01):1-6.

〔4〕高万辉.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与教学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31(10):11-12.

〔5〕胡望舒,丁利,张强,包琪.思政教育导向下新时代中学地理国情教育的传承与发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6(03):4-8.

〔6〕石国亮.五四精神与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担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 38(03):1-8.

〔7〕苏晓龙.关于国际意识的理论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1,35(04):61-68.

〔8〕王柏松.中国新安全观及其安全战略选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9〕马喜宁,王涛.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多维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1(24):1+4-6.

〔10〕卢静.奥运遗产与中国人的国际意识[J].当代世界,2009,6(02):45-47.

〔11〕蔡运龙.当代地理学的关键概念和研究核心[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1):108-112.

〔12〕邓钧,罗玉婷,郭程轩,赖观宝.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情境特征及创设路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14(03):12-16.

〔13〕胡望舒,丁利,张强,包琪.思政教育导向下新时代中学地理国情教育的传承与发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9(03):4-8.

〔14〕林悦,王健,钱伟,曹艳,李淑霞.“课程思政”理念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10(03):17-20.

〔15〕邵伟,张建国.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优势及路徑[J].地理教育,2022(S2):126-128.

〔16〕夏正德.高中地理教学渗透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以必修课程为例[J].地理教育,2022(S2):149-150.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