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国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仅创新了教学模式,还增添了教学内容,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人工智能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将人工智能运用在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中,不仅能增加课堂容量,做好教学延伸和拓展,还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意识,提升核心素养。本文通过对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對基于人工智能的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促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关键词]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教学策略;项目化
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出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构建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等新型教育体系。在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中应用人工智能,能改变传统教学枯燥、乏味的现象,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满足学生对人工智能学习的迫切需求,提高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质量,开创人工智能教育新篇章。
一、人工智能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改变着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效率和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当前,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开设了专门的人工智能课程。但从目前我国的教育形势来看,对人工智能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虽然初中信息课程中涉及到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内容,但是只有极少数教师会重视这部分内容,大部分教师都是迫于教学难度或教学条件而简单略过。再加上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注重知识教学,对先进的教学手段缺乏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导致人工智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前景不容乐观。
(二)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虽然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初中生的必修课,并且课时在不断增加,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得到显著提升,但是仍处于副科的地位,在师资配备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当前,大部分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都是本(专)科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虽然在校期间接触过人工智能,但很少系统、专业地深入学习过人工智能,缺乏人工智能方面的专业知识,再加上有些学校在教师培训上忽视了人工智能培训,教师得不到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造成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无法高效地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教学中,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学生认识较为肤浅
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并没有开设专门的人工智能课程,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点滴渗透外,学生对于人工智能的了解大多来源于互联网、报刊、杂志、科技读物等,学生看到的都是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但对于其原理不是很了解,对人工智能的认识较为肤浅。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运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时,很多学生感受到的不是新奇,反而是复杂、难懂,甚至对人工智能教学存在抵触情绪,阻碍了人工智能教学的发展,更阻碍了学生全方位的成长。
二、基于人工智能的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和教师直白枯燥的讲授相比,情境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变得更主动、学得更有效率。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学生身边的人、事、物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用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制作创意图像作品”时,教师以冬奥会为背景,一边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我国的冬奥场馆,一边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奥运会是世界上体育项目集锦的一项重大的盛事,随着东京奥运会圣火的熄灭,五环旗又从富士山来到了万里长城脚下,世人的目光也从东京转而投向了北京,投向了这个东方文明之都。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为冬奥会助力呢?”教师富有感情的话语引发了学生的共情,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建议。这种真实的问题情境,满足了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学习愿望,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项目学习中。
(二)问题驱动,促进项目实施
在基于人工智能的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驱动的方法,通过设置与项目主题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主动进行思考与探索,促进项目的实施。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以项目的主题为核心,所设计的问题要紧扣教学内容,不能将问题设计得过于抽象或范围过大,否则会增加学生学习探究的难度,让学生对项目主题望而却步。例如,在以宣传冬奥会为主题的项目学习中,师生确定了项目的呈现形式,即电子海报,教师可以围绕冬奥会的主题,联系图像编辑处理的知识来设计问题。如海报需要设计哪些板块?这些板块应当如何分布?这类问题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项目学习的任务,又能够驱动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引发学生的积极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确定海报的板块组成。当小组确立板块组成后,教师可以进行适时引导:“每个板块里面应该设计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从哪里获取呢?怎样将海报设计的更美观?”在教师的问题驱使下,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有的学生负责收集图片,有的学生负责整理文字资料,有的学生负责资源库的建设,还有的学生负责海报的设计与创意。在学生的相互配合与协作下,海报的轮廓初步形成。
(三)鼓励质疑,优化项目内容
质疑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在基于人工智能的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学习中,质疑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多疑好问,善于提出问题,学生才能获得知识、增长学问。因此,在项目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营造积极、热烈且宽松的学习氛围,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放下心中顾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求新求异思维。例如,当海报轮廓形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项目进行反思,重新审视海报的制作过程,找出项目设计环节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如“可不可以在这里加一个吉祥物的图片?”“在这里可以运用滤镜风格化的功能突出人物形象吗?”“这个板块的内容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过这一系列建议性的假设,教师让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完善项目内容。教师还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为学生简单讲解图像处理中滤镜的功能和用法,并演示实例操作,让学生再次围绕滤镜功能进行尝试,对项目内容进行反复的优化和改进,使海报设计更加完美。当学习项目趋于完善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利用迁移性思维对项目进行创新,如当学生通过海报设计对图像处理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引导学生在原有项目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利用影像处理技术,将宣传海报制作成微电影,让学生感受人工智能的强大,培养学生崇尚科学技术的情感。
(四)成果展示,实施项目评价
成果展示处于项目学习的总结交流阶段,是项目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依据项目学习主题及项目学习方式,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同时还要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进一步提高项目学习的质量。在本次项目学习结束后,每个小组除了要提交海报作品外,还要提交资源库和行动计划文档,其中行动计划文档包括小组的具体分工情况、海报创意、资源库等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系统从中采集有效的信息与数据,并将其上传到班级的数据资源库中,学生利用互评系统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分享和学习,在互评完成后,各个小组都能实时看到他人对本组作品的评价及总体意见,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同时,在智能评价系统中会实时生成学生每次互评意见中的评价关键词图谱,启发学生对照关键词图谱进行多维度评价,增强项目学习成果评价的科学性。教师还可以利用智能评价系统收集学生评价的维度、方向、思维缜密度、辩证性的数据信息,并将其记录到人工智能系统中,形成数字图像,观察学生思维的发展情况,为项目教学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人工智能与初中信息技术的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创了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信息技术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和高效。
参考文献:
[1]郭爽.基于人工智能的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20,(45).
[2]王建.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探究[J],求知导刊,2021,(30).
[3]徐耀华.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设计[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05).
[4]张玉香.项目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