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作为非常有名气的讽刺作家,斯威夫特的作品却真实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社会历史,经济的实力与政治的现实,以及社会的地位。在《格列佛游记》中,利用格列佛在四个国家的旅行来批判不同国家人物和时事,强调各党派之间的关系,斯威夫特无情地批评了当时的社会现象。由于《格列佛游记》充满了优秀的艺术价值和讽刺批判思想,使得这部作品在国内外具有非凡的影响。
关键词: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讽刺艺术
引言
在18世纪,英国著名的讽刺作家和政治理论家斯威夫特,写作风格是讽刺和幽默的,并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英国优秀作家乔治-奥威尔说:“如果你要列一个即使其他书都被毁掉也应该保留的六本书的清单,《格列佛游记》应该包括在内”(曹,2017,p.1)。
第一章主要是分析《格列佛游记》中每次旅行后展示的故事情节,通过对比、反讽、夸张、象征等讽刺手法,生动地运用具体情节,突出小说的中心思想、人物之间的情感变化以及对其背后具体现象的批判与分析。
第二章主要从整体文本结构和人物的角度讨论,如其中的对比、讽刺、夸张、象征等艺术技巧。通过艺术手段批判或攻击一些错误和弱点,使这些错误和弱点给大家以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使人们感受到被批判对象的缺点和丑陋。
论文的结语,《格列佛游记》不仅突显出斯威夫特高超的讽刺手法,而且还试图借助他的讽刺技巧为改善社会做一些事情。同时,故事承载了斯威夫特的文学思想和文学技巧的高潮。
第一章
简要概述
作为英国的启蒙作家,大多数启蒙作家并不认同他的写作风格,斯威夫特善于用讽刺手法来批判社会现象。
1.1 乔纳森-斯威夫特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在这本书中,清楚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和英国政治制度的悖论。讽刺了那些脱离真理、沉迷于浪漫的科学家。在他的作品下,受到猛烈抨击的英国资本主义,同时也反映出过着艰苦生活的普通人,这也是为什么具有如此之高的文学价值(胡,2020)。
1.2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游记体式讽刺小说。在这本书中,不仅展现了奇特有趣的故事,还用讽刺的手法对当下政治和人性的感受和理解融入到对这些异域的叙述和讨论中,18世纪上半叶英国的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都被暗含在小说中。
首先是对小人国的场景进行描述,英国社会的黑暗,两个党派之间的斗争背后是政客之间的尔虞我诈,都被无情地批判。到了大人国,在格列佛提出选举制度和议会制度,以及英国的各种政治、宗教措施等各方面的情况时,却受到了国王的尖锐抨击。随后的一次旅行当中,斯威夫特直接讽刺了当时的英国诸多学者,从哲学家到脱离现实与沉溺于幻想的科学家,再到荒谬的发明家以及思想极端且扭曲的批评家和历史学家。最后,格列佛的一系列问题把战争存在的本质、法律上的虚伪,以及用不正当手段获得公爵身份都揭露出来了。
1.3 讽刺艺术
讽刺是一种文学方法。它指的是用隐喻和夸张来揭露和批判人或事,用讽刺的方式来描述敌对的落后事物,揭露主体的悖论或缺陷。在《文学术语词典》中,艾布拉姆斯(2009)阐述了“讽刺是一种使某一主题显得荒诞的方式,并诱使读者对该主题产生乐趣、蔑视、愤慨或轻视”(p.551)。出现的讽刺情节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着变相举动的批判,以及向往内心理想社会状态。在以现实为基础的幻想世界上,现实矛盾会在幻想中表现,相互融合的幻想和现实会达成统一(周,2014)。斯威夫特在小说中的讽刺艺术体现了人物的独特艺术魅力、文学思想的高度和幽默语言的审美价值。
第二章
《格列佛游记》中讽刺艺术的运用
在《格列佛游记》中,这些讽刺手法既是独立的,又是依赖的,如此巧妙地运用,让它成为典范的讽刺代表作。
2.1 对比
将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比较,是对比的一种表现方法。通俗地说,就是将两个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并从中感受其含义,让读者在比较中分辨出好与坏、对与错。这种手法能够展示事物的矛盾性,文章的艺术效果也会大大增强,从而达到一定的吸引力(Abrams,2009)。
在小说中,斯威夫特运用了多种不同的比较手法,对人性的特点和社会上存在的现象进行了强烈的對比,也将他对事物的态度和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从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比较,还是从野胡与马的比较,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英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现象。通过对比,将讽刺艺术的效果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判断和理解。
2.2 反讽
根据《牛津文学术语词典》,讽刺:“对不一致观点的研究,其中一个表面上直截了当的声明或事件被其背景所破坏,使其具有非常不同的意义”(Baldick, 2000,p.114)。凡是言外之意,口是心非,说出来的话与心里想的话语相反,却让人知道言外之意,这就叫讽刺。讽刺也有反作用,故意把好的说成坏的,把坏的说成好的,但比较间接,不具攻击性,不像讽刺那样特别伤人(Tamura,2003)。讽刺的好处是,它能让读者猜测,使文本更加有趣。在小说中,反讽的广泛使用,让机智幽默和辛辣讽刺的情节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讽刺效果。
讽刺是严肃的胡说八道,讽刺的巧妙运用可以增加小说的趣味性,使读者感到耐人寻味。在很多方面,格列佛的话语给人以讽刺和思维模式的理解,使读者能够理解其真正的含义,更深刻地展现在此讽刺的意义,将它推向高潮(周,2014)。
2.3 夸张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等方面故意进行夸张或缩小的文学手法叫做夸张。表达幻想的必要手段,通常以夸张的形式表达。主要是突出事物的形象特征,更深刻、更简洁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使读者获得鲜明、强烈的印象(余,2015)。如果一个故事缺乏夸张,它就会失去光泽。但是,不应该为了赢得读者的笑声而滥用夸张,这样只会失去其原有的光泽。在这里,奇特的想象、辛辣和夸张的讽刺使人们充满了想象力。
2.4 象征
象征主义用具体事物来表达一些抽象的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象征与本质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联想建立的。也就是说,通过思考与之有某种联系的其他事物,或者从本质上思考符号的相似性,从而思想、意义和概念的抽象能够形象化或具体化。
小人国含有小人的意思,象征着渺小的人类与资本主义之间的权力斗争是多么无力。官员没有任何知识和能力,但只要跳绳就能当官,这样一个荒唐的想法在这一卷中恰恰能映射出存在的问题。而在第四卷中,通过两种不同生物的比较,巧妙指出了人类的本质,生活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是纯洁和高尚的。在这里,象征着人类所有的动物性和内心欲望的是肮脏野蛮的野胡,而象征着理性之光的是生活在原始社会的慧马。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把讽刺的对象和背后思想转变得如此生动,从而避免了枯燥的感觉。运用生动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直截了当地揭示了讽刺的基本内涵,增强了讽刺的艺术性。
结 语
这个时代的背景与斯威夫特对当时英国政治的讽刺和批评是分不开的。《格列佛游记》有力地讽刺和批判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小说还巧妙地利用讽刺艺术,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存在的罪恶,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形式和工具来表达他的讽刺艺术(刘,2006)。小说情节的紧密联系,让原本所表达的讽刺意味让人陷入深思和反省当中,也彰显出讽刺艺术的力量。
在《格列佛游记》中,斯威夫特不仅讽刺了理性科学和学术的缺陷,而且还讽刺了学术界的混乱局面。此外,斯威夫特还讽刺了丑陋的英国政治的阴谋、荒谬和欺骗,否定了英国政治的现实和基本面。
综上所述,虽然讽刺手法的运用,在有些东西的极端性难以发现,但在悲观的人们中间,应该有一个理想国,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向往和期待。
参考文献
1、Abrams, M. H. (2009).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Songjiang, Wu).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57)
2、Baldick, C. (2000). The 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
3、Cao, F. M. [曹凤鸣]. (2017). 格列佛游记 [Gulliver’s Travels]. 四川: 四川文艺出版社.
4、Liu, Y. Q. [劉意青]. (2006). 英国18世纪文学史.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Tamura, E. T. (2003). Jonathan Swift’s satire and irony. The Economic Journal of Takasaki City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46(3), 129-135
5、Yu, J. [余静]. (2015). 论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艺术. 兰州: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31(06), 41-42.
6、Zhou, L. J. [周丽娟]. (2014).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艺术. 硕士论文,南昌大学, 南昌.
作者简介:梁琼 (1999.03),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湖南娄底,学历:本科在读,单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研究方向:理论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