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玲 胡秀玥
摘 要: 信息化是当前农村生物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能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有效支撑。通过生物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课堂中的积极“化学反应”,能获得传统生物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教学效果。在信息化课堂中,师生有效交互、课堂适度延伸,教师合理呈现生物知识内容,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讨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应用思路,希望为农村生物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生物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前言
信息技术是农村初中生物课堂中的科学辅助手段,有助于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生物课堂中,课堂容量明显提升,教学内容呈现效率高,大大突破了课堂与教室局限,营造一种既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又能发挥生物老师主导作用的以“探究、合作、自主”为特点的教学方式,让生物课堂从以往的“教师为中心”转为“主体-主导”相结合的结构。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科学使用信息技术,以求达到生物教学效益最大化。
一、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预习效果
在教授新知识之前,教师指导学生借助iPad、电脑等工具预习生物课程知识,搜集生活素材,在课前初步了解生物知识,产生自己的思考。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带着问题学习,能产生更加深刻的见解,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绿色植物相关知识之前,鼓励学生用互联网搜索绿色植物的图片,包括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同时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结合相关资料总结三种植物的特点,可以独立进行思考,也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到了课堂中,教师搜集学生的不同观点,补充学生没有发现的细节。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去搜集素材,而不是仅仅依赖于网络。他们一方面寻找生活中的相关植物,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资源弥补生活化资源的不足[1]。如此一来,能接触到更加广泛的生活知识,出色完成预习任务,为课堂生物学习打好基础[2]。
二、在课堂导入阶段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化设备依托于计算机等工具,教师通过声音配合、多变色彩、图像变化以及视频资料的重复、加速、慢放、定格等效果,充分发挥其促进思维、新奇、形象和直观等特点,这不仅激活学生求知欲、也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对于“生物圈”相关知识教学,利用多媒体呈现各种动物和谐生活的动态世界,体现生物圈环环相扣、复杂、综合的特点。矫健的羚羊、淙淙的流水、神奇的微生物、清脆的鸟鸣、宁静的森林,都能立即调动学生的感官。针对“病毒”的知识教学,结合社会热点展示埃博拉病毒、新冠病毒的科普短片,让学生意识到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师得当使用信息技术,能快速直接得导入课堂知识,让学生初步感受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产生对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的探索热情[3]。
三、在新知识讲解中应用信息技术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众多概念往往是模糊和抽象的,例如病毒、生态系统、生物圈等等,以学生的阅历和认知能力,还达不到把相关概念逻辑化、具体化的程度,所以这会影响到学生解决和认识问题。教师必须设法为学生铺道路、搭梯子,结合课程内容来合理呈现生物概念,激发学生对生物概念的感性认识,使其获得启发,突破疑难问题,借助信息技术让这些抽象概念变得生活化、形象化。
例如,细菌虽然无处不在,但是因为体积过小,人类无法直接看到细菌,所以学生缺乏对细菌的直观认识。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细菌的结构特征,使其掌握细菌生殖和营养方式的知识。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图片呈现模式,用软件动态演示或多媒体课件三维呈现的方式演示细菌结构模型,让本来在生活中看不见、摸不到的生物不再抽象。学生结合多媒体内容对比动物细胞模型和植物细胞模型的差异,通过讨论、比照、观察等方式快速发现两者的异同,很容易突破重难点知识,可以说是省时省力。
四、借助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农村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因为生物学科是一门要求多操作和多实践的学科,但是笔者发现有些生物教师把实验当作虎豹豺狼,减少了实验课程安排,这限制了学生生物探究能力、发现能力的发展。一些教师考虑到生物实验潜在的风险、课上纪律管理的困难、实验课程的准备流程,对实验课望而却步。借助信息技术能解决农村生物教学的这方面问题,教师在实验开始前组织学生观看微视频,可以是教师提前摄录好的实验过程,也可以是网络实验操作资料片。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利用手机实时记录学生的操作过程,在课后把相关视频和图片上传到网络空间,进而指导学生如何改正错误操作。在缺乏实验器材、实验周期长、实验风险大的情况下,教师仍然可以借助计算机组织虚拟实验,以此实现生物学实验常态化的目的,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借助实验投影,能放大实验细节,保证演示实验的呈现效果,让学生获得更大的观察视野。实验演示对教师的操作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让学生看的见,另一方面让学生看得清。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可以是多媒体视频演示,有条件的情况下更适合采用实物投影的方式。例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中,植物的向光生长是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具体原理。采用类比的方式进行说明,用大小形状相同的铜片和铁片制作的双金属片类比植物,让学生观察双金属片受热后的形状变化。借助实物投影,学生会发现两个紧紧铆合的金属片向一侧弯曲,铜片的膨胀比铁更快。基于这样的理解,学生就能明白向光弯曲的胚芽是有一侧细胞生长更快。接着讲解更有深度的知识,由于生长素在植物内部分布不均匀,所以向光部分的生长伸长速度高于其它部分,最终让植物向着太阳光生长。借助信息技术突显实验现象,这让生物课中的重难点迎刃而解[4]。
结论
技术改进生物教学,信息增进学生智慧。综上所述,通过结合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和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打开通向生物科学的大门,生动、形象的生物知识令人耳目一新,使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科的魅力。基于信息技术的生物教学,更有助于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于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颜加庆.基于“核心素养”理念 优化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22,32(01):22-23.
[2]白莉娟.初中生物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J].学周刊,2022(07):68-69.
[3]蔡艺红.初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渗透策略及意义研究[J].亚太教育,2022(04):62-64.
[4]刘虎.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2(0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