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寻找问题比寻找答案更重要,传统的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限制,大部分教师都以考试范围作为讲课重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普遍缺少质疑能力,不敢提问、质疑。因此培养初中生的质疑能力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本文以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作为研究内容,深入分析现今造成学生质疑能力不足的原因以及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质疑能力;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0-015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0.052
我国教育历经千百年发展,其中既有优良的教学方法传承至今,也有传统的教学方法束缚着学生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随着国家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师应当不断优化落后的教学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传授课本知识,更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就在于突破自身界限、敢于质疑。质疑能力是学生达成语文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缺失的原因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面对灵活的问题不知从哪个方面入手或者回答逻辑不清晰的情况,然而学生却能快速回答能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问题,这极其不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以及锻炼创新思维,无法将有限的知识进行无限的延伸,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方式单一,不能与时俱进
传统教学方式拘谨、严肃,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单一教学方法,“灌输式”“填鸭式”等旧有模式贯穿整个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把教学重点放在教材的理论知识上,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跟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互动。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各有不同,因此课堂听课效果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只会机械式学习,并没有融入自己的思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浮于表面等。
(二)学生的质疑意识有待加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变得多样化[1]。但是由于教师被动式教学,学生面对新知识没有建立良好的质疑意识,逃避独立思考的过程,遇到问题就到网络上查找现成的答案,思考能力大大降低。一些学生甚至觉得学习不需要质疑,教师就是对的,只要跟着教师的想法按部就班地学习就可以,自己提出质疑多此一举。还有一些学生的质疑意识淡薄,对课堂提问依旧保持错误的观念,认为“问”就是没有理解教师讲的内容,举手提出自己的疑问会受到教师、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质疑的勇气。
(三)教育模式没有顺应时代发展、较落后
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过于看重学生的分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不会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更不注重培养学生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种教育大环境下,教师只看重分数,压制学生的天性,即使学生想提升自身的质疑水平也没有办法。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且会给学生造成“主动学习并没有任何作用,只有分数能够证明一切”的片面思想[2]。
(四)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大多都开始注重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相融合,通过播放PPT、语音、视频、文字等方式进行教学,尽管这种教学模式借助了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但是仍局限于课堂教学,缺少学生自主探索的实践活动,学生长期接受这种灌输式教育,实践能力较差。
二、培养初中生质疑能力的必要性
陶行知认为所有的发明最开始的时候都是由问题引出来的。由此可见质疑是思维的开始,换言之不管是哪种创造,都是由质疑引发出来的。如果没有质疑,所有的理论知识就没有办法得到检验,真理就没有办法得到验证,创造自然也无从谈起。伟人的诞生也离不开质疑,过去在私塾读书时先生只让学生背诵诗词,却从不解释诗词的意思。孙中山在读书时发现了这个弊端,他不畏惧先生的恼怒和训诫,大胆提出希望先生讲解诗词背后的含义这个需求,没想到先生不但没有恼怒,反而对他非常满意并且详细讲解了诗词的含义。事后有同窗询问,孙中山说如果有疑问一定要问出来,哪怕会受到惩罚,但是只要能够获得答案就值得。由此可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重点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3]。
三、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初中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营造有趣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为学生营造愉悦、和谐、有趣、生动的教学环境,增加自己的亲和力,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质疑。年轻教师更容易跟学生打成一片,但是对于教龄相对较长的教师来说,一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二是师生之间的年龄跨度较大,容易给学生造成古板、严肃的印象,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有的教师认为只有摆出严肃的样子才能“管”住学生,于是给学生灌输必须尊师重道、教师的话神圣不可违逆的思想,导致学生不能也不敢质疑教师。鉴于此,教师应当及时调整传统、刻板的教学思想,师生之间只有保持平等关系,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亲近学生,在学生面前展现不同面貌。例如,在讲解《扁鹊见蔡桓公》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文章,分析文中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这种开放性问题并没有固定答案。大部分学生读过课文之后都能分析出蔡桓公是個品行恶劣的人,但是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没有信心,害怕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嘲笑。这时教师必须发挥激励作用,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要想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还可以运用故意犯错的方式,就像讲解《出师表》时,教师可以将“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句中的“卑鄙”故意按字面意思错误翻译完整段。然后教师提示学生之前的翻译中有错误,鼓励学生找出来。学生通过重新阅读课文能够发现,文中提到诸葛亮淡泊名利,具有高尚的品格,不能用卑鄙一词来形容。这样教学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积极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氛围、打破无趣的学习环境的课堂效果。初中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重视,进而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为初中生学习语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建设质疑情景,合理运用评价机制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了大量有留白的文章,这是课程改革的产物,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留白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学习过程。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不管是对还是错,教师都要肯定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然后再对不恰当的内容合理进行引导,从教师的角度提出建议。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立即否定学生不恰当想法的模式,认真听取学生提出的质疑问题,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不足,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另外,由于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存在差异,质疑的方向和内容也有明显不同,教师应该通过学生不同的观点了解学生的差异,给予学生足够的包容。教师课前不仅要准备课程内容,更要设置值得学生思考的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出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让他们提出更多问题,以便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理解课程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多人一组一起深入探讨文章的主题内容或者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提问、质疑的交流方式讨论并解决问题,全方位理解课程内容,同时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有效提升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获得找到答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能起到良性作用。
例如,《羚羊木雕》课文的结尾提出了“可是,这能都怪我吗?”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假如你是作者,如果收到了万芳送的礼物你应该怎么做?之后会与万芳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相对应的情境,让学生发动想象力,敢于把自己对课文故事内容、情节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并且还要勇于对同学故事中不太合适的地方提出质疑。这样不仅能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水平,还能提升其质疑水平,帮助学生全方位地认知与掌握课程内容和知识。情境不能随意设置,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方法诱导学生,就像《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可以对精彩的故事情节设置问题,如“皇帝在游行典礼上没有穿衣服,百姓有什么样的表现?说了什么话?”这些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带着质疑心理体会文中人物,了解文章的主题和脉络,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巧妙的方法唤醒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质疑,更加透彻理解文章核心。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合理地进行评价,学生质疑的热情就会减弱。教师要细致梳理学生提出的质疑,针对学生的思考程度给予表扬,同时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优秀的质疑问题,带领学生一起找出答案。赞赏对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学生课下做作业的过程中产生疑惑,在向教师询问的时候,教师应该第一时间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才能极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举办多元化的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利用研究调查等深入探析同时高效处理问题的活动。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很容易对周围事物提出质疑,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尤为重要。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开展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处于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中。
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固有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象,按照其个性特征以及兴趣偏好设计针对性教学方案。如教学课文《散步》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提出“学生和家人散步有怎样的感受”这一开放性问题,引出话题调动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当学生有了实际生活体验之后,再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就很容易了,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不断调整方向,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具体实践活动中,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设定活动时有的学生能非常顺利地完成,但有的学生却会出现一些状况,这时教师应当规避传统教学直接指出问题让学生改正的形式,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引导,让其自行提出质疑并找到答案,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当实践活动彻底结束之后,教师还应该做好总结工作,具体总结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的知识以及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不但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明白学习并不总是枯燥、无味的,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模式,引导他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勇于质疑不合理的地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选择多元化的质疑方法,强化质疑意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独立思考学习和教材中的问题,发挥其想象力。引导学生明白即使面对权威也要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教材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教师也会出现错误,要敢于质疑,不能唯唯诺诺、不经思考就认为教师的话是正确的、是不可忤逆更改的。如《论语》中“不耻下问”一词,部分教师解释成“不以询问不如自己的人为耻”,这就违背了思维逻辑“为什么要去询问不如自己的人?”有的学生就大胆提出这一质疑,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讨论,查阅资料,发现是教师讲解错误,教师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表扬学生的行为,鼓励找到错误的学生讲解正确答案:应该将“下”解释为“地位低下”,如此学生会对质疑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大增强质疑的勇气。
但是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能盲目认为其他人都是错误的,从而失去虚心求教的本心。学生要通过充分认真的思考有理有据地提出质疑,如《五柳先生传》一文中“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一些学生觉得他嗜酒,这种行为不好、不可取。一些学生却持相反的观点,认为“陶渊明喝酒是为了反抗社会的不公,是对世俗的一种蔑视,并非个人的陋习,应该从他的整个生平出发展开研究探析。”
四、结语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有疑问才会有思考,质疑能力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础。课程改革让许多教育者认识到质疑能力对学习的重要性,然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循序渐进的漫長过程,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认知水平、活跃其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质疑水平,达成全面发展语文素养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骊兰.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1):18.
[2] 张明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33):129.
[3] 王金侠.浅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20(22):37.
作者简介:陈保林(1976.8— ),男,汉族,甘肃武威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