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丽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方法,构建矩阵式资金流量表,分析资金在国外部门与其他部门间流动关系;利用里昂悌夫矩阵建立部门间金融风险波及效应模型,测算国外部门1单位违约风险在金融系统风险波及情况。在此基础上设置隔断机制,研究隔断机制下,该金融风险波及效应变化情况。
一、引言
2020年伊始,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各行业受不同程度影响。尤其是外贸企业,受影响颇深。2月,我国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7.2%,进口总值同比下降4%。直到6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速实现年内首次正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样,外贸企业风险及波及效用也应引起重视。而资金流量表展现出部门之间资金运用与来源情况,通过将资金流量表转化为“谁到谁”矩阵,进而分析部门间资金流动情况,测算国外部门违约风险对其他部门的金融风险波及情况,从而为金融监管提供方向。
二、文献综述
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承载着资金流动的信息,其中资金来源与运用的数额,可以反映出各部门资金余缺状况及金融活动规模变化(甘寿国,2002)。矩阵式资金流量表与部门间资金流量转移表的编制与结合则能展现出各机构部门资金流动状况及方式,进而为分析我国金融市场现状提供思路(李宝瑜、张帅,2009)。
在测算金融风险在国民经济部门间传染机制中,各学者所用方法各不相同。宫小琳、卞江(2010)利用最大熵方法对部门之间资金关联关系进行推测,并利用网络模型对冲击在经济中的传导即系统危机的过程进行演示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模拟危机发生时,各部门基于资产-负债关联关系所产生的直接损失及各轮损失波及情况。胡秋阳(2010)借助投入产出分析模型,构建了涵盖了金融交易与实物交易的资金流量表。将金融交易形成的部门间资金关联关系、实物交易形成的资金关联关系以及金融和实物交易间各交易项目间的资金关联关系进行刻画分析。张南(2013)将中国的资金流量表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转换为矩阵式资金流量表,借此分析部门间资产、负债基本特征。并利用里昂悌夫矩阵建立部门间金融风险波及效应模型,分析金融风险的波及效应。张云等(2018)将资金流量表中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纳入统一模型,借鉴投入产出法,构建宏观资金流量表和资金关联关系,定量分析政府部门局部债务违约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传播情况。
国家统计局对国外机构的定义为:与常住单位发生交易的非常住单位,在资金流量核算中也视同机构部门。在现有研究中,研究中国外贸企业风险的居多,但是研究该种风险在国内金融系统传播情况的较少。随着我国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国外部门风险对国内金融系统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最大熵方法除了在特定情况下,会高估传染的严重性,一般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会低估传染的严重性(Mistrulli,2007)。Upper &Worms(2004)也认为其独立性假设可能会造成结论存在偏差。本文借鉴张南、张云的方法,利用投入产出法,构建矩阵式资金流量表,对国外部门资金流入流出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国外部门违约对金融风险波及效应进行测算。
三、实证分析
由于资金存量数据难以搜集,存在数据来源的限制。因此,本文用流量数据代替存量数据进行分析。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2018),反映各部门资金运用与来源信息。通过对该信息进行加工,编制“从谁到谁”矩阵,进而观察各部门资金流入流出问题。通过“谁到谁”矩阵,分析国内外部门资金流向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计算出国外部门一单位违约风险对国内部门金融风险波及情况。
(一)从资金流量表到“谁到谁”矩阵
由于资金流量表数据有正有负,为避免出现负的比率系数,将资产方负的数据变为正数移动到对应负债方,将负债方负的数据变为正数移动到对应资产方,对资金流量表进行初步处理。
在资金流量表中,按照上述调整后,用矩阵E表示金融资产(资金运用),矩阵R表示金融负债(资金来源),eij表j示部门持有i项金融资产的数额,为j部门金融净负债,rij表示j部门通过i项金融项目筹集到的资金数额,pj为部门金融净资产,则
其中, 。且依据复式记账法,有以下等式成立:
同时,将与比较,取较大值为tj,即
因此可以得到
在编制“谁到谁”矩阵时,假定各部门对负债方的一个交易项目按照相同的比率做资金筹措。负债与相对应资产方资金流向与流量按以下公式推测:
负债比例系数=部门持有某类金融负债/某类金融负债合计
资产方部门运用该同类金融资产额=负债比例系数×该部门持有的同类金融资产
按以上规则编制出资金流量矩阵如表1所示。
表1清晰地表明了各部门资金筹集与运用的流向及流量。由表1可知,2018年资金流量总规模786182亿元,比2017年增加了11966亿元。国内部门中,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成为资金不足部门,资金不足额分别为79875億元和46517亿元。国外部门对国内部门的金融负债是35392亿元,持有国内部门金融资产为32183亿元,是金融净负债部门。其金融净负债额为3209亿元,换言之,也就是中国对外资金净流出为3209亿元,较2017年减少7919亿元。
(二)金融风险波及和乘数效应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金融风险的波及效应,按照投入产出模型的原理编制资金流量矩阵的X表与Y表,建立计量模型,重点观察部门之间由于债务违约所产生的波及效应。
本文将R表的各要素除以各制度部门的资产或负债的合计tj,即可得到负债比率,即,各负债比率组合形成负债系数矩阵B。同样,E表转置矩阵的各要素除以行和,得到资产比率,即,各资产比率组合形成资产系数矩阵D。
若某部门发生违约,无法偿还负债,造成规模为w的损失,用向量表示为W=(0…w…0)’(其他位置为0,违约部门位置为w),假设该种违约按照相应比例系数进行传播到相应资产,则其造成各资金账户的直接损失为BW。各资金账户损失按照矩阵D相应传播给各部门,形成各部门第一次间接损失DBW,同时按照DB进行第二次部门损失的传播。
若某资金项目发生违约,造成规模为k的损失,用向量表示为K=(0…k…0)’(其他位置为0,违约位置为k),假设该种违约按照相应比例系数进行传播到相应部门,则其造成各部门的直接损失为DK。部门损失按照矩阵B相应传导对应资金项目,形成资金项目第一次间接损失BDK,同时按照BD进行第二次资金项目损失的传播。
鉴于以上分析,部门发生违约对部门的损失总计为:
当,部门发生违约对各部门造成的总损失为:
部门发生违约对资金项目的损失总计为:
当,部门发生违约对各项目资金造成的总损失为:
项目资金发生违约对项目资金造成的总损失为:
当, 项目资金发生违约对项目资金造成的总损失为:
项目资金发生违约对各部门造成的总损失为:
当,项目资金发生违约对各部门造成的总损失为:
因此,为测算国外部门发生一单位损失对国内其他部门的波及效应,假设其他部门未发生波动,国外部门出现1单位的损失,即W=(0…-1…0),则据以上分析及公式可得国外部门损失对其他部门的波及效应(表2)。
国外部门发生1单位损失将对经济造成6.92倍的原违约资产损失,其中对金融机构将造成2.98倍的损失,对住户部门将造成1.01倍的损失,对政府部门将造成0.20倍的损失,对国外部门将造成1.51倍的损失,对非金融企业部门将造成1.22倍的损失。
从影响过程来看,国外部门违约对金融机构的影响位于前列,但影响效果随着波及次数的增加先增加后有所降低。从第一次间接效应看,国外部门违约对金融机构部门(-0.3105)造成的影响仅次于非金融企业部门(-0.4452),但随着波及次数的增加,这种影响程度逐渐被反超;第二次间接效应表明,对金融部门负面影响最大,为-0.5048,其次为非金融企业部门-0.1818,对住户部门的影响为-0.1303;第三次间接效应仍然可以观察到,对金融部门的负效应最大(-0.4052),其次是住户部门(-0.1657)和非金融企业部门(-0.1329)。由此可见,国外部门一旦发生违约,受影响最为严重的将会是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部门。
部门发生风险,将会通过其持有的资产项目对风险进行传递。以上分析了国外部门风险对其他部门的风险波及情况,接下来将计算部门违约风险在各类金融工具的传导效应(见表3)。
假设国外部门产生1单位的违约,在直接效应中,首先受影响较大的是金融机构往来(-0.2103)和直接投资(-0.1804),紧接着风险开始传播,在第一轮间接影响中,存款类金融工具开始受到影响,如定期存款(-0.08)、活期存款(-0.0171),中长期贷款也开始受到影响。在第二轮间接影响中,中长期贷款(-0.1014)受影响再次凸显,定期存款(-0.1301)、金融债券(-0.0648)受其影响较大。在第三轮间接效应中,受影响较大金融工具分别是:定期存款(-0.1044)、中长期贷款(-0.0996)、金融债券(-0.0508)。从综合来看,国外部门违约对定期存款(-0.7674)、中长期贷款(-0.7306)、金融債券(-0.4179)、直接投资(-0.3706)影响较大。由此可以看出,国外部门产生违约,会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往来、直接投资和其他对外债权债务,随着后期风险的传播性,会使定期存款、中长期贷款以及金融债券等金融工具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
(三)设置隔断机制后,国外部门违约影响分析
在国内,由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存款风险较小。而国债有国家作为后盾,风险同样较小。假设国外部门相关违约对存款、国债等金融资产不会产生影响,即,(如果存款、国债)。(如果存款、国债)。在此基础上研究,隔断机制后,国外部门违约的风险波及情况(见表4)。
对比表3和表5可以看出,设置隔断机制后,国外部门违约在各类金融工具的总传导效应有所增强。金融债券、中长期贷款、直接投资等项目波及效应依然明显。与未添加隔断机制相比,金融债券、直接投资波及效应有所提高,分别从原来的0.4179倍、0.3706倍提高到0.7723倍和0.3986倍。而中长期贷款波及效应有所降低,由原来的0.7306倍降为0.6728倍。在未设置隔断机制之前,定期存款、中长期贷款、金融债券影响较大,在设置隔断机制后,金融债券、中长期贷款、直接投资影响较大。
四、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方法,构建矩阵式资金流量表,利用里昂悌夫矩阵建立部门间金融风险波及效应模型,对国外部门违约对金融风险的波及效应进行测算,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第一,随着风险的波及与传递,国外部门1单位的违约风险,最终将会被放大。2018年,国外部门是金融净负债部门。国外部门发生1单位损失将对经济造成6.92倍的原违约资产损失,风险扩大将近6倍。在实际监管中,国外部门违约风险应引起重视。
第二,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部门受国外部门违约风险冲击较大,尤其是金融机构,受影响更大。国外部门发生1单位违约将对金融机构将造成2.98倍的损失,对住户部门将造成1.01倍的损失,对非金融企业部门将造成1.22倍的损失。金融机构、国内非金融企业不同程度地对受到风险的冲击有一定放大作用。而住户部门这种放大作用并不明显。在实际中,应对金融机构及非金融企业部门风险传播保持警惕。
第三,定期存款、中长期贷款等金融工具最初受国外部门风险影响较小,但从资金循环的角度看,会对其他金融项目产生一系列负面连锁波及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慢慢凸显。国外部门产生违约,首先会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往来、直接投资和其他对外债权债务,随着后期风险的传播性,会使定期存款、中长期贷款以及金融债券等金融工具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
第四,在设定存款、国债等隔断机制时,国外部门违约影响总体有所上涨。设置隔断机制后,国外部门违约对部门影响总体效应由原来的6.9241倍上升为7.2846倍。虽然对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影响进一步削弱,但是对非金融企业部门及金融机构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对金融债券、直接投资的影响也有所加重。而中长期贷款的影响虽然有所降低,但其依然受影响较大。
基于以上分析,国外部门带来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尤其对非金融企业部门和金融部门风险,更应提高警惕。除此之外,应警惕国外部门违约风险在中长期贷款、对外直接投资、金融债券等项目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张南.矩阵式资金流量表与风险波及测算[J].统计研究,2013,30(06):67-77.
[2]蒋萍,贾帅帅.基于矩阵式资金流量表的涉外交易考察[J].统计研究,2012,29(04):58-65.
[3]胡秋阳.投入产出式资金流量表和资金关联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27(03):133-146.
[4]李宝瑜,张帅.我国部门间金融资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J].统计研究,2009,26(12):3-10.
[5]甘寿国.从资金流量表看我国资金流动及融资结构[J].南方经济,2002(06):65-67.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荆门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