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利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山西晋城 048000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负责接收、处理各类病人。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患者遭受创伤和各种疾病折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对其机体健康产生消极影响[1]。急诊科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情复杂以及病情危急等特点,若未在黄金时间内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会影响预后,引发纠纷,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如应急能力差、缺乏急救经验的年轻护士多等,容易引发危机事件,影响救援质量[2]。 有学者表示,以往常规护理管理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导致相关护理工作无法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增加护患纠纷发生率[3]。 危机管理模式主要结合医院实际状况,对以往护理管理措施进行优化、改进,对医院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4]。该研究选取2020 年12 月—2021 年10 月期间急诊科20 名护理人员、62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管理措施进行进一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将急诊科患者62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1 例。研究组患者男20 例,女11 例;年龄24~76 岁,平均(50.33±0.42)岁;护理人员10 名,男1 名,女9 名;年龄22~38 岁,平均(30.31±0.45)岁;大专6 名、本科4名;主管护师2 名、护师3 名、护士5 名。 对照组患者男19 例,女12 例;年龄25~74 岁,平均(50.29±0.38)岁;护理人员10 名,男2 名,女8 名;年龄20~39 岁,平均(30.28±0.33)岁;大专5 名、本科5 名;主管护师2 名、护师4 名、护士4 名。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内容在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实施。
纳入标准:①患者及护理人员数据信息及资料完整;②所有入选患者语言沟通情况良好;③患者思维意识无障碍;④患者家属均对该次研究的方法和目的知情。
排除标准:①肝肾肺功能障碍;②血液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器质性疾病;④依从性差;⑤中途退出该次研究。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措施,主要实施方案为要求相关护理人员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并按照计划展开各项护理管理,在实际护理干预中发现异常后及时上报,随后实施有效处理。
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给予危机管理模式,具体实施措施为:(1)组建危机管理小组。 对患者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制订危机管理护理预案,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症状,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实施针对性危机管理预案。对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危机风险的规范化培训,提高急诊病房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增强护理危机意识,提高护理水平。建立危机管理小组,定期开展调查,选择急诊科护士长为组长,选择经验丰富以及沟通能力强的护理人员成立护理干预小组,合理评估成员的整体能力,实施培训,包括管理、操作方法。定期总结护理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明确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根据危机管理计划,调查实施程度,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实施,进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提升护理质量。(2)危机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案。①重视危机前预防: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危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在危机因素发生之前,最大限度地消除或预防相关因素,进而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在实际管理中,护理人员需及时树立、增强危机意识,对护理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事件进行分析,不断丰富自身能力,确保能够独立、熟练地处理各种事件,进而实现危机事件的有效预防及避免。除此之外,重视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发生的范围,在危机因素发生的早期采取预防措施,保障护理质量的同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②危机处理:当急诊科发生危机事故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明确,并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在这一过程中,相关护士需要对危机事件(原因、发展过程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为危机管理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需要重视与各方面沟通,并记录沟通情况,一方面可以完善患者基础资料,另一方面对护理计划的完善具有促进作用。 ③危机后处理: 应对危机事故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对该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吸取经验和教训,方便对后续类似事件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进而有效增强人员的危机管理技能。 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的调查,包括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预防、解决措施,根据实际危机事件处理结果,实施奖惩措施,给予表现优秀的护理人员相关的奖励,一方面可以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预防急诊科危机事件的发生,对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均具促进作用。
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分析,采用百分制评分标准,主要研究指标为护理态度、健康宣教、心理干预、业务水平,上述指标状况总分均为25 分,分数与护理质量成正比;计算两组危机事件发生情况,研究指标为护理记录填写不完善、护患关系、医疗器械造成的不良事件;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总分为100 分:非常满意90 分以上、一般满意70~90 分以及不满意70 分以下。 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组间差异比较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组间差异比较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各指标评分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对比[(±s),分]
表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对比[(±s),分]
?
对照组危机事件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危机事件对比[n(%)]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各种临床研究指出,在急诊病房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危险事件,降低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严重情况下会对患者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产生威胁[5-6]。急诊时间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时期,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处理,会给患者带来难以磨灭的痛苦。近年来,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相关护理的需求也随之提升,常规护理措施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患者相关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为护理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急诊护理风险发生率较高,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7-8]。
危机管理主要是应对各种危机情景的过程,对消除或减少危机带来的危害具有积极意义[9]。 在急诊科护理过程中,由于急诊科护士护理危机意识淡薄、护理经验不足等因素,可能导致护理风险提高,对患者护理结局以及医院整体发展均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必须进行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在急诊护理过程中运用危机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急诊护理面临的潜在危机事件,对危机事件的预防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急诊抢救效果[10-11]。急诊科各种护理中,通过危机管理,可以有效提升病房管理、患者接待、急救、无菌操作等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提高,该方案实施的必要性及推广价值较高[12]。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较对照组高,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危机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表明危及管理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抑制不良事件,对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结果显示:通过对患者的分析发现,护理人员是造成护理危机事件的主要原因,包括护理人员危机意识不强、操作不规范、经验不足等[13-14]。 因此,在实际的护理管理中,临床需要重视对护理人员危机意识的培养,加强危机管理模式的传播,提高护士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保障熟练操作,增加患者疾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进而有效预防危机事件。除此之外,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并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提高护理安全和患者护理满意度[15]。 危机管理模式的舒适通过对参与危机管理的护士进行统一培训,帮助低年资护士更好地掌握护理技能,有助于护理过程中危机事件的有效预防[16-17]。 加强对相关护理人员在操作、理论方面的培训和考核,可以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处理,提高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度。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低年资护士可以得到高年资护士的及时指导,从而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制订合理的弹性轮班制度,提升其工作质量及效率。 加强危机意识、人文关怀观念的培养,让护士更好地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工作中,一方面可以优化护理服务,另一方面对促进护患关系改善具有积极意义,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18]。 提高团队规避风险能力,要求护士强化危机意识,规范护理记录,及时纠正错误态度,增强业务能力,有效规避护理风险。
综上所述,危机管理模式可以保障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