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少凤,李少琴
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院感科,广东深圳 518100
院内感染主要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其作为患者感染的常见途径,感染发生与护理服务质量、院内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而重症监护室(ICU)作为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随着耐药菌株、侵入性操作增多,细菌变异速度不断加快,ICU院内感染控制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热点之一,主要在于ICU患者一旦出现院内感染不仅会加重自身疾病程度,还会导致治疗难度增大,引发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增大医护人员及患者心理负担,甚至出现不良社会影响[1-3]。该研究以2020年1月—2021年6月参与不同管理模式的1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ICU院内感染控制中持续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的1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依据实施的管理模式不同阶段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研究组行持续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照组行常规管理模式,为同一组护理人员,人员无变化,共10名,男2名、女8名;年龄21~36岁,平均(24.5±3.3)岁。两阶段各对32例ICU患者进行管理,研究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9~71岁,平均(50.06±8.63)岁。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30~72岁,平均(51.18±8.77)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常规管理:护理人员实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规范用药流程并严格管理手卫生情况,加强医疗垃圾的处理及安全。
1.2.2 研究组行持续护理质量管理:(1)建立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护理人员组成管理小组,组长为护士长,统筹安排管理,辅导员由高年资护士担任,其余护士为组员,ICU护士均参与管理工作,组建管理小组后召开会议,共同讨论ICU院内感染出现原因、诱发因素。①调查院内现状;②对ICU护理服务缺陷及产生原因进行综合分析;③根据分析结果制订并实施护理服务策略;④确认成果并进行总结。(2)持续护理质量管理流程。①建立监督小组:由医院感染防控部门设立手卫生监督小组,小组成员主要有医院感染专职人员、ICU护士长、各科感染控制人员等,于医院感染控制考核内容中纳入手卫生管控条例,制订统一的手卫生采样及监测标准;②强化培训:通过演练、宣传折页、知识讲座等一系列方式开展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与职业暴露、手卫生控制措施等,提升防护用品执行依从性、手卫生合格率;③强化监管:每日定时监管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措施落实状况与手卫生、人员防护、消毒隔离等状况,每月对ICU医护人员双手、病室内物体表面、空气开展细菌学检查,一旦发现与规定要求不相符的情况予以相应惩处,在此基础上提升ICU护士对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视。(3)ICU护士管理。①优化ICU护理服务工作流程,降低ICU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如采用电子病历,对病历书写流程予以简化等;②优化ICU护士排班,确保护理人员休息、工作的合理性,保证休息时间充足;③积极组织ICU护士参与院内感染管理小组、手卫生监督小组开展的培训活动;④施行责任追究制,如果ICU护士负责的患者于ICU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状况,根据感染出现原因对其责任予以确定并追究,在此基础上提升ICU护士责任感与感染防控意识;⑤制订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执行表,每日对ICU护士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以月为周期对执行优秀的护士予以物质、精神奖励,提升其积极主动性。(4)ICU患者及环境管理。向患者说明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嘱咐其注意个人卫生与病床位置,患者进入ICU后应执行消毒隔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开展侵入性操作,尽可能于单间进行医护操作,且患者之间的床间距应≥2 m,由专人对ICU医疗废物进行消毒处理,护士与每一位患者接触之前与之后均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手部清洗消毒,单间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并派遣专人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两种以上抗生素应分开使用,并对用药情况予以详细记录。
续表1
续表1
观察两组管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后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满意度。以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内容主要有躯体机能、躯体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限制、心理健康8项,各项满分100分,得分越低即生活质量越低。院内感染包括血液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评价,由护理人员针对实施的管理模式进行满意度评价,分为不满意(70分以下)、满意(70~89分)及十分满意(90~100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管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管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较管理前更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研究组(n=32)对照组(n=32)t值P值躯体机能管理前管理后t值57.64±4.51 57.79±4.53 0.133 0.895 76.15±4.88 69.13±4.71 5.855<0.001 15.758 9.816躯体职能躯体疼痛P值管理前管理后t值<0.001<0.001 57.69±4.27 57.27±4.26 0.394 0.695 75.86±4.91 68.58±4.46 46.208<0.001 15.796 10.730<0.001<0.001 P值 管理前 管理后 t值 P值57.36±4.29 57.22±4.31 0.130 0.897 76.13±4.92 69.27±4.52 5.808<0.001 16.266 10.914<0.001<0.001
管理后,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n(%)]
管理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
ICU作为医院内重要科室,因ICU患者多病情危重,伴发多种基础病症,需要长期接受抗生素治疗,且医护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侵入性操作,导致院内感染发生风险增大,影响疗效,甚至患者危及生命,所以控制ICU院内感染对提升患者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4-6]。
ICU院内感染发生原因主要为医护人员感染防范意识不足,未严格遵循院内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且ICU环境消毒清洁不到位等,因此应将上述几点作为预防院内感染的重点[7-8]。该研究中,研究组较对照组管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更高,院内感染发生率更低(P<0.05),提示ICU院内感染控制中持续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分析原因在于持续护理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现代模式,旨在根据护理质量形成过程,对护理服务不同环节予以计划、组织及管控,以提升护理质量,通过建立管理小组确定ICU院内感染发生原因与护理服务存在的不足,制订并施行相应的护理服务策略并进行总结,确保护理服务顺利开展[9-10];建立监督小组提升医护人员防控院内感染意识,规范其护理行为,确保手卫生达标;强化培训可提升护理人员操作水平及质量,还可加深其对院内感染相关知识的认知,提升防护用品执行依从性、手卫生合理率,减少职业暴露[11-12];强化监管可确保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增强ICU护士对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视,确保ICU环境消毒达标[13];ICU护士管理通过对ICU护理服务工作流程、排班进行优化,可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确保其休息时间充足,而通过组织ICU护士参与相关培训活动与实行责任制,可加强其感染防范意识与规范操作意识,且通过月评估ICU护士感染防控执行情况,有利于提升其工作积极性、规范性[14-16];ICU患者及环境管理通过向患者介绍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可提升其感染预防意识,确保个人卫生达标,且严格实行ICU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及手卫生规程,合理使用抗生素,可进一步降低院内感染率[17-18]。
综上所述,ICU院内感染控制中持续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升护理人员满意度,减少患者院 内感染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