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寂

2022-06-18 11:30:10粟宇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邦迪列斯家族

粟宇

百年孤寂这本书一我开始还觉得书的「剧情」有点夸张,不过后来越看越看出感觉!作者有他幽默的表现方式,以及绚烂的文字叙述技巧,看到最后,我突然如「顿悟」一般,了解整个家族兴衰过程背后所包含的意义!看完马奎斯的著作—百年孤寂,除了惊叹作者那华美般魔幻的文字叙述,更加惊奇地发现作者在人物性格、故事结构上的细腻描写,那样的魔幻与写实间的彼此穿插,以及时光前后的交错及连续,更令我惊讶的是,在如此奇幻、描写古老事物的书中,我竟然有了现代人生的体悟!故事讲一个家族六代以来历经百年的兴衰,起于衰败,也終于衰败。有时候,生命当中的一些事,其实也是永无止境的循环。一个家族在「恋母情结」上不断的循环,种下衰败的因果,一个家族当中每一代,总有有一、两个子孙,继承那个家族的特异性格、做事方式.....这些,虽然乍听之下有些消极、有些悲观,但另一方面来看。反而也可以叫人释怀。过日子,天真烂漫地过下去,即使充满对未来预感的忧心,我想,也应该学学那个家族特有的坚韧生存本性,如此活下,应无憾矣!先前所说故事起于衰败,终于衰败,应验老祖宗一句话,繁荣今日,美丽的神仙境地,终就有溃散败亡、落于尘土时时,如此循环,当为人生、更为历史......

这竟然是一部得过诺贝尔奖的作品?它读起来很像童话呢!全书有二十章,每一章大约都讲述二到三个故事,节奏很紧凑,文字非常简洁,人物对白远比情节的流动来得少,神话元素穿插在字里行间里,所以一进入书中的情境,很快便手不释卷、忘记身处何方了。除了使人入迷,我想它还有让人百看不厌的魔力,就如充满警世寓言的童话,每次的重新温习,都能有新的发现。这是部「孤寂的史诗」,涵盖了各式各样的孤寂-知识工作者的孤寂(老邦迪亚)、老年的孤寂(易家兰)、死亡的孤寂(亚奎拉)、权力的孤寂(邦迪亚上校)、欲望追求者的孤寂(莉比卡与亚克迪奥)、自尊者的孤寂(亚玛兰塔,同时也是仇恨者)、专制者的孤寂(阿克迪亚)、恐惧者的孤寂(十七个私生子)、善良的孤寂(匹达黛)、浮华的孤寂(席甘多)、历史见证者的孤寂(席根铎)、美的孤寂(瑞米迪娥)、异乡人的孤寂(卡碧娥)、爱情被剥夺者的孤寂(美美)、同性恋的孤寂(亚卡底奥)、劈腿者的孤寂(亚玛伦塔)、弃子的孤寂(倭良诺)。每一种孤寂,都以充想象力的象征来表现,比如以吃泥土代表压抑性欲的女性;以缠在手上的黑绷带象征童贞;以久久不散的弹药味象征罪与罚;以邮寄的尸体包裹表示死亡的侵入;以表面镀着薄金的夜壶象征虚假的矜持;以成群死亡的飞鸟象征家族生命基础的毁灭;以飞舞的黄蝴蝶暗示爱情的默契,那散不掉的弹药味令我印象深刻:“尸体的火药味无法消除,首先,他们用肥皂和刷子给他洗刷了三遍;他们用盐和醋来搓洗,而后用灰和柠檬来擦拭,最后把他放进一桶咸水中泡浸六个小时。他们是那么用力搓揉,以致把他身上的刺青都搓得褪掉了。大家在绝望中想出一个办法,打算在他身上涂抹辣椒和茴香以及桂树叶子,并用温水煮上一整天,可是他已经开始腐烂,他们必须赶紧埋葬他。他们将他封进一具特制的棺材中,棺材里边用铁片补强,用钢钉钉好,即使这样,当葬仪行列经过街上时,仍然闻得到那股弹药气味。”这段精雕的文字,表现出罪与罚的遗害、心灵无法平静的惩罚,那无法掩盖的罪,即使有人极力掩饰,罪终究以罪恶的方法出现,或者只是形式的不同,本质却一直存在着。亚克迪奥究竟是自杀,还是被暗杀?甚或莉比卡杀了他?小说只是平静地带过,未曾追究,一如所有离奇惊骇的情节,总是那么自然地被诉说着一般。

另一个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报复者亚玛兰塔,既燃烧着强烈妒火,却又同时怀藏着善良纯洁的奇特人物,网络上见到不少人讨论她为何拒绝克列斯比的求婚,足见她引起很多的好奇,马奎斯赋予她复杂的人性,写她报复抢走克列斯比的莉比卡,但随着婚期无限延岩与后者的焦躁,报复方式逐渐软弱(拿走婚纱中的除虫药丸,还有向上帝祈求),这其实泄露了一点她的纯良天性,至于她拒绝克列斯比,除了解释成一种奇怪的爱情表达方式,再就是爱自己的自尊心略胜过过爱情吧!在缺乏爱人能力,以致人人孤寂的邦迪亚家族中,原本她可能成为唯一的救赎,却因为这略胜一筹的自尊,星光般微弱的一点希望也幻灭了。

书中「死亡」意象之丰富仅次于孤寂,举克列斯比之死为例:“有一天晚上,他正在唱歌,马康多的人醒来,听到那有如仙境才有的古琴声和凡人不可能唱出的热情曲调,觉得恍如身处天使的国度里,这时克列斯比看见全马康多的窗子都亮起灯光,只有亚玛兰塔的窗子例外。十一月一日,万圣节那天,他的弟弟打开店门,看见所有的灯都亮着,所有的八音盒都开着,所有的音响钟都不停地敲着,它们在疯狂地合奏,克列斯比则坐在后面的写字台前,手腕己被剃刀割断,双手插在一盆安息香里。”文字之美,令人无话可说。另外还有以空间的回廊与静寂铺写的老邦迪亚之死,才情之高也教人直呼不可思议;身体干瘦缩小却仍忧心操劳,浑然不觉自己已死的易家兰,死前则身旁环绕着所有的亲人影像,这种想象力,你不得不拍案叫绝;就连狠心的卡碧娥死时出现的乡愁,亦充满诗意掬人同情之泪。不过书中一个重要人物,从第一章就登场,直到第十三章才死的邦迪亚上校(书中很多人物都只出现三四章后,就身亡或自我封闭),他的死带着荒谬色彩,眼前出现空茫的马戏团行列,并且是小便时额头顶在栗树上直挺挺死去的。马戏团似乎代表他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栗树则是他父亲生前被捆绑的地方,那么他光荣的一生对他而言只是空白,所以以制作小金鱼度过残生,这个角色的死亡方式,应具有对哥伦比亚动乱的批判。ED38FE8A-F21C-44D5-AB38-7734EE5A08DF

猜你喜欢
邦迪列斯家族
HK家族崛起
风筝节
环球时报(2019-09-09)2019-09-09 06:14:36
《小偷家族》
电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8
皿字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