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

2022-06-18 14:29王宏腾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红色精神导向性文化资源

[摘要]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蕴含着独特的教育价值。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在增强高校自身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将红色精神视为校园文化建设导向性准则,根据不同学科特色将红色精神转为可用以树立校园文化内涵的重要教育资源与文化资源,同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多元化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关键词]红色精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导向性;文化资源

[作者简介]王宏腾,北京林业大学辅导员,北京 100083。

[课题]本文为中国林业政研会2020年林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资助项目“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教育,推进林草业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项目编号:lyz20121)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D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2)05-0060-03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红色精神作为宝贵而又优秀的塑造精神世界的重要资源,对引导学生个体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有着不可忽视的激励与启迪作用,其思想内核无疑可以被合理运用在校园文化建设层面。用红色精神涵养青年学生心灵,融入青年学生血脉,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使红色精神有机融入育人全过程,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红色精神的实际内涵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的高度概括,内核丰富且在不同的时期经过长期积淀,与时俱进,具有显著的时代意蕴,包含着崇高理想、甘于奉献、服务人民、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等等内在的优秀内涵。红色精神为何是“红色”?习近平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秉持顽强斗争、不畏挑战的高尚精神品质,在长期坚持不懈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红色精神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先进的精神的集中表述。

聚焦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红色精神,其形成条件各不相同,如伟大的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还有围绕模范人物事迹的如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新冠疫情斗争过程中又形成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虽然精神表现在不同阶段展示形式不同,但是其实质内涵具有高度一致的共同特性。其一是贯穿政治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秉持高尚理想信念的精神世界。其二,红色精神承载了中国革命与祖国建设过程中共产主义者的革命激情与奋斗理想。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精神,對于中华民族来说,代表着昂扬激情的斗志与不断进取的精神,同时在构建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层面为优秀的文化环境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虽然时代交替,但这些红色精神历久弥新,折射出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①

二、红色精神的教育价值

首先,对于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是把握意识形态主阵地的需要。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是推进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和“桥头堡”。红色精神薪火相传②,能够为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筑牢思想基础,并在校园文化中生根发芽,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使命的坚实力量。教育工作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决定了高校必然是弘扬和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阵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彰显红色精神时代意蕴的过程,红色精神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引领作用不可或缺,更不可忽视。

其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由红色精神作为引领,充分发挥它的德育教化和价值导向作用。构建有红色底蕴的校园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目标,红色精神能够在校园长期发展中潜移默化地为学校师生树立行为准则、思维方式方法以及多元环境趋势下的政治、文化意识,是校园文化的精华和灵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要求树立政治意识,在明确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之后,必须坚持红色底蕴育人铸魂,即用什么培养人的问题。这就指出了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引领,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为己任,将红色精神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从而建立更符合当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校园文化。

再次,红色精神是校园文化正能量的源头。习近平指出:“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中国革命的历史是红色精神能够蓬勃发展的养分,是最好的营养剂。高校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红色精神是校园文化正能量的本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红色精神的历史为“养分”,培育有底蕴的校园文化,树立新时代下弘扬红色精神的典范,才能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熏陶下,感悟红色精神、感受时代风貌,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三、红色精神融入高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红色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不懈的探索,在不断实践创新中找到积极且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文化建设路径,这就需要校方在各自不同的校园文化发展中根据红色底蕴,使全方位的红色精神教育融入校园文化。

(一)依托红色精神导向性地位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旗帜鲜明地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踏踏实实做好教育工作,加强主体自身建设,增强校园文化建设中红色精神文化的引领作用。首要的一点是注重从党的优良传统、红色基因、革命精神中汲取丰富营养、获得不竭动力。③以校园为主体的红色精神文化建设需要使校方自身达到关于精神文化传播的建设要求,进而向以红色思想理论及其精神内涵为主体、为主导的过渡,使红色精神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之基础,并且还要作为校园文化的“风向标”,以此来增强大学生对红色精神的认同感。

(二)结合校园风貌独特性风格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风貌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沉淀和固化下来的传统和风格,其中物质风貌提供了办学过程中的优渥地理环境,非物质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起到了激励传承的积淀作用。有学者提到很多学校在筹办校史馆的过程中融入红色,体现红色精神及其价值理念。④以校方自身建设过程中的红色事迹为例,红色精神所独有的高尚内涵具有一致性,但不同类型的高校之间所涉及的领域与学科情感归属不尽相同,学科本身内在的属性也是红色精神建设的一个重要特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每所高校都有各自的办学传承,红色精神可以是各自高校建设的重点学科,贡献卓越的老教师,抑或是在平凡生活中为教育事业付出而没有被铭记的教育工作者,资源的拓展内容可以是非常全面的,但全面性却并不影响其深刻性。只有加强全面的校方自身红色精神的探索,深度挖掘承载红色精神的资源,并且将其转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教育资源,红色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够有机发展。

(三)思考群体差异多元化趋势拓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红色精神在融入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教育工作需要意识到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活跃,群体基数庞大而导致的群体内部差异性现象,使校园红色精神建设和传播困难升级,直接导致的问题就是高校红色文化建设在方法运用上的挑战。高校应该充分把握新媒体平台的思想引领作用,针对青年学生媒体运用的新特点,积极拓宽教育维度;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应该结合红色精神优质内涵,使内容新颖而深刻,形式更加贴近大学生活,通过对学生诉求的契合来提高吸引力和亲和性,进而达到红色精神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高校应从教育对象即青年一代学生群体的生活经验以及生活习惯出发,探索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从而形成良好的教育关系,使红色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真正融入到学生生活。例如在互联网时代,学习强国软件的广泛使用,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晓国内外大事,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板块设置中可以像学习强国一样,将校园红色文化以一种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其中的网络文化传播方式呈现出来,以此兼顾群体差异,融入学生生活习惯。

(四)回归校园文化功能式宣传助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毋庸置疑,还是需要以校园宣传能力建设为出发点,进而形成校园红色精神文化。校园红色精神文化建设与教育对象形成直接关系,应该从教育对象出发,立足于教育,立足于学生。营造良好校园风向,做好校园宣传工作,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⑤当下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令广大人民群众处在一个极为开放的媒体环境当中,大学校园无疑也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成为宣传的传播土壤,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高校对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把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这既指出了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也为高校育人格局提出了新定位、新要求。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将红色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无疑要依托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创新。诸如在校园宣传方面,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校园报刊等传播渠道加强红色精神教育的宣传,结合国家建设发展中的重大节日,通过红色精神系列讲座、红色精神纪念活动、展览会、知识竞赛、演讲与征文比赛等,辅助网络媒介引导,同时也要利用校园橱窗展板等宣传渠道,进而引导学生学习红色精神,发扬红色精神,践行红色精神,达到多渠道、多模式、多内容地增强红色精神教育的目的,以全方位的校园红色文化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坚实的精神文化支撑⑥,以此实现红色精神教育宣传建设的全面提高。

(五)培养铸魂育人启迪性精神重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精神诉求层面的启迪与满足是红色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归宿。习近平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⑦红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鲜亮底色,将红色底色融入到精神层面,从而达到坚定的红色精神世界,学校在关注教育对象的精神世界时,首先思考的是将红色精神与学生精神层面的塑造有机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理论出发,必须满足两种要求,其一是要向教育对象即学生主体灌输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这是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其二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令他们善于主动从红色精神的认识过程中思考问题,将红色底蕴带进生活,能够认识到红色作为鲜亮底色的意义,达到一种将个人的青春梦想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相连的人生追求与精神境界。这也是红色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高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最终文化诉求。

红色精神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上虽然存在多方面因素交合而出现的困境,但是无论未来如何变化,初心不能忘,底蕴不能丢,需要用红色精神给当代青年人“补血”⑧,通过不断地突出文化内涵架构力量与多方位多层次合力,将高校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融于教、涵于制、载于文、化于境、行于众”⑨,这是一个使底蕴不断厚重的过程,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红色精神文化融入校园发展的迫切任务。

[注释]

①陈世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308.

②刘学.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N].人民日报,2020-10-06(01).

③沈小平.牢记红色政權从哪里来[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09-24(05).

④刘建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60.

⑤习近平.决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⑥朱波.当代大学生传承红色精神的路径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4(02):53-56.

⑦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坚定政治信仰永葆初心[EB/OL].求是网,2019-04-09.http://www.qstheory.cn/CPC/2019-04/09/c_1124343783.htm.

⑧傅治平.精神的升华——中国共产党的精气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66.

⑨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N].光明日报,2016-11-23.

猜你喜欢
红色精神导向性文化资源
任务导向性训练与冰、酸剌激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的研究进展
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瘫患儿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论新闻记者如何把握好新闻导向性
关于党员红色精神信仰现状的调研和反思
历史虚无主义冲击下大学生红色精神现状认同研究
红色精神:新常态下培育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形成的有效助推器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关于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校级课题立项导向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