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图 周晓焱
[摘要]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整整坚持了十四年之久,持续时间长、牺牲大、战果辉煌,是全民族抗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有效牵制了日军有生力量,为全民族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东北;抗日武装斗争;历史贡献;东北抗日联军
[作者简介]兰图,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副教授,贵州贵阳 550000;周晓焱,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中图分类号] D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2)05-0023-02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奋起抗战。历时十四年之久的东北地区抗日武装斗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光辉一页。在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血洒沙场,铸就了不可忘却的民族记忆。
一、对东北地区抗日武装斗争历程的回顾
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3年5月义勇军主力退入苏联为止,这一阶段抗日主力是以东北军余部自发形成的抗日武装力量——东北抗日义勇军,由马占山、唐聚五、冯占海、李杜、苏炳文等爱国将领领导,期间东北抗日义勇军发展到50万人左右,和日伪军进行了大小约3000次的战斗,给日伪军以重大打击。1931年11月的江桥抗战,1932年3月辽西义勇军反攻沈阳城、海伦攻防战,1932年下半年马占山、苏炳文部联手两攻齐齐哈尔等,都是期间的光辉战例。
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在1933年底到1938年底为止,这一时期坚持抗战的主力是中共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共中央派出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到东北参加抗日斗争。在1933—1934年,相继改编各地游击队为东北人民革命军,这些部队成为了此后抗日联军的核心部队。1936年2月20日根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提出的《为建立全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决议草案》,以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周保中等和汤原游击队、海伦游击队的名义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将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陆续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从1936年初到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已建立11个军,共3万余人,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北满三大游击区,在南起长白山,北抵小兴安岭,东起乌苏里江,西至辽河东岸的广大地区内,开展游击战争,同日伪军进行大小几千次战斗,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讨伐”。他们的英勇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牵制了大量日军,支援和鼓舞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
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在1939年初至1945年8月为止,这是东北抗日斗争转入小型游击战时期。为了保证日军进攻苏联时能够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1939年诺门罕事件发生前后,日军对东北地区大量增兵,日军总兵力增加至70万之众,并以40万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用来“讨伐”各地的抗日武装力量,战争达到空前残酷的阶段。随着日伪军强大的军事优势和东北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1942年以后东北抗日联军为保有有生力量陆续进入苏联境内进行整训,同时不断派出小分队深入到延吉、和龙、汪清、宁安、敦化、五常、宝清、饶河、铁力、庆安、绥化、北安、萝北等敌人统治薄弱的山区进行活动,侦查敌情、袭击敌伪机关、破坏交通,通过各种形式给日军以打击,坚定了人民对抗战最后胜利的信念。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东北抗日联军配合八路军、苏联红军解放东北,在日寇各条战线后方打击敌人,搜剿残败敌伪军,协助八路军和苏联红军作战,迎接全民族伟大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长期以来对东北地区抗日武装斗争历史贡献认识的缺陷
东北地区的抗日战争是一个异常残酷和复杂的过程,敌强我弱的客观环境、抗战胜利以后日伪毁灭罪证,及之后的解放战争使得东北地区抗战的史料难以完整保存,使得今天的部分理论工作对东北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认识出现一些不足。
(一)理论研究中对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历史贡献研究不够。不论是国家级、省级课题分配,还是论文发表数量,关于东北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数量不是很多。就档案资料而言,仅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日伪档案就有10万余件,记录反映了日本侵略者对东北人民犯下的累累罪行,极具历史价值。由于年代久远,翻译难度大,目前整理出来的档案资料只有一小部分。在抗战结束70多年以后,还可以不断在馆藏档案中发现“新罪证”,如果能对这些历史档案进行搶救和挖掘,对于揭露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促进人们珍爱和平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二)对东北地区抗日武装斗争历史贡献的宣传存在缺陷。长期以来,对东北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历史宣传不足和片面,使得广大民众对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认识上存在巨大的缺陷。比如,为揭露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忽视了东北军爱国官兵可歌可泣的战斗;再比如,为宣传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忽视了东北抗日义勇军为保卫家园的抗争,这些缺陷不可避免地使不了解那段历史的人们产生种种错误认识,轻视乃至歪曲了东北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历史贡献。同时,由于年代的久远和学术上的不严谨,一些张冠李戴式的宣传也影响了对东北地区抗日武装斗争宣传的效果。
总之,对东北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研究和宣传必须要加强,在历史见证者和证据没有完全消失之前,作为后人有必要、也有能力保留下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让伟大的、支持东北人民坚持十四年抗日武装斗争的民族精神得到传承。
三、正确认识东北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历史贡献
(一)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整整坚持了十四年之久,是全民族抗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北的侵略行径,激起东北人民抗日怒潮。纵观延续十四年之久的东北地区抗日武装斗争,其中对敌斗争之坚决、群众发动之广泛、斗争环境之艰苦、牺牲之惨烈,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是罕见的。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整整坚持了十四年之久,不仅仅是最先拉开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大幕,成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为此后全面抗战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动员。中共中央对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给予了极高评价,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给东北同胞的电文中,称赞东北抗日军队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1949年5月,中共中央给东北局的电文中再次指出抗联斗争是光荣的,称“此种光荣历史应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称赞杨靖宇、赵尚志等抗日将领和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由此可见,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是全民族抗战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据有关资料统计,从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军投降,东北抗日义勇军和日伪军进行了大小约3000次的战斗,而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约10余万次以上,其间涌现出一大批如:马占山、黄显声、杨靖宇、赵尚志、陈翰章、魏拯民、赵一曼等英雄人物,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日本关东军高层甚至无奈地将东北抗联称为“满洲治安之癌”。铁血将士不仅仅展现出铮铮铁骨,也有鲜为人知的温情一面,魏拯民烈士的日记、赵一曼烈士的遗书无不饱含对祖国的热爱和家人的不舍,也充分体现出他们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的决绝之情。正是靠着这一批批决绝的爱国者,将东北地区的抗日烽火遍燃于东北全境,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日热情。
(三)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有效牵制了日军有生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日本侵占东北三省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对苏联作战作必要的准备。但是直到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尽管在东北的日军总兵力已经达到空前的31个师团85万人,却始终未能发动侵苏的“北进”战争,而选择南下进攻东南亚。这除了苏联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以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东北地区抗日军民广泛开展的抗日游击战争,牵制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使其侵略计划无法实现。对此,日本学者信夫清三郎认为,“由于满洲人民的反满抗日斗争……关东军迫于讨伐,致使本来的目的——對苏战略体制,始终也未得进展。到了1934年,扫荡讨伐告一段落,便想转入对苏战争准备,但从此时起,满洲的抗日军队大部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日军不得不继续应付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不仅支援了关内的抗日武装斗争,而且间接支持了苏联及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整整坚持了十四年之久,歼灭了大量日军的有生力量,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据不完全统计,在十四年的抗日斗争中,仅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各抗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与日伪军发生大小战斗10万余次,消灭日本侵略者18万,牵制了70多万日军,这些辉煌的战果使东北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在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新闻网,2020-09-03.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0/09-03/9281877.shtml.
[2]信夫清三郎著.日本外交史(下)[M].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601-602.
[3]东北抗日联军史料编写组.东北抗日联军史料[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