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嘉 卓 凡*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中国古代园林中的窗别具一格,古人通过借景的手法抒情,让窗棂与景色配合,产生诗情画意的美感。窗不仅有着不同的功用和形式,而且极富美观性和生活情趣。漏窗是中国园林和建筑中特有的艺术处理手法,极具东方色彩。东方与西方的园林有着截然不同的审美意象,中式园林提倡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理念,西式园林则倾向几何、规则。目前,对漏窗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以国内园林为主,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形成理论基础,结合陈设艺术品与漏窗结合的设计成品与图像,以漏窗为主题创作的动态灯具设计来丰富理论。
《大辞海》中对“漏窗”一词的阐述是,用砖头、木条等有目的、有规划地制成镂空状的窗孔,用来美化墙面和装点景色。园林是文人、士大夫生活、创作、聚会的场所,是他们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也集中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仁者乐山,智者乐水”[1], 传统士人阶层在面对失意的政治生活时,受老庄哲学的清静无为思想的影响,往往会遁入山林,寄情山水,远离权势纷争,因此,居住的空间成了他们重点关注和改造的对象。在这里,可以实现士人追求的摘松花酿造美酒,用春天的露水煎茶的闲雅、快意生活。
《长物志》中记述:“最理想的居住地,在山水之间,门庭雅洁高致,房舍清洁美好,亭阁台榭有旷达之士的情怀,房间楼阁有隐士的风致。”[2]文人隐士在园林中寻找自己的生活乐趣,将精力放在园林建构的细节上,其中便包括“漏窗”。由于园林中的建筑一般采用木质结构,所以门和窗成了装点空间的重要元素,人们雕镂、攒插、插接出不同的结构样式,室外的自然景色和或柔或强的光线通过漏窗充分照射进室内,空间便“流动”起来。这种不抗拒、随遇而安之美是古人历来所追求的。园林的空间伴随着墙的设立而形成,通过在墙上开设小窗,垒砌花纹,让原本沉闷的墙面变得充满活力。墙分隔的空间被连接起来,纹样伴随着景色同时映入眼帘,远处的美景半遮半掩,十分富有情趣。
隐逸思想对漏窗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而漏窗形态的演变则受到中国人含蓄内敛性格的影响。“中国的大秩序是儒家的,心灵是道家的,但是摆设和小景又时刻体现佛家的境界。”[3]自古以来,我们对半遮半掩的朦胧美有着强烈的兴趣,如白居易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光线昏暗的环境中,细纱后朦胧的人影晃动,怀抱琵琶的曼妙佳人款款走来,未遮住的容颜在光线下显得更加生动……这种美大概只有东方人能够体味。
漏窗在诞生后,在园林中起着别样的作用,并逐渐形成庞大的视觉体系。它实用,可通风散热;它美观,便于欣赏,是园林艺术中举足轻重的一笔。
采光一直是窗的一个重要功能,漏窗重在“漏”,即让原本不同空间的光线相互渗透。用简单的形状便可以将空间延续、扩大,有时图案各不相同,或粗或细,可以调节光线。除了采光,窗的另一功能便是通风。园林的漏窗大部分没有灵活的可调节性,在建造之初就详细地进行规划,通过开设的窗口大小以及窗芯建构的疏密来调节通风程度。漏窗的设立也可以实现不同空间明暗的对比,除了明暗不同,漏窗丰富了园林的层次感,本是随意呈现的自然景观,被漏窗框住后,变得规矩起来,形成有秩序的美,在小空间内产生悠长之美。
《长物志》中有云,园林会“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4]。漏窗除了实用功能,更重要的还是它与生俱来的观赏功能。“一个好的园林除了要有好的建筑骨架之外,其血脉中必须流淌着灵气,漏窗便是那股灵气,透过它诠释或虚或实、或动或静、或藏或漏,抑或是韵律生动的园林。”[5]被封在园林之中的意蕴美透过漏窗,一下子全都显露出来。除了能让内外部的光线互相渗透,不同样式的漏窗还能够生出不同的光影变化,让人沉醉。有时清晰,有时模糊,有时迷离,轻柔的风带动竹叶微微颤动,鸟雀飞舞,一幅大雅之卷徐徐展开。窗用框住的景色作为引导,它委婉地告知游园者,更好的在下一个。在它的映衬下,景物变成流动的场景,变成动态的画卷,所框之景成为墙面的装饰,使沉闷的墙面生动起来。
漏窗是造园者与观园者交流的窗口,随着造园之风逐渐升温,漏窗的品类不断增多,通过窗芯的构成组合创造出庞大的图案体系,是满足人们精神世界的情感符号。文人园林多为士人所造,在超然思想中仍然有对世俗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同的漏窗图案具有不同的寓意,有着各自的特征和内涵。冰裂纹是几何图案中特别的一种,起初是瓷器等烧制出的缺陷,人们将这种残缺的美感运用到窗柩上,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冰裂纹窗格(如图1)。海棠花纹(如图2)有安宁、高贵的吉祥寓意,文人常借海棠花来抒情,通过写自己爱花的心事,来映衬自己的孤寂。动物纹样较为抽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是蝴蝶纹(如图3),是爱情美满、家庭幸福的象征,也常常与植物纹样结合,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在陈设艺术品方面,“作为建筑装饰的一种,漏窗呈现出的是图案美,苏州园林中的漏窗以其样式之多,图案之丰,雕琢之精,成为设计工艺取之不竭的源泉”[6]。以漏窗为主题设计的陈设艺术品以平面应用为主,集中在墙面装饰和陈设摆件上。设计作品《LS Spa》(如图4)中,设计师将灯光与海棠图案结合,打造出了具有现代性,并且集照明、美观于一体的墙面饰品。漏窗图案也多应用于屏风上(如图5),但仍属于平面图案的应用与设计。一些优秀的设计师跳脱了二维图像,将漏窗图案转变成可旋转开合的金属窗扇——花屏(如图6),自由地选择每片窗扇的开合角度,构造出多样的感官体验。
图1 冰裂纹窗格
图2 海棠花纹空窗
图3 蝴蝶纹
图4 《LS Spa》
图5 屏风
图6 花屏
在陈设空间上,上海外滩5 号餐厅(如图7)中,将传统漏窗中海棠的形态制作成屏风作为餐位间的分隔,让用餐空间在无形之中被隔开。如今的设计师仍然延续了借景这一手段。在苏州的湖畔别墅设计中,在墙面上通过开窗来延伸空间(如图8)。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不断重视,传统美学元素出现的频次不断增多,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设计手法集中于在平面图案中的应用,缺少新的变化。传统漏窗的欣赏功能在于与景的结合,当代对于其的应用大多在室内,集中于其延伸视觉空间的实用功能,缺少对自然之景的关注。
图7 上海外滩5 号餐厅
图8 苏州的湖畔别墅
图9 动态灯具《开合之间》
动态灯具《开合之间》(如图9)以技术美学为准则,侧重功能美,注重通过技术手段创造漏窗图案新的视觉效果,以此唤醒人们回归东方美学、回归自然的意识。陈设离不开“居”的概念,中国人的哲学观念“天人合一”在园林中体现最甚。人们在园林中开设漏窗,以此来借远方的景,唤近处的情,动态灯具《开合之间》旨在基于传统漏窗图案和美学精神来探索现代居室中窗的新形式。
立足传统文人园林中漏窗的图案,将传统东方美学与当代艺术结合,实现了漏窗图案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创造了一款有着全新视觉体验的动态灯具。该灯具在保证照明功能的基础上像花一样徐徐展开,结构巧妙,时而聚拢,时而分散,正如园林中花开花谢的状态一般,实现了功能与审美的有机统一。
《考工记》中有一个“梓人为笋虡”的故事,大致内容是根据不同乐器的特点,在乐器上装饰不同的动物形象,让人在聆听乐声之时,透过动物形象更有身临其境之感。动态灯具《开合之间》也是如此,根据漏窗的结构特点,辅以当代的技术手段,实现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统一,让传统美学活灵活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