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强 胡 倩 张欣欣
1.济宁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
2.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2021年7月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在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中明确提出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加强全民健身国际交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同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推动武术、健身气功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健身气功文化和实践走向了全民健身视野,与国外民众共享这具有中国特色深厚底蕴的健康文化自信。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个人的生活方式与健康之间的关系逐步提高到政策当中,“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健康观增加了基层健身人们获取健康的自信心。2018年健康中国战略的不断推进,把原来以治病为中心的健康重心转移到以预防控制疾病为中心的健康策略中来,提供以预防为主,兼顾全面的健康服务实践行动,以预防为主的主动健康方式逐步成为社会大健康环境的一部分。健身气功的健康锻炼方法,在大健康理念引导下走绿色健康的平坦大路,基层社团得到广泛关注,必须优化组织管理模式,查摆细节,形成制度规范,摆脱“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社团组织治理“怪圈”。
2016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健身气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中要求:“推动试点单位由过去体育行政部门管办一体,改革为体育部门强化‘管’,社团组织强化‘办’,各取所长,优势互补”。如何发挥政府、市场需求和社会组织各方的优势,要从健身气功基层社团的“教”与“学”、公共健身场所的有效利用、“教”“学”“练”“赛”四个环节的监督来推进健身气功良性发展的重心。
1.1.1 健身气功教学理论的“取清祛浊”
健身气功教学理论的追本溯源成为学练的首要部分,从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寻找能保持身体健康远离疾病的手段方法。从已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些属于导引术的内容,就有关于传统气功中的肢体动作部分。《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导引方法,其基本理念是“动以养身”,认为各种形式的身体运动,能够健身祛病、延年益寿,这里的“动”与竞技体育的“运动”有很大区别,尤其在气息、意识与肢体动作的导引等方面,其锻炼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所蕴含的优秀健身方法有着健康的共性。《素问》中提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惊则心无所存,……故气乱矣;思则心有所存……故气结矣”。《内经》把人的心理活动状态引起的身体病态化通过“气”来展开论述,并分析了营气、卫气、真气、元气和宗气,其中对“气”的讲解部分占了很大的篇幅。“人体血气旺盛时,免疫力增强,就能压住外邪,则邪不可干,就不会出现生病的征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康复措施为导引、行气与按跷”。健身气功通过“调身、调心和调息”合一的独特运动方式实现身体动作和心理活动的高度统一,神意与肢体的完美结合,通过肢体的动作技术和理论学习提高习练者的身心素养,在肢体动作锻炼效果上面以舒缓的抻筋拔骨,有左右上下的肢体运动来达到身体的高度协调,配合舒缓流畅的音乐能实现心灵的轻松愉悦等身心意识领域得到有效的放松锻炼。
“健身气功”一词首次出现在九十年代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气功管理的通知》中,2003年健身气功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体育运动项目,成为体育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值得一提的是,建国以来,《中医气功学》(1999年)成为高等中医院校通用的健身气功教材,体医融合实践在中医院校初露端倪。2017年1月21日,在北京正式举行了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总部揭牌仪式,健身气功正式向世界传播。健身气功基层社团的推广离不开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对健身气功项目的传统文化基础理论,包括天人合一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有待加强教育。把本源的理论与实际结合展现给大众,科学引导大家的锻炼信心和锻炼理论依据。
健身气功的创编、推广一直到被认可,都是从理论联系实践中去展开,功法参考了传统儒、释、道、医、武等多领域文化,“以生命科学、中西医学、心理学、体育学以及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并对健身效果进行了初步的科学测试。凝聚了各方面专家、学者的智慧和汗水”,不拘泥于其中的任何一种学说,在传统哲学文化理论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肢体动作的学习锻炼来领会,努力做到身体力行,摆脱“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错误健身观念,要借术明理,依理导行“文武全才”式的健身气功实践者,提升从事健身气功管理者、教学者和练习者的各家文化、中西方文化储备。
1.1.2 健身气功基层教员具备“文武全才”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方舱医院中,八段锦、五禽戏被用于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复手段,已经被更多人认识和接受,后疫情时期,健身气功融合医学理论将会逐步丰富完善一系列的运动处方,这种舒缓的运动方式符合现时代更多人的健身需求,新功法的推陈出新要求基层教练员继续跟进学习,勇于探索,为基层社团注入新鲜血液,牢固建设基层健身气功社团的健康堡垒。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练担负着政策传播、技术技能、道德修养和解答学生问题的责任,基层社团需要格外注重教员的发展培养。健身气功教员有参加竞技比赛的各省市教练员、学校体育健康课的老师、社会体育指导员、还有一些社会上存在的零散练习的指导人员。由于基层社团的教员接触面不广,甚至是通过网上视频自主学习,缺乏健身气功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交流,导致他们在教学传播过程中,会造成自己的偏执理论,不利于功法的长远发展。基层政府部门的有效评价和监督显得格外重要。
健身气功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运动项目之一,据统计,有50多个境外国家和地区的学练,关系到中华优秀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发展。基层教练员的技能水平、教学能力、体医融合素养、文化知识储备是健身气功社团可持续发展并服务基层人民健康的保障。
1.2.1 重点培养普通高校学生
教育部下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部分身体异常、病、残、弱和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的身体锻炼课程,主要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体育康复保健类课程的学生实施八段锦、五禽戏和易筋经等的教学成为使然,这部分普通高校学生的健身气功学习除了掌握肢体技术功法外,还要做好中国优秀传统健康文化的储备,为实现自身健康的锻炼习惯做好铺垫。建议普通高校院系在完备健身气功师资队伍的前提下,设立特定的健身气功兴趣练习小组,学校团委施以管理,积极鼓励学生们的练习,通过参加比赛提高练习的浓厚热情,这需要学校的政策支持、院校鼓励、师生努力的多方助力下实现;同时在学校的各种庆典、协会表演类的活动中形成健身气功学生表演团队,构建学校间的项目展演交流;健身气功健身的校园环境在学校多部门合作、多方式促进练习中逐步形成。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课程和学校体育兴趣社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对学生们健身气功文化、技术功法练习的指导。
1.2.2 高效培训医疗工作者
医院工作人员具备医疗卫生知识,能够准备把握身体健康的指标,最应该接受不受场地约束的健身气功锻炼,为全民健康健身做出准确的引导,对医务人员的健身气功培训辅导是体医融合、运动与康复结合的身体实践导向。医院层面发挥工会社团的号召力,有效引导医务工作人员投入到练习当中,探索健身气功运动处方在医院康复治疗方面的应用实践,学习八段锦等健身功法用于疾病康复人群的实际病历。医生工作人员健身知识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调查中发现医院工作人员的锻炼时间少,共同练习爱好者少、练习场所小、教练老师缺乏,同时也发现一些医院工会奖励参加体育锻炼的医生,鼓励大家多运动,卫生医疗与健身气功健身理念结合带来健康行动的新发展,体医融合的实践落实在医院当中。
1.2.3 满足各类单位组织及个人的健康需求
“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传统健身养生的基础方法理论和传统文化教育是当前人们的补充课程,重视发展学校师生、医院工作者和办公室工作人员等特定时间、地点的学习锻炼,激发学练的积极性,健身气功应设立为老年大学课程项目里的必修课,让老年人的锻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舒缓自然的动作和轻松舒缓的音乐适合老年人不宜过激过快的运动方式;学校教工设立“15分钟大课间”的功法锻炼;办公室工作人员设定“八段锦工间操”等健身方式,有理论、有实践、有规律的运动为我们树立起正确的健康观。
“健身气功+健康”的教育服务资源优化,通过科学技术指导与身体锻炼行为,养成健康主动性理念。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多元化的“体医融合”实践服务于人们对健康的美好生活向往。
为了有效实现健身气功基层组织和成员个人健康的一系列活动,“激励”的手段是通过设计出适当的外部奖酬和工作环境等形式,特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现有的信息,来激发、引导、保持、延续和规划整个社团的健康行为。基层的健身气功社团谁来激励?怎么样给与激励?什么时候激励?这是完善健身气功基层在“教”的主体和“学”的主体应该规划的重要内容。
谁来激励?健身气功基层社团需要有明确的上级管理部门来激励,落实《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中奖惩制度,针对社团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对事不对人,开始阶段就要做好正本清源;怎么激励?物质奖励、精神奖励、贡献奖励、通报表扬奖励等一些奖励方式要对应相关社团的具体工作,如:社团在比赛获奖时在充分肯定的前提下,要鼓励继续培训学习,掌握最新的知识理论技术,开拓健康思维,真正做到“学无止境”;什么时候激励?激励的时间恰到好处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比赛失利情况下回顾社团所做的贡献,不要因为一次比赛的失利就忘记以前的优秀,要总结分析、重整旗鼓,为下次的比赛做充分准备,如果以后的表现越来越不如意,应该实行相应的惩罚措施,上级管理部门需要履行奖惩管理职能。随着健身气功的深入学习推广,各种功法的次第推陈出新,基层社团人员继续保持“学”的饱满热情,更需要激励的方式,激励手段在基层社团的管理中扮演着微妙的重要角色。
公共开放空间是鼓励使用者进行身体活动的重要建成环境。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公共开放空间资源日益稀缺,给大众身体活动与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应对这一严峻问题,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倡导创建包容、安全、绿色的城市公共空间。《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要求:各地制订健身设施五年行动计划,新建或扩建2000个以上体育公园、公共体育场馆等,同时,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工作。大多数的高校体育健身场所资源丰富,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期间的场地处于闲置状态,没能充分利用,没有形成该地方有组织的社团健身活动氛围。健身气功基层社团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场馆、场地、甚至于师生资源,开展健身气功的学练和比赛,以此来推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高校园体育公共服务的标准。增强健身气功文化对高校师生的感染力、渗透力,使大学生融入社会,认识到身体健康提前预防的重要性,初步掌握健身养生的传统文化基础理论,为健身健康未来良好的生活方式做铺垫,促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全民健身的创新扩散主要依托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3种渠道。高校教师能够参与到国家、省市的健身气功培训指导,师资资源优势利用得当能够有效带动地方基层社团的锻炼热情,鼓励基层社团特定时间进入高校的互动、学习、交流,提高师资数量和教练员的教学质量。基层社团的人员在培训学习中有很多具体的内容,如:健身气功运动处方的制订、不同年龄段的练习异同、参加比赛的注意事项等,都能够通过高校这一平台得到答案。基层社团教练员健身气功文化素养推动着基层社团的推广建设,依托文化资源优势服务健康社会的特点,高校具备了这一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
健身气功锻炼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健身获得“健康”,比赛是促进基层练习者锻炼的有力方式,练习强度、运动量、锻炼的效率有了基础性保障。随着网络竞赛新时代的来临,健身气功的网络平台构建已经成为发展趋势,通过手机APP、网络比赛等手段,建立各个基层社团的档案录入,完善网络比赛规则、比赛裁判遴选、比赛套路示范、健身气功理论等信息,通过指定的网络平台实现有序的教学资源传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包含功法、规则、文化、部门等内容,开通设立网络比赛渠道,参赛人员视频发送到网络比赛平台上参加比赛,通过网络视频比赛和其他基层社团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届时由网络裁判员各自打分。健身气功基层社团最需要健身气功功法资源的共享,形成对自身健身功法的查漏补缺,为学练者自身提高提供现实依据。
竞技体育管理确立了“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的管理模式,在会员建设、监督机构、治理规则等方面来提升健身气功社团的自治能力,有效监督是健身气功在基层发展普及的航向标,考核教练员、督促教练员的培训学习,鼓励社团成员参与到表演和比赛当中去,实现健身气功的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良好的创新性融合对接。“教”“学”“练”“赛”过程的监督管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要在教师“教”的理论和实践的引导,学员“学”“练”“赛”的监督,从四个方面的有效监督来保证健身气功在基层社团“人人健康,天天锻炼”的美好健身局面,使能文能武的社区内健身提升社区的和谐风气,培养体育道德文化修养,逐步养成健身气功终身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图1 “教”“学”“练”“赛”的管理监督
建立形成以省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为直接的管理监督部门,相关地市体育局群众体育管理部门、地市的发改局为组织管理和监督单位,形成有序健康发展的健身气功群众健身制度保障。以健身气功在高校的开展为例,校工会负责批准教职工间的开展和备案,监督开展学校教工间的工间操、比赛和汇演等活动;校团委则主要负责监督管理学生社团中的活动开展。层层递进,构建“行有所主,动有所依”的良好健康校园氛围。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会促进健身气功基层社团的健康发展,体育和卫生部门、教育系统、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从理论认可到具体实践,增加健身气功的文化感召力,提高技能技术的吸引力,使健身气功的发展在多学科、多文化的合力下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