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行为主义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互动式案例教学研究

2022-06-17 14:59华志芹刘伯斌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行为主义知识建构主义

华志芹 刘伯斌

摘  要:互动式案例教学理论上融合了行为主义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平衡了教师规范的教学行为与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对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工商管理类课程开展互动式案例研究的实践,分析了互动式案例教学存在的困境,即案例教学多目标与案例素材单目标的转变、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与案例内容的契合以及激励学生全过程参与所需的灵活方式。最后提出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当具体化;教学过程设计围绕重点与难点内容层次性地展开,并且要根据学生对不同类型知识的思维能力灵活运用互动方式。

关键词:互动式案例教学;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知识;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4-0086-04

自建设“一流课程”以来,案例教学因其具有“自下而上”的知识建构特征、“教与学充分互动”的特征等而在本科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案例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案例材料中包含着教学的内容,通过分析案例,教师与学生讨论案例之后习得知识。“案例教学不应当被称之为“教学方法”,称之为教学“范式”更加恰当”[1]。目前案例教学也应用于高校经济管理类的教学课程中,但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案例教学的知识碎片化导致理论知识体系难以形成”[2],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停留在知识表面,不能深入分析。“案例教学多以“故事”叙事的方式将案例材料呈现出来”[3],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只是获取了直观经验信息,但是难以获得问题研究的逻辑思路,影响了案例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效果。经济管理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也受制于案例的创新性、时效性等。多数研究已经从客观角度分析了案例教学的困境,也提出了解决方法。但不容忽视的是,案例教学仍然离不开教师规范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恰当的互动行为,否则案例教学将转变为“学生自娱自乐”式课堂,甚至产生比“自上而下”讲授式教学更加恶劣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在行为主义教学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分析教师与学生互动式参与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对目前开展互动式案例教学存在的困境展开分析,最后对解决困境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互动式案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參与案例分析-知识生成的过程,融合了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行为主义与建构主义统一起来,需要在案例教学中平衡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作为早期的学习理论,开启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研究范式。该理论的代表人桑代克指出,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强化和反馈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从而使学习者产生预期的行为。这种理论强调“刺激-反应”或者“刺激-强化-反应”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应当围绕教学目标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等,然后通过对学生反应不断地强化或者塑造,激励学生不断作出反应,进而取得进步。该理论因“注重教师的中心地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知识的生成性等受到很多教育学家的批评”[4],但是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使得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有序组织开展。互动式案例教学过程中仍然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案例教学的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的内容,甚至精心地设计每个活动环节,从而启发并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情景下的理论知识学习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够激发学生在学习之后,重新认识知识-组织知识-优化知识,教师需要创设特定的情景,激励学生的求知行为。该理论在“全面素质教育”“学生处于课堂教学中心地位”的发展需求下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如果课堂教学完全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那本质上就假设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无差异的,学习行为模式都是统一的,都能够通过已有知识建构起新知识。这样完美的假设显然存在不合理之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每个学生由于已有知识结构甚至社会经验、家庭背景不同,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其消化与转化新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因此互动式案例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融入教学过程,教师对案例的讲解、分析与学生的思考、讨论具有一定的契合性才能激发学生建构新知识的热情,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充分体现在需要将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课堂行为、知识转变的逻辑方式都纳入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二、教师—学生互动式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讲授案例知识、并运用提问方法、讨论方法、演绎推断等引导学生参与案例分析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归纳总结并建构起知识体系。教师与学生互动式参与案例教学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一)教师案例教学课堂内容的规范化

教师根据课程逻辑研读案例材料并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课程逻辑是教师开展教学内容设计的依据”[5],因此案例教学也应当符合课程逻辑,即教学内容单元、教学内容结构以及教学内容的主次性设计都需要符合课程逻辑。案例材料内容较多,学生看案例更像是读“故事”,但没有思考“故事”究竟要“研究什么”。“市场营销”“管理学”这些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的案例接近现实,乍一看案例内容全面而且庞杂,融合了不同领域的知识,但是仔细研读之后可知,案例材料有贯穿始终的主线。教师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具有研究能力因而能够在研读案例之后把握逻辑主线,并且把相应的知识点提炼出来。但是学生欠缺知识“点—线—面”的知识框架,仅仅让学生分析案例是无法揭示出案例的真实问题的。因此教师应当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预先将案例知识点有逻辑地组织起来,然后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化

教师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能够顺利推进学生参与案例分析。课堂教学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案例材料包含的知识点越重要,教师就越应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来完成教学目标。案例的知识结构具有关联性,而且是前后因果关联性,教师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时应当遵循内容的逻辑关系,提出环环相扣的问题来推进案例分析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至关重要,否则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认知观从不同角度发散型思维,偏离案例揭示的知识结构,很可能出现课堂气氛活跃,但是学生难以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结构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性提问、识记性提问、分析性提问、应用性提问和综合性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案例材料的分析过程”[6]。例如“市场营销”课程中商业模式的案例分析,通过“同学们觉得案例中的商业模式成功在哪里?”启发学生思考“案例中的商业模式独特性在哪里”“商业模式独特性带来的价值创造过程出现了怎么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影响因素是哪些”“这些影响因素是如何改变价值创造过程的”等分析性问题,在学生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把知识点“商业模式的基本要素”“商业模式的价值”等识记性知识点直观地掌握,而且激励学生探索“商业模式创新机制”等理解性的知识。通过综合式地提问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点关联起来,让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建构起知识“点-线-面”的知识体系。

(三)教师—学生课堂互动方式的多样化

教师结合案例设计“教师—学生”课堂互动方式。一般而言教学案例贴近社会现实,但理论又高于现实。仅仅依靠学生就案例展开讨论难以提炼出理论知识来,这就会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认知逻辑。从具体的案例中提炼出社会实践中的科学问题,再用于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这才能发挥案例教学真正的效果。教师应当设计互动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采用“教师—学生”相互之间的提问是互动方式之一,教师不仅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而且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只要不脱离案例材料,就应当激励学生将思考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向教师提出,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思维的堵点,把这些知识点归纳为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除了提问方式,教师还可以设计小组讨论和观点PK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案例材料的深入分析。小组讨论如果没有结果呈现,会导致课堂上的“搭便车”,但是5—6人小组讨论并观点分享,能使学生保持紧张感,提高参与程度。教师也可以参与不同小组讨论,观察学生们案例内容的理解程度。

三、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困境

互动式教学案例开展过程中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互动方式的设计首先要基于好的案例素材,然后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不同时间段的活动设计,而且设计要有知识“点—线—面”的逻辑性。这一系列的要求形成了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困境。

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与案例素材知识单一目标之间的矛盾。互动式案例教学目标包括:第一层次是知识学习目标,即对案例中知识的理解与转变;第二层次是能力目标,即通过案例分析,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学生能够将旧知识通过思维活动建构起新知识,并且举一反三应用于实践;第三层次是创新发展能力,即通過案例分析的思维过程发现“新问题”,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元化的教学设计目标与案例素材中的知识目标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差距,而这个差距需要教师基于案例素材深入挖掘并不断拓展知识面才能弥补。教师的知识框架与思维能力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只有教师把各个知识点、面都考虑得比较齐全,才能引导学生逻辑思维分析,这无疑对教师前期知识掌握以及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案例素材内容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契合。案例教材篇幅较长、内容较多,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要合理安排时间与教学内容的推进。从案例中抽取最重要的2—3个知识点,围绕知识点将相互之间的关联性要解释清楚,这个过程中包含了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点之间存在关联性,让学生参与讨论为什么存在这种关联性。因此教学过程设计要具体到例如“引出知识点的概念(5分钟),借助案例素材背景中的某些关键词,让学生角色扮演,引出关键概念”“知识点讲授(10分钟),将知识点的原理结合案例中某些关键信息进行解释”“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原理成立的条件、影响因素等(10分钟)”等。课堂教学设计需要具体详细,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需要互动的内容、互动的方式都比较详细地设计好。但是这需要学生在课堂之前认真阅读案例,否则难以通过引导或者其他互动方式让学生进入互动阶段。

激励学生全过程互动式参与案例分析与思考。互动式案例教学对教师与学生都具有非常高的知识、能力要求。现在本科教育多数课程都以讲授为主,学生习惯了听课这种方式,课堂过程中思考非常少,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自导自演”的现象。但是互动式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投入,否则难以跟上课堂节奏,即“启而不发”“思维混乱”等问题,这些都没有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本科教学的高年级阶段或者研究生初级阶段运用互动式案例教学比较适宜,这一阶段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通过引导与启发能够进行多维度思考,从而能够较好地理解“知识点-线-面”之间的建构过程。

四、开展教师—学生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建议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概括出互动式案例教学设计开展的基本阶段与内容如图1所示,遵循了“课堂设计—课堂实施过程—课堂评价—课堂改进”的循环过程,关键环节在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课堂教学目标具体化

知识目标应当根据案例素材中揭示出来的知识点,从重点掌握、理解、了解等不同层次设计目标;尤其是将核心的基础知识点作为重点掌握,理解进一步拓展的知识点。

了解辅助性知识内容了解。能力目标体现在学生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根据案例素材知识结构图谱的归纳、演绎程度,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尽量多设计学生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环节推进教学活动。应用能力目标即运用所学的原理分析现实情况,这个环节在课堂上一般缺少开展时间,但是整个课程设计中可以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二)重点与难点的教学内容层次性地展开

案例素材中有的知识点比较浅显,属于熟记性的知识,有的属于理解性的知识点,需要在更基础的理论上进一步深入,还有的属于综合性知识点,结合几个知识点才能理解清楚。因此对于重点与难点需要有层次地展开。从案例中直接揭示的就是表象,知识点比较简单;深入分析表象背后的成因,知识点的层次性提高了,还需要学生持续思考并理解;继续深入分析成因的“为什么”问题,理论性更加提高一层,需要学生联想相关的理论基础并解释内在影响机制等。随着内容的层次性推进,学生被不断激励着思考“为什么”,从而提升思维能力。当问题最终回到最基础的理论时,学生会逐渐理解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推理过程。

(三)多样化的师生互动方式

案例课堂教学互动方式不应当局限于老师提问与学生回答的互动方式,虽然问答形式比较简单,适合于浅显的知识点,学生答对之后给予正向激励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但是运用于理解性知识点时,以及综合性知识点时,学生就会缺乏分析思路,或者没有掌握前期的理论基础知识而难以回答,教师应当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请学生提问“难点在哪里”“问题的症结如何描述”,然后从思路方面给予学生提示,让学生能够联想到该原理或者基础理论等。如果提示之后学生能够展开联想与分析,那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思考过程,完善分析思路。因此师生互动设计在课堂进行过程中需要调整,基本原则就是引导学生能够自己准确地、深入地思考。

五、结语

互动式案例教学对推动本科高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理论上互动式案例教学结合了行为主义教学与建构主义教学的优势,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而且又遵循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使互动式案例教学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表象与内涵、知识与能力之间寻求平衡。但是实践中开展互动式案例教学遇到了系列的问题,在此文中从教学目标具体化设计、重难点内容层次性展开以及灵活运用多样化的互动方式这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 周序,刘周灵润. 如何认识案例教学?——关于“案例教学法”提法的思考[J]. 中国教育学刊,2020(04):74-78.

[2] 肖艳玲,樊泽霞,韦小兵. 案例教学在高校经管类课程中的应用[J]. 大庆社会科学,2020(02):148-151.

[3] 和平,宫福清. 从“故事”到“知识”:案例教学实践逻辑的反思与重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5):3-6.

[4] 周成海. 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主要特征与信念基础[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32):49-51.

[5] 高月新. 课程逻辑:学科教学内容组织设计的内在依据[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29):38-41.

[6] 区余端. 提问式综合案例教学在农林院校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索[J]. 桉树科技,2015,32(02):57-61.

基金项目:2021年盐城师范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5670006)。

作者简介:华志芹(1985—),女,博士,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刘伯斌(1983—),男,博士,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遗传学。

猜你喜欢
行为主义知识建构主义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行为主义的兴起与转变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爱与知识的力量
民事法律行为类型化的创新与完善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